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是暑假了,许多家长最关心的事就是暑假要不要让孩子去上培训班,怎样上培训班才能有效提高成绩?
其实不仅是家长们关心这个话题,就连老师们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昨天晚上和两个朋友聊天,就谈起了这个话题。这两个朋友都曾经任职于某著名机构,现在都是独立教师,靠口碑招生的那种。
自从前年夏天教培行业遭遇重创以后,学某思新某方等巨头就退出了K9教育的学科培训,整个教培市场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有的机构由于招生困难苦苦挣扎,有的个人工作室却因为提分有效一位难求。
这两位朋友的工作室就属于第二种,由于教学效果很好,家长之间不断互相介绍,找上门的家长很多,暑假已经完全没有空档,现在处于老师挑学生的阶段。
我问这两位朋友:你们挑学生主要看什么?
他们回答:主要看学习意愿。
所谓学习意愿强,就是要孩子主动想学。大家的一致看法是培训班老师根本教不好不愿意学习甚至抗拒学习的孩子。
确定孩子有学习意愿之后,他们才会通过小测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分类。那些成绩较好但是在校内吃不饱的学生,会被归入培优班;那些成绩一般但是在校内大课跟不上的学生,会被归入基础班。
基础班和培优班的教学体系其实比较类似,都是比学校提前一段时间学,再加上一定量的习题拓展练习。不同的是培优班的题目会比较有难度,而基础班的题目则比较简单。
其实想想也是,对他们这种个人工作室来说,口碑最重要,而口碑的直接来源就是能切实给学生提高成绩。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意愿,那老师再厉害也很难提高成绩,为那点学费砸了自己的招牌很划不来,而且万一碰上不讲理的家长,还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
对于学习意愿不强的孩子,靠报培训班是没有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家长监督着努力学,督促孩子完成好校内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就够了。通常来说,能够达到校内老师的要求,就已经能够成为中等生了。一位朋友对此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家长自己都管不好的孩子,就别指望培训班老师能管好。
在谈起报培训班的注意事项时,大家公认的观点是:报培训班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觉得培训班越多越好。
其中一位朋友说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如果把学习看作是游戏,那么报培训班就相当于开外挂。在培训班上,原本应当由学生自己完成的预习、整理思维导图等事情,全部由培训班老师帮助完成了,有不会的题还可以迅速问老师,简直就是找了个人型外挂。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要讨厌一款游戏,最简单的办法是一路开外挂,把游戏难度降到零。如果一直开着外挂,很容易让人觉得游戏无聊,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意愿会降得很低。我见过那种从小学开始一路依靠补课提高成绩的学生,到了高中后突然变得讨厌学习,成绩迅速滑坡,最后只上了一个大专。
所以,即便报了培训班,也要给孩子留够充足的时间,让他能在课前自己提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自己总结提炼、自己整理错题本、自己举一反三……
不过,外挂用好了往往有奇效。在那些过不去的困难关口,偶尔开两下外挂,能够提高游戏体验,加快游戏进度。对学生来说,这些过不去的困难关口也就是最适合报培训班的时间点,它们主要有:
积攒了一堆难题需要老师答疑解惑时;
校内大课没听懂需要老师重讲时;
不知道自己的短板需要老师诊断时;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路需要老师规划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