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办学招生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机构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培机构之间比拼的更多是外部服务质量与内部教学运营管理。
教培机构从一定意义上具备商业性质,但是如果过分商业化,失去了教育该有的样子,最终长成的只是披着教育外皮的“赚钱机器”。
在机构发展到某个时期,可能会遇到瓶颈期,如果选择错误,就会影响机构未来的发展。就算在发展过程中感觉前路茫茫,也要注意三种教培“伪模式”。
伪模式一
非标准化、不易复制
开始进入教培行业的机构在还没有摸清楚如何运营时,往往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课程产品体系与服务体系。这个情况只能短期存在,如果一直没有改善会导致机构走向衰败。
一家教培机构不可能只有一个课程、一个班级,在不同的班级中,如果没有标准化的课程体系,会导致每个老师教授的内容不统一,最终会降低学生的课程体验感。
教培机构只有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体系,才能进入快捷高效的发展通道。标准化的课程体系要做到教学留痕化与标准化。
教学留痕化
教学留痕即让老师的每一步工作步骤都留下痕迹。然后从痕迹里面不断提炼。
所谓的痕迹化管理,就是把工作中所有能留下痕迹的过程全部留下痕迹。备课过程演示、讲课录像、课后学生跟踪等等,都是可以留下痕迹的。
教学标准化
教学标准化不是说所有教师讲课的内容都要一模一样,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应该是标准化的流程。
例如介绍机构情况、向学生提学习要求、讲义制作、课后沟通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都是标准化的。
伪模式二
简单连锁
目前,商业领域中成熟的“直营+加盟”模式被引入了教育培训领域。举个例子,教培机构在大城市建立直营店,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主要由加盟商开发。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大城市的直营店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市场,并提供一个样板给加盟商。同时,缩短了管理半径,能够更好地为加盟商提供服务,使之更符合总部规范。另外,“直营+加盟”模式在做大业务规模上更快一步。
不过,在教育领域照搬“直营+加盟”模式存在弊端。与其他行业加盟模式既输入品牌又输出产品不同,教育领域的加盟制通常是品牌加盟,不输出教师、不参与招生,也不参与收入分配,而仅仅是每年收取一定的品牌授权费。
加盟制虽然可以最大能量地发挥品牌溢价,但给标准化管理带来难度,任何一家加盟店出现负面事件,都将影响企业整体形象。而且,“直营+加盟”模式下,教育企业成长性指标也表现欠佳。数据显示,2009年教育培训行业营业额增幅低于门店增幅,前者为26.84%,后者为43.95%。
更为重要的是,“直营+加盟”模式下,要保持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和服务品质的一致性,标准化更是关键,这直接关乎连锁经营的质量和效果。
缺乏标准化的连锁经营,只能是企业的虚胖。事实上,教育机构并非以大为美,大而不实反而会成为盈利的漏洞。
例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优胜教育跑路”一事,由于采用加盟的方式,优胜教育创始人陈昊认为,部分加盟商“甩锅”,将学校留给总部运营,这是致使优胜教育资金链紧张的原因之一。“从2002年2月到10月,(优胜教育)单方面接受的校区就有80所。”陈昊称。
伪模式三
缺乏强大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薄弱是教培机构的硬伤。教育培训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最大动力在于人才而非资本,师资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资产。相比公办教育,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对高素质师资团队的要求更为迫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师资力量”是选择教培机构的首要条件。
对于教育培训企业而言,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善于与学生家长交流。
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事实上并非易事,不仅要在遴选机制、用人机制、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形成尊师重教的办学理念。
教育是一个需要沉淀的行业,教培机构要始终关注教学,把握好运营方向,构建健康的运营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型升级,推动机构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