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双减”政策落地一周年。我省围绕“减负、提质、增效”工作思路,采取“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学质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全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
“这个暑假,替代补课班的是机器人课程,我非常喜欢。”7月31日,即将上初一的马博准备去上机器人编程课。
今年,刚刚考上高中的陈娜也有同感。陈娜是个内向的女生,平时成绩不怎么拔尖,但她特别喜欢动漫,擅长画画。她说,如果不是“双减”政策实施,这个暑假她一定穿梭在各种补习班,学习高一的课程。陈娜如愿考入一所示范高中,她的愿望是考一所美术学院继续画画,让梦想变成现实。
从事多年校外培训的业内人士坦言:“双减”政策后,家长和学生对于科技类培训课程非常感兴趣,学习意愿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加。而且,现在学生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发展“非学科类”的兴趣。
家长的意愿为何发生了变化?编程课程李老师说,家长的意愿主要集中在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机器人编程,多参加一些科技方面的比赛,如“全省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此类比赛。
“我们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他们对科技机器人和编程方面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学习和了解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李老师说。
不仅编程课程受欢迎,舞蹈美术课程也同样热门。上周末,记者走访了城西区多所艺术类培训机构,看到学习素描、国画、书法、民族舞、拉丁舞等课程的孩子很多,每个班都排得满满当当。
“双减”政策实施后,我省通过集中专项整治,全省292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有111所转型,181所注销,全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同时,明确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为严防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巩固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防反弹、防变异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省教育厅联合市(州)县(区)两级教育、市监、城管、公安、民政、卫健、文旅、宣传部门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全省各市(州)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督查和整治。”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省1017所义务教育学校出台作业管理办法
多元化作业是什么样子的?记者从西宁市祁连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暑假作业本上得到答案:“本色少年自主作业”清单,第一模块习惯养成课程,第二模块学科类课程,第三模块影视赏析课程,第四模块研学实践课程。
“我最喜欢的就是影视赏析课程,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故事片或者纪录片。看完电影后,我还会和爸爸妈妈一同探讨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一篇观后感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祁连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小米展示了她写的观后感,还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影的照片。
不仅如此,祁连路小学自主作业清单上,还有很多有趣的选项。比如:请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参观坐落于城北区的西宁“四馆”吧!完成一篇生动有趣的参观日记。“孩子上传来的参观日记丰富多彩,感触很深刻。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有真情实感。”祁连路小学副校长周丽霞说。
说起“双减”政策,从事教育工作27年的周丽霞说:“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去钻研去思考。这才是育人的意义所在。”
在提高作业质量管理方面,我省精准施策,全省1017所义务教育学校认真落实《青海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
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数、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学校数、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学校数均已达到100%。通过对全省38.14万名学生及其家长参与校外减负校内提质满意度调查,家长满意度达96.54%,学生满意度达96.32%。同时把作业设计管理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创新开展“智慧作业”课题研究,举办全省作业设计大赛,邀请外省专家指导和实践研究,带动全省提高作业设计、评价和管理能力。
我省“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将在如何做好校内提质,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中探索新路。在有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回归校园。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打造一批课后服务样板县、样板校,选树典型、创新举措、补齐短板。
教学方式变革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没有了补习班、没有了繁重的作业,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得到提升?为了破解家长心中的疑虑。西海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教育专家,他们表示,教学方式变革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学是要讲究规律的,当效率至上的灌输式教学充斥课堂,学生在课后难免陷入时间+汗水、白天+黑夜的应试模式中,留给学生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时间和空间也就相当有限,当学习只服务于考试升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意义感和价值感丧失,内驱力和能动性下降。”从事多年教学研究的教研员说。
“双减”大课题要见成效,非朝夕之功。要在改革中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异质发展,也要在不变的教育初心中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高中学生家长林女士认为:“‘双减’减轻学生在校内外的负担。培训机构的压减一定程度上起到弱化报班的诉求。可在现实环境下,以分数为主导的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家长对分数、名校的追求很难得到真正缓解。因此,现行评价机制也需要改革,这样才能让‘双减’真正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行动。”(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实习生 米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