作为三个娃的宝妈,我每天都要被各种教育培训轰炸无数回(信息时代,真心没有隐私可言)。
昨天是英语,前天是体能,大前天是钢琴,他们对我孩子的年龄了若指掌,上来就是:
“您家孩子这个年龄,应该开始XX启蒙了哦!……
不小了,再学晚了就没有优势了……
你看那些XXX名人,都是从三四岁就开始学习的哦!……
这是未来孩子必须掌握的技能,不尽早学习就该被时代淘汰了哦!……”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我们这代父母内心的一个魔咒,嘴上嗤之以鼻心里却永远恐慌:
“会不会耽误了孩子,
是不是真的应该开始学XXX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XXX了……”
我们的起跑线越拉越靠前,越拉越激进:
挑个好小学已经是下手晚了,幼儿园就得选双语的,
幼儿园才开始启蒙就太迟了,半岁以后就得报早教全面发展了,
早教那都是出生以后的事情了,肚子里就应该胎教了,
据说在香港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赢在S精前”,据说是因为很多优质小学喜欢收3-4月以前出生的孩子,9月入学的时候孩子已经6岁半了,理解能力和沟通学习能力都要明显优于那些七八月出生的宝宝,于是父母都要精打细算,算好日子去受孕。
………………感觉再发展下去,就应该是择偶的时候先做个智商+基因测试,剥夺那些非精英人群的生育权。
不知道在天上挑爸爸妈妈的小天使们远远的感受到父母脑袋里转的疯狂想法,会不会吓得落荒而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天性,谁看到别人家的学霸不眼红啊,谁不希望自己孩子出类拔萃带出去熠熠生光啊。但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璞玉,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打磨方式才能最好的展现他们的光彩。
于是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应运而生,每个班都有让你非学不可的理由,孩子得有点艺术细胞吧,孩子得加强体育锻炼吧,孩子得从小学外语吧,孩子得与时俱进学学编程吧……
不学艺术?!大家都会唱歌跳舞弹琴就你不会,孩子会不会自卑?
不学运动?!中考高考体育都算成绩了你现在不开始练习以后更没法达标了!
不学外语?!外语都必备学科多少年了,你就靠学校那点内容孩子怎么够用?
不学变成?!不会编程的孩子没有未来,一定会被时代淘汰,国外孩子都学编程!
这届父母太难了,动不动就被恐吓自己分分钟毁了孩子的未来!
这届孩子太难了,除了撒欢玩耍之外就没有他们不该学的!
关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哪些知识是非学不可的?
上午我和朋友针对目前大热的编程展开了讨论,朋友很认可编程课程的内容及学习的必要性,我却始终get不到非学不可的这个点。
说到底,编程是一种加工制作方式,用来实现很多我们目前习惯用的软件功能,再进一步发展,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出能为自己服务的程序,比如我以前看到过一个段子,一个IT公司的大牛,为了省掉去冲咖啡等待的时间,自己编写了一个程序,他在电脑这边输入指令,那边的咖啡机就自动开始给他泡咖啡了,等他起身走到咖啡机旁边,咖啡刚好八分满。
听起来是很厉害很让人佩服,但是我是不是一定要学会也做到能让咖啡机自己帮我冲咖啡?有人编写了外卖软件,我只需要上去会点外卖就行了,我用不用非得理解它到底是咋写的?有人又开发了美颜软件,我只要能把自己修的漂亮就行了,用不用非得搞清楚后台的那些事儿?
会编程,等于会制造工具,但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难道不应该是如何使用工具么?
信息时代确实来临了,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掌握跟这个时代相关的知识,比如设备的操作
软件的应用、信息的搜集和筛选,这些难道不是比编程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本领么?
确实,对于编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并不表明,必须所有人都要掌握这门技术,设计软件的需求是根据人的需求来确定的,永远都是使用的人是多数,开发的技术人员是少数。
朋友则例举了现在很多国外都将编程设置成为了必修课,中国教育这方面的缺口很大,而且编程确实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早点学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还是很有好处的。
我也承认,学习编程对孩子的逻辑、计算、推理、统筹、规划、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促进作用,但是你要是告诉我这东西不学孩子就要被淘汰了,则很难摆出让我信服的依据来。
有哪些学科是我们“非学不可”的?语文算一个,起码要认字,文盲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寸步难行。数学算一个,好歹我拿100元去买两个萝卜得知道要人家找回我98元。其他的,基础的物理化学等科学理论算一个,怎么也需要知道电不能乱摸药不能乱吃。
至于其他的,比如已经纳入三大主科的外语,抛掉中考高考的因素,从生活应用的角度来说,我可不可以不会?完全可以对吧,对我的生活质量也没什么影响。
比如弹琴,比如美术,比如篮球摄影编程等等等等,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是为了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更丰富,更广博,或是让我有一样与众不同的能力,在择业的时候可以多一些选择,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但并不是我每一样都要去学。
作为一个从孩童年代长到成年人的过来人讲,我们这代人,多数没什么特长,我们也会觉得没有特长这件事,是一种遗憾。
我们经常会想,如果我们会画画,或者我们会一种乐器,我们的人生会不会更精彩一点,更快乐一点,这是我们对特长班情有独钟的心结。
我们希望孩子会的多一些,选择多一些,人生更丰富一些,这些都没错,但我们的初心应该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而不是从功利的计算投资回报来选择。
我自认已经是个对报班这件事热情满满的家长,每一个特色班的介绍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去看,关于各种特长能培养孩子哪些能力也都认认真真的去了解,但每当看到这种“再不学XX就晚了!”“未来的孩子拼的是这种能力!”等宣传语我还是发自内心的觉得不适。
教育的初衷,是带着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掌握生存能力,寻找自己喜好的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而不应该是盲目的,跟风的,焦虑的……
关于孩子的特长班选择,是作为家长最喜欢讨论的一件事,每次听到别的孩子在学什么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就会迅速盘算一下自己的孩子要不要,应不应该也学一下。
在父母都这样盲从的情况下,孩子就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我见过很多孩子,一个周末,要上乐器、美术、口才、英语等五六个班,然后往往一上了小学,或者小学三年级以后,学习任务重了,家长又会果断的将这些“不务正业”的特长班都停掉,一心一意的应试去了。
家里的小侄女学了七年古筝,到了初中之后我再没看到她摸过一下,当初学的时候就是家长的选择而不是她的爱好(妈妈喜欢古筝,但她自己其实是想学画画的,而且极有天赋),当她放弃的时候也全然不觉得可惜。
我却替她可惜,可惜她那么多年的时光,可惜她没能在最擅长的领域内获得专业的指导,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却全都坍塌在家长的愿望上。
所以,在孩子选班这件事上,首先我们要听的是孩子的声音,不要管外面的宣传有多重要,有多必要,一定要先看看孩子是否擅长,是否喜欢,3-5岁,其实应该是孩子广泛接触,逐步选择重点的过程,不必这么早让孩子确定下来到底要学什么必须学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孩子的性格和偏好,最终选择1-2项特长足够了。
而选择了之后,更多的则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坚持,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倦怠期,有瓶颈期,此时才应该是家长的督促和鼓励发挥最大价值的时刻,一起走过低谷,一直坚持学习,既然是特长,就真正的让孩子在这个领域内系统而长线的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PS:我并不排斥任何特长班(除了量子阅读那种骗钱的),只要是正规的学习项目,对孩子都一定是有所收获的,包括我和朋友针对编程的探讨,也同样不是因为我反对编程,觉得它完全不值得学习,甚至连我也认可它的很多优势和好处(前段时间有个不错的编程试听课我还给大家做了推荐)。只是报班这件事,真的不必太跟风,让孩子多试试,多接触接触,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那个,才是最应该学习的那个,你说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