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 王亚同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重庆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9月27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市154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1539家,压减率达99.61%,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
“双减”以来,我市校内减负提质、校外培训治理统筹推进,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一年内有效减轻”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双减”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课堂提质 作业瘦身 课后增效
超9成家长认为孩子可在校内完成作业
市教委主任黄政介绍,去年7月“双减”开展以来,我市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评价改革,坚决扭转“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推进课堂提质、作业瘦身、课后增效。
怎样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市按照“压总量、调结构、提质量”思路,建立作业公示和督导评估制度,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缩减。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被教育部列为十大典型案例。开展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评选活动,评选出精品作业设计1356个。
来自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调查问卷显示,91.3%的家长认为孩子大多数或完全可以在校内完成作业。如渝北区90.49%的家长认为孩子作业负担明显减轻,96.2%的家长对“双减”作业管理表示满意。
不少家长还表示,减负的同时要坚持标准、提高教育质量。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市坚持把高效课堂作为“双减”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卓越课堂3.0行动计划。市教委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全市中小学教师理解新课标、实施新课程、践行新教学、探索新评价、实现新成长提供行动指南。
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方面,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统筹校内外优质资源,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重庆高新区、黔江区、石柱县等区县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后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所有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截至本月,全市参与教师20.65万人、学生298.45万人,学生参与率98.45%。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过九成
教育资源布局更优质更均衡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推动校外教育培训不断规范、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布局,是“双减”的重点内容。
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遏制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乱象,一年多来,我市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和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科学引导原学科类机构注销或转型。“双减”之前,全市共有154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已经压减1539家,压减率达99.61%,学生校外学科培训土壤基本铲除。
“双减”政策执行以来,全市教育行政部门还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等部门,对全市2.6万家“培训”“教育”类机构全面摸底复核,紧盯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治理。
同时,我市还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实现“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监管。目前,全市已有1863个培训机构、4646门课程入驻全国监管平台,对3.53亿元资金实行“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监管。
管住校外培训的同时,我市通过加强城乡统筹,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更加巩固。近年来,我市持续探索“区管校聘”长效管理经验,全覆盖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目前,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超8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比例达到符合交流人员的25.74%,优质教师交流比例达到24.73%,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规定比例要求。
我市还着力建立市、区县、校三级贯通,区县、校、年级、学科四级横向联通的教研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教研新模式,推动形成平台共建、问题共研、成果共享、发展共进的教研共同体,建成市级教研工作坊200个,1万余名农村教师参加。利用“5G+智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面向全市师生免费开放的重庆云课堂资源服务体系,遴选114所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研发8000余节优质课程资源。
进一步推动“双减”落地
适当降低中考命题难度 加大中高考命题改革力度
“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市人大常委会与区县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把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作为一项重点监督项目。
为全面掌握我市“双减”工作情况,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常委会领导下,先后赴多个区县、中小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等调研了解有关情况,与学校负责人、教师和家长代表、培训机构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专题征求部分市人大代表意见,还委托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庆日报围绕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等开展调查研究。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年多努力,我市中小学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有所减轻,校外培训乱象有所遏制,课后服务广泛开展,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双减”工作成效初显,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如:校内教育提质增效仍需加强、家长焦虑尚未有效缓解等政策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建议进一步细化措施,推动“双减”落地。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双减”工作成果,切实把“双减”工作推向深入。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与“双减”有机结合,推进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建强师资队伍,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教师结构,加快补齐师资短板;加快考试改革,坚持教考一致,适当降低中考命题难度,加大中高考命题改革力度,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