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 文/李泽西 编辑/吕栋)
数字经济已行至更深处,如果说产业大阔步的数字化进程是数字经济的助推器,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产业数字转型的加速度。无论是作为驱动产业数字化下一站——数智供应链的核心技术,还是成为助力千行百业重塑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在下一个浪潮之巅都将与产业缔结原生硕果。
9月1日-3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在“AI无界 产业原生”为主题的产业人工智能论坛上,京东集团副总裁、智能产品与服务部总裁,IEEE Fellow何晓冬博士介绍了京东“产业AI”的布局,凝练AI生根、链网融合、深耕产业的三位一体发展方针,并着重介绍了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成果。
何晓冬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致辞
长在数智供应链上的AI
2017年,京东全面向技术转型,喊出“技术!技术!技术!”一声技术的呐喊叩响了京东在技术领域开疆扩土的“三重门”。
第一重门是支持京东的技术,用于解决内部大规模人力带来的成本、效率、体验问题。何晓冬向观察者网表示,自己参与了京东内部各个场景的AI实践,包括C2M,智能的营销、金融、甚至服务。他坦言,如果京东自己都没做过的事情,“一般也不会好意思跟其他合作伙伴硬推”。
第二重门是服务产业的技术,指将沉淀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对外输出,已服务了全国80多座城市、880家金融机构、1821家大型企业、195万家中小微企业。何晓冬向观察者网详细介绍了京东在大同市做的一个政务热线智能化对话机器人服务,将新科技与已有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现实应用发现并解决了实验室中不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识别到市民已说完一段话、避免将其打断。
第三重门则是探索未来的技术,是指探索未来的技术,着眼未来,持续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产业元宇宙等领域拓宽科技探索边界。何晓冬向观察者网表示,之前技术还没有足够成熟,大规模应用前景还不清晰,但是在过去五年间,人工智能在技术上是突飞猛进的,京东内部的实践,在很多地方开始落地看到实践的效果了;随后五年是非常好的AI在产业上发扬光大的窗口期。
何晓冬认为,在京东走向产业赋能的道路上,一个关键节点是2019年获得科技部授牌的智能供应链国家新一代开放创新平台,自此从2020年开始向外做更多的其他行业的AI赋能,逐渐沉淀出标准产品,模块化的产品,形成了言犀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本次WAIC大会,何晓冬首次发布京东产业AI全景图,呈现京东云AI生根、链网融合、深耕产业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
京东产业AI全景图
扎根于场景,培育产业AI优势。截止2021年底,京东体系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上已累计投入900亿,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技术成果遍布智能零售、物流仓储、智能服务、智能城市等诸多数智供应链场景。基于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京东云沉淀打磨出了涵盖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语义理解、多轮对话等技术能力的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服务5.8亿京东高净值用户,超17.4万第三方商家。
成长于实践,链网融合驱动新动能。围绕着供应链全链条全环节,京东云打造了与数智供应链深度耦合的技术服务能力,构建起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全域链接、价值服务、供应链一体化六大能力。京东还与飞鹤乳业联合打造的物流中心,通过提高仓储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实现作业效率提高40%,成本降低25%。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作为广阔落地场景下的坚固技术基石,持续优化迭代强大的产品与工程化能力,绽开出AI之花。
扎根产业的AI
何晓冬向观察者网表示,京东始终认为AI是要服务产业的。京东的人工智能旅程经历了三起两落,期间认识到了如果真的想将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要跟产业相结合。
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是释放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构筑综合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不仅能作为一种产品或服务参与经济系统中,而且能实现对劳动、资本等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进而重构生产函数,打造成本、效率、体验提升的正向飞轮,对产业运行产生变革性作用。
应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也是最大的机会,通过应用牵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成为行业共识。随着工程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单点技术的交付方式正在成为历史。中国拥有大量非互联网企业、数字化程度不高的传统企业,以及重多小微企业,他们往往不具备工程化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很难享受便捷的AI技术。
京东的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致力于解决真实场景的问题,除了较为成熟的AI技术能力,更提供在京东验证的端到端技术产品,让数字化程度不高的客户能够通过积木化组合,形成行业完善解决方案,开箱即用。
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采用1+6+N的架构。1个平台,即以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为核心载体,拥有9大类50余个成熟API,日均调用量达百亿次,并拥有丰富的应用生态。6项技术,基于北京、成都、上海、硅谷等AI研究院技术团队,不断对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语义理解、多轮对话6项技术进行持续性探索。N个场景,服务覆盖供应链全域服务,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在其他实体经济领域,还广泛助力城市、金融、交通、能源等不同政企客户数智化转型,让人工智能提供更加普惠的智能服务。
在京东云助力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不断为产业输送着高效转型的源动力。
在河北保定,保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合言犀建立“接诉即办”数字化监管平台,提升了全渠道、全时段、全方位响应效率,2022年上半年共受理群众诉求960190余件次,同比增长122.78%,响应率100%,满意率由65%提高到97%以上,助力打通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支持保定12345市政热线
在城市疫情防控期间,面对常规的疫情防控与排查需要城市各级单位每天进行大量的调查走访,人力物力消耗极大的问题,言犀推出疫情防控与排查解决方案,最快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 “从0到1”解决方案搭建,最高可支撑100万人次/小时的流量,已经在北京、广东、山西等地完成了疫情防控与排查工作。
探索未来的产业AI
本次会上,京东云还成立了京东上海产业AI研究院。何晓冬认为,上海是个“人工智能高地,产业气氛特别活跃”,有“非常独特,非常宝贵”的“人才、应用场景和技术前沿”结合。京东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是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上海设立的分支机构,主要针对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真实产业问题,联合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科协等科研机构,通过京东数据、算法、算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用集成创新,全面助力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产业转型,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AI力量”。
京东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成立仪式
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从基础理论层面实现颠覆式创新,研究课题80%的研究由业务场景需求驱动,致力于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对内满足京东集团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对外助力数智化产业发展及变革。
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长期主义,产业对人工智能的期待逐步从热炒回归理性,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成为共识。何晓冬以马斯克和SpaceX为例,向观察者网表示,自己认为许多看起来绚丽夺目的成就,他的改变看起来是润物细无声的,但是几年以后,能够改变整个行业。
展望未来,何晓冬向观察者网举出了客服工具智能化,以及营销、制造业掌握IT和AI技术的例子,表示帮助产业人士适应,帮他们学习和培训新的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需求;他认为,很多人担心AI会导致大面积失业,但纵观技术发展史,不是某个技术出来导致失业,而是能够掌握新技术的人,取代了不能掌握新技术的人。
在中国与美国正在争夺AI科技高地之际,何晓冬认为,中美之间从研究文化、商业文化上是不不太一样的,中国的特点是竞争很激烈,大家都愿意往前拼,加快技术的推进,而美国则更加强调多样性,可能看到一些萌芽起来的技术。两国在应用上假以时日,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目前难以判断谁会领先谁。何晓冬表示,京东更加强调应用,关注可持续发展;一个学科要持续健康发展,要形成竞争优势这是非常核心关键的地方。
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坚持内部实践、产业协同、生态共建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凝聚业界共识,打破产业化瓶颈,支撑产业数智化的产业链创新,让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