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节日快乐”、“辛苦啦”成为了本日的高频词语,带着学生们祝福与爱意的心情纷纷传达给辛勤工作的老师们。
很多小朋友可能想问,在更为看中尊师重道的古代,学生们也会像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敬仰与爱戴吗?他们之间,又有什么隆重且必须遵守的礼仪吗?
在古代,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其实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存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等古时俗语都是流传至今的尊师说法。
《礼记·学记》中有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学习中最难得的,即是尊敬老师,而只有尊敬老师,我们才能尊敬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所以为了培养尊师的思想,古人们在拜师求学的第一步就需要仪式感的参与——行拜师礼。过程繁复,但情意很真,对于刚进入私塾或者学府学习的学生来说,这个拜师礼不可或缺,可以让你明确“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的心中信条。
入门之礼
一般来说,这个古代的拜师礼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拜祖师
进入学业的海洋,当然是要身体力行地表示一下对这个“学海”的尊重,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祖师爷一定是必须要“拜师”的对象,通常来说,这个祖师爷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圣贤孔子。学生们通过这个环节来祈求孔子的“保佑”,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
第二步——行拜师礼
这个时候,老师一般会居于上座来接受学生们的行礼。学生们行叩首之礼,然后跪献投师帖和贽敬。贽敬就是我们现代人口中的见面礼,用来表达初次见面时的尊重和礼貌。这个见面礼而后慢慢发展成六礼束脩,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等等,分别代表勤奋好学、苦心向上、鸿运高照、早日高中、功德圆满等重要的含义。
第三步——师父训话
既然已经接受了拜师贴,那么老师就要摆出开始教导的姿态。这个时候,老师一般会向学生宣布门规,教育学生们应该认真对待这里的规矩准则,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还会给学生赐名,象征着学习生涯的一个新篇章。
除了这三个比较固定的步骤,在拜师礼中,经常还会出现正衣冠和盥洗礼,前者在进入学堂前进行,要求老师一一给学生们整理好衣冠,然后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学堂;后者则是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手放入水盆之中,正反各一次洗净污浊,以纯净的身心进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学费之礼
一般来说,古代老师的收入分为束脩、膳食、节敬这三部分。
束脩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拜师见面礼,也是俗称的学费,这是老师收入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银钱。《论语》里有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表明早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束脩之礼就已经出现。
膳食指的则是家长们在教学期间,为老师提供的一日三餐,也可以直接给与一些瓜果蔬菜、柴米油盐的物品。
而在每年端午节、中秋节,夏至、冬至这样的特定节令,或者一学年的开始或结束时,家长们都会给老师送上银钱或礼物。这便是古人们所说的 “节仪”,也被称之为“节敬”。
祭祀之礼
“三礼”中,有一个君师之礼——释奠礼。释奠原为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最初只能作为入学的一项仪式,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拜祖师,只是在一开始,先圣并没有具体的人物。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指导思想,孔子也就因此被尊为了先圣。释奠礼也就此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祭祀孔子的一种公祭形式。
释奠礼的发展也从每年一次增为春秋二次,再到每月朔日祭拜。每年的八月廿七,也就是孔子诞辰当天,隆重的祭孔仪式就会进行,不仅仪式繁复庄重,就连还在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到三天,以表示对先圣的敬意。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这项祭祀之礼至今仍在延续。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不管是古代的老师还是现代的老师,他们都教授知识,让人类文明延续。向老师们说一声“节日快乐”吧,就在今天!
下一篇:深圳形象管理培训机构哪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