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堂嫂,其实也是远房了,我跟她老公的同一个祖宗还要往上数七八代,她年纪只比我妈妈只小了几岁,加上两个人性格相投,所以经常来我们家玩。
上周末,跟她一起来的还有她女儿,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看见人还有点怕生,一直躲在她妈妈身后,不敢跟我们说话。可能也是因为很久没有来过我们家了,对我们都有些陌生。
我先跟她打招呼:“你今天怎么有空来玩啊?你不是周末都要去上舞蹈课的吗?”
她还没有开口,她妈妈马上代她回答说:“不去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就没有送她去跳了。她老师说的,不建议她再学了,说她可能不适合。你看她这个身材,越长越壮,脸也越来越大,以后也跳不出什么名堂来了。学了七八年了,花了不少钱,他爸爸还每个周末两天都要接送,耽误不少事。还没五岁的时候开始学的,在她们幼儿园报的名。我当初就不想让她去,还不是她那个老师,说什么她柔韧性好,适合跳舞。我当初不是没跟她说我们家人有胖这方面的基因,那老师还说没事,跳着跳着就瘦了。结果怎么样?被她骗了!”
看我堂嫂一副悔不当初的样子,想必对这种培训班老师的仇恨是相当深了。也是,从小培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精力多少钱?做农民的,本来就生活不富裕,那钱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结果没有结果,将来一点都用不上了,最多让她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表演一下,拿几张奖状,对于她们来说有什么用?她们志不在此。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希望她将来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得,不说成为优秀的舞蹈家,至少希望能够以此为生。
我小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生活在农村,对于培训班这种事情是没有概念的,我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潜力,可以培养成特长。我们的父母也根本想都不会想,也没有人来给他们推销,让他们有培养孩子的意识。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我们确实是为父母节省了不少钱,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长大以后,每次要填那种表格,就是有兴趣和特长那两栏的那种,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总是最后才扭扭捏捏地写上“跑步”,可不就是擅长跑步吗?我从小在田野里、山坡上奔跑长大的,没有比这个更擅长的了,大学体育女生八百米跑步测试我是我们系的第一名,哈哈哈。当然,那个更不会有什么用。
现在不一样了,特长培训不是城里孩子的专属,在我们的村街上、镇街上,也有好多招牌,写着XX培训班。家长总是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多付出一些的,只要他们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自己吃点苦受点累多花点钱都舍得。培训班的老师们也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只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开始使劲推销,口才班、画画班、舞蹈班……总有一款打动你。
家里条件好点的很容易就接受了,比如我的一个堂姐,她们家挺有钱,刚好她孩子讲话有点大舌头的毛病,所以很干脆地就报了口才班。也不知道是年龄大了的缘故,还是训练的效果,小姑娘学了一两年真的讲话清楚多了,现在就是天天顺口溜挂嘴边,还要教我说“八百标兵奔北坡”。
所以说培训班这个事情也不能一概地就否定掉,如果找对了门路,可能就能激发孩子身上的潜力,帮助他变得更好。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到,在乡下,非常好的、真正技术水平高的老师基本上是没有的,其他设施条件也相对简陋,毕竟只收了那么多钱啊,像我外甥女的画画班,一个月才收三百,上八次课,机构还是要赚点钱的,哪能请得起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当老师?不赚钱的买卖谁也不会做不是?所以更多地还是就当做一个兴趣爱好培养吧,不能指望他们将来能成个什么家,省得以后不成了,心里有落差。
最后,我认为呢,农村孩子还是首先以学好课本上的知识为重,毕竟将来的升学考试它就考那些。当然,学艺术是可以加分的,文化课的分数要低很多。但是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即使有这方面的天赋,后期资金跟不上,也只能被迫放弃。农民就是农民,可以享受绿水青山、广阔天地,但是碰到要花钱的事情就伤脑筋了,这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没有这个能力,千万不要勉强,别砸锅卖铁地去供,这不仅是给自己负担,同时也是给孩子们压力。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来说,考试,或者说拼文化成绩才是唯一的出路。想当艺术家,那恐怕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或许,一开始就不让他们去做那个梦才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