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到10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了91%。
审议中,俞北华委员认为,“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不懈努力的工作,建议注重制定相关善后的具体措施。校外培训机构面临转型,校外培训机构老师也面临转行等社会问题,要及时持续地予以关注。同时要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加快完善培训机构预收费机制监管等。
“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推进、实施高效治理。”市教委主任王平说,全面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综合监管‘一件事’”,推进非学科类培训公益性保障机制试点。推进培训机构预收费银行托管机制建设。同时,健全完善上海市培训机构综合管理平台,对各机构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发挥市培训协会作用,建立“跨界公益互助机制”,并加强专项检查,稳步推进、提升执法成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回头看”、暑期培训市场“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查处、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竞赛活动等工作,进一步依法治理培训市场。
如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据教育部“双减”直报系统数据,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不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
“减负不是降低标准。”张辰委员认为,减负的同时要坚持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让教育回归它自身的规律。
王平表示,目前本市正建设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推进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研究与实践,为不同特征的学生设计差异性作业,提升教师的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化设计与实施能力。
“坚持愿留尽留,全面实施课后服务。”王平说,本市全面开展“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构建课后服务支持系统,1.14万名退休教师、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等资源进入校园开展课后服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92.0%的学生、94.1%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处于全国较好水平。
“少一些被动、多一些主动,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培养更全面的有用之才。”马列坚委员建议,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通过建立完善的家长学校培训体系,指导家长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王平表示,要坚持回归教育本源,打好推进“双减”工作的“组合拳”,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营造义务教育良好生态。
“我们正多渠道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王平说,完善课后服务人员配置,聘请退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各方力量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同时,试点实行教师弹性工作制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分岗的针对性培训,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