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连线」培训更精准 针对性更强
来源:天山网
编者按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素质农民“高”在哪里?我区各地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民?请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从基层发回的报道。
5月30日,在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托万克阿布来希艾日克村,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林果种植培训班。 陈珂珂摄
立足县域特色培养高素质农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治立
7月的阿克苏大地,棉花拔节生长,果树硕果累累,圈舍牛羊肥壮。繁忙的农事活动中,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去年我们培育高素质农民1750人,今年的目标是4250人。现代农业的推进迫切需要职业化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阿克苏地区不断拓宽高素质农民培育渠道,高素质农民队伍正在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7月18日,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长何春燕说。
作为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新疆最大的绒山羊基地、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阿克苏地区如何按照自治区“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的思路,让农业产业化水平达到新高度,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春耕到夏管,从秋收到冬闲,阿克苏地区各种各样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从没有间断过。
何春燕介绍,和以前的培训不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在组织形式上更灵活多样、更精准有效。今年,阿克苏地区已经开办粮食作物高产栽培、蔬菜种植、林果业管理、畜牧养殖等各类培训班37期,参加培训的农民感到收获很大。
阿克苏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责任单位为各县市农业农村局,具体培训委托由各类专业院校的第三方来实施。每一场培训都是双向选择,根据基层县市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专业院校能培训什么,然后优中选优,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地点、培训对象。
今年3月,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还采取“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实地观摩”等方式,在库车市举办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系统培训班暨培训交流座谈会。
在乌什县阿合雅镇喀孜干村,从事多年林果业种植的“土专家”喀迪尔·麦麦提经过培训后,对果树育苗、修剪、嫁接、追肥、病虫害防治,果品保鲜储藏、烘干、包装等技术有了系统的掌握。他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可以为村民提供技术咨询、现场培训业务。
“在培训人员遴选上,我们进行严格把关,不能让搞林果的去参加畜牧养殖培训班,不能让搞裁缝的去参加蛋糕制作培训班。通过精准培训,让更多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何春燕说。
被遴选出的学员,不用像以前那样集中在酒店学习,而是由大巴车统一接送,学员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可以回家干农活、照顾家庭,这种方式深受农民喜欢。何春燕介绍,每一场培训中,理论课时占30%,其余70%为实践课。实践培训的地点安排由政府出面帮助协调筛选。
家住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乌尊阔恰村的西尔艾里·乌斯曼是养牛带头人。2019年在家门口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后,他领办的养殖合作社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了2000余头,带动305户养殖户增收致富,他本人也被评为农民培育“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
何春燕告诉记者,在阿克苏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各县市产业发展情况来配备,这样才能突出县域特色,促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
为了把各种培训送到农民身边,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综合服务、互利共赢”的思路和“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的原则,指导各县市着力从软硬件建设、规范管理、创新服务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并在全疆率先完成建设任务,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打造主题鲜明的“靶向培训”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
种植养殖、手工艺品制作、特色餐饮、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今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开展的各类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几乎没有间断过。
“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培养高素质农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钟开智看来,培养高素质农民至关重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钟开智带领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局团队,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据他观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稳定的就业,是制约阿勒泰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而这背后,关键还是缺乏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钟开智认为,要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针对农村现状,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机制,是当务之急。”7月15日,钟开智说。
钟开智介绍,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实施了“金山·雪都”重点人才工作五大工程18个项目,重点搭建“一个体系三个平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为增强本地“造血”功能,阿勒泰地区还实施了以本地实用人才培养为主的“雪都雏鹰展翅工程”,建立了以农广校为主体,科技园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补充的“一主多元”模式。
“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新技术如何转化应用、新模式如何借鉴……通过培训,大家认识到不足,看到了差距,也更新了理念,开阔了思路。”钟开智说。
同时,阿勒泰地区通过资金、项目、技术等对农牧区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能手、民间艺人以及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进行支持帮扶;组织开展万名农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推动人才下沉、科技进村、服务“三农”;出台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措施,拓宽乡村人才来源,激励引导新型职业农牧民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
通过打造主题鲜明的“靶向培训”,目前阿勒泰地区已建立各级各类农牧民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等12个,去年以来先后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万人次,不断提升了实用人才致富带富本领。
“阿勒泰地区已逐步建立起涵盖种植、养殖、畜牧、刺绣、电商、旅游等行业的农村实用人才库。通过加强乡土人才培育,促进本土人才成长,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扎根乡村,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钟开智说。
“原来农民可以这样当!”
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华
这两天,昌吉市大西渠镇思源村种植桃子、有机蔬菜的村民们可忙坏了。他们不但忙着接待来采摘的游客,还要在网络直播带货。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与新兴的互联网直播相碰撞,火花闪烁。
“你看我家种植的桃子,品种齐全,个大味甜。你可以在网上下单订购,也可以到果园里来采摘,看上哪个就摘哪个。快来吧,老铁们,我在果园里等你们哦……”7月13日,在思源村村民马新花家的桃园里,她用一部手机干起了“新农活”——直播带货。
马新花会直播,得益于近年来昌吉市持续推进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昌吉市分校校长谢斌介绍,昌吉市把高素质农民培训作为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依托本校,采用田间地头实践现场指导为主、室内基础理论为辅的培训形式,围绕养殖、蔬菜种植、玉米种植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使得大量农民通过培训、考核,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新农人”。
“2020年,我们培训了180人,其中30人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40人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返乡务农人员,还有10人被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看中,继续培训深造。”谢斌说,“通过加强培训组织,学员的现代农业科技文化素养明显提升,专业生产技能显著改善。通过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学员全部合格并获得了高素质农民资格认定。”
“我家有22亩桃树地,主要种有蟠桃、油桃、水蜜桃,去年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销售的方式,卖得很快,挣了11万元。今年我继续用这种方式销售,现在早熟蟠桃已经卖完了。”马新花说,“专业化培训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农民还可以这样当!”
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月珍介绍:“2021年昌吉市将完成300人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内容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等。”
农业技能培训,犹如在农民与农业现代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面向未来,“新农人”一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瞄准市场需求定制培训内容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宋卫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我们村,村民学到了新技能,致富奔小康的梦想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现实。”7月18日,克孜勒苏日报社驻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喀尔果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木开来·阿不力孜说。
木开来说,从2020年起,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就在村里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工作。今年4月,新疆供销技师学院(新疆供销学校)在喀尔果勒村开展了为期50天的厨师技能培训,为该村培养出47名持证上岗的厨师。
今年40岁的古丽巴哈尔·吐尔洪一直生活在喀尔果勒村。参加厨师技能培训班之前,她是一名家庭妇女,在家除了照顾孩子,就是帮着父母干农活、搞养殖。
听说村里要举办厨师技能培训班,古丽巴哈尔第一时间报了名。50天的时间里,她学到了不少厨艺。现在,古丽巴哈尔已经是煎、炒、烹、炸样样都能上手。
“拿到厨师证以后,我在村里的文化乐园农家乐当起了厨师,主要负责面点和凉菜制作。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方便,也让我感到挺自豪的,好多村民都羡慕我现在的工作呢!”古丽巴哈尔说。
木开来说,喀尔果勒村位于阿图什市著名旅游景区天门附近,每到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喀尔果勒村背靠天门景区吃起了“旅游饭”,不少村民都在家里开起农家乐、牧家乐,附近乡镇的餐厅也越来越多,带动了厨师、服务员等的需求。
为了让村民尽早实现小康梦,喀尔果勒村从2020年开始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开办了各种培训班10余场次,厨师、糕点师、服务员、电工、建筑工人……各种类型的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喀尔果勒村的职业培训工作秉承“培训跟着需求走,需求跟着市场走”的原则,农牧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提出培训需求,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再结合村民需求与市场需求制定培训内容,这样经过培训的村民不仅就业前景好,而且收入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通过按需定制培训的工作模式,目前,喀尔果勒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1200元,比2017年增加了3100元。
农民在企业技能培训中成长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沁言
“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农村的发展,也是如此。没有高素质的农民,要想改变农村面貌,就只是空谈。”在英吉沙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张瑞华看来,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张瑞华认为,要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
“当前,英吉沙县把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队伍。”张瑞华说,近年来,英吉沙县以满足农民理论知识与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关键,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工作,建立长期持续性的县、乡、村三级培训机制,切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进一步拓宽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英吉沙县以培训为纽带,促进参训农民交流合作,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持续跟踪农民训后产业发展;开展政策宣讲、项目推介、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对接金融信贷和农村电商,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举办展销会、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展示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风采。
“目前我们县已建立各级各类农民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等14个。”张瑞华说,仅去年就先后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次。
通过发挥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批农民在企业技能培训中成长起来了。英吉沙县乌恰镇库其喀其巴格村村民艾尼外尔·艾则孜通过一个月的企业技能培训,胜任了一个人进行整个基地蔬果的浇水、开臭氧机等工作。
“英吉沙县正加快形成促进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促进本土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长,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张瑞华说。
本文来自【天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社区里的缝纫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