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海峰 《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
来源 | 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
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一般分四个阶段:培训需求调查、制订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估。在这四个阶段中,难度最高的当属培训效果评估。
这可以说是培训人的一块“心病”,辛辛苦苦组织了一场培训,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项目结束后,领导只说了一句话:“效果怎么样?”这恰似一道无解之题,顿时让我们无言以对。
有人说,这个问题不难,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它可是培训界效果评估的“圣经”,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柯氏四级模型真的能解决我们所有的困惑吗?
今天的推文来自于《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罗海峰,他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培训效果评估为什么很难?
培训界有一句话:培训要上接战略,下接绩效。也就是说,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绩效。
但根据吉尔伯托BEM绩效模型,影响绩效的主要分技控和人控两大部分,技控主要是环境因素包括:信息、资源、激励等,占比75%左右;人控主要是个体因素,包括技能、潜能、态度等,占比25%左右。
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人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根据BEM模型,培训对于绩效结果改善影响占比较低,大约10%左右,相当于大海捞针,这就对培训评估提出很大挑战;另一方面,从操作层面上讲,绩效的改善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所得,这又很难测量,所以也就造成了培训效果难于评估的困境。
你为什么用不好四级评估模型?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由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于1959年提出。他把评估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和成果四个层级,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对于指导培训组织者进行效果评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以下误区。
反应评估
反应评估层主要通过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来评估培训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是培训结束后给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或线上调查,让学员从培训内容、讲师表现、培训组织、后续应用等方面进行打分,满分一般为10分或5分,综合满意度90%以上,认定培训效果较好。
反应评估主要反映学员整体感觉,而这种感觉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它只是培训真正取得成效的一个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最好是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评估;防止因老师演讲水平较好,而实际内容一般,结果评估分数很高的现象。
学习评估
学习评估层主要是测量学员的学习获得程度,通常在培训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来进行评估,以成绩作为评估的结果。
但在实际应用也会存在几个误区:
- 以考代全,即无论什么培训,都用考试方式进行评估。事实上,考试更适用于知识类的评估,对于其他类培训是不恰当的。
- 将考试结果和最终培训效果画等号,考试结果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知识掌握的程度,但能否取得最终的效果,同时还要看知识的应用程度。
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层主要是评估学员行为因培训改变的程度,这个层级评估主要依据是学员正确的行为产生正确的结果,由此看来行为评估的结果对培训项目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运用时,也存在两个误区:
- 因为学员行为很难测量就不去测量,而用评估人的主观感觉代替;
- 以偏概全,用极少量的人代替全部,一般行为评估比例至少要30%以上,才才能基本反映培训的效果。
成果评估
成果评估层主要是评估培训产生的经济效益或实际绩效,比如节约了多少成本、合格率提升了多少、班产提高了多少等等,这是最后一级评估,也是难度最大的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最大的误区在于逻辑不清。比如某企业组织了一项“如何提升班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过跟踪与分析,班产也确实提升了不少,培训组织者就把这个班产提升的幅度作为最终的评估结果。后来经过仔细查证,原来班产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模具改进,与此次培训关系不大。所以成果评估要特别注意培训与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还能用什么评估方法?
在我看来,除了四级评估,以下方法也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
直接上级访谈法:适用于态度、理念或行为类培训
对态度、理念或行为类的培训,用书面测试评估不是很合适,用行为评估难度更大,所以我会采用直接上级访谈法,实践证明,效果可圈可点。
STEP1: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织者将学员学习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直级上级,并通知他重点关注学员哪些方面的转变。
STEP2: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左右,对学员直属上级进行访谈,访谈前要制订访谈计划,明确访谈时间、地点、内容,提前发给他进行确认。
在访谈过程中,先与他再次确认本次培训的目的,然后先由其填写一个简单的问卷,然后针对问卷由培训组织者进行访谈和确认,重点了解培训前后学员态度、行为的转变情况。
STEP3:最后让上级谈谈对这次培训总体评价,对后续培训的需求及改善建议。相比学员的满意度评估,直级上级的满意度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加有效。
实践项目答辩法:适用于工具、方法类培训
对于工具、方法应用类培训项目,可以考虑采取实践项目答辨法进行评估。
STEP1:在培训结束后,对实践项目作业要求进行讲解,可配套一些模板,让学员结合工作实际确定项目,并把所学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应用,最后输出结果。项目的周期一般是1~3个月,项目完成后,由直接上级或项目的实施部门进行相关数据确认,确认后,学员把PPT发给培训组织者。
STEP2:由培训组织者组织学员进行答辩,每位学员讲解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讲解后由评委进行提问,提问后由评委进行打分,最终根据综合得分评出优秀项目,给予适当的激励。
这种评估方式的好处在于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工具方法的应用能力,最终能输出成果,从培训落地的角度讲,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估方式。
在培训中完成“评估”
近几年来,遵循“训战结合”的思路,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各企业也尝试了一些新型的培训方式。如穆胜博士创立的“企业剧场”模式培训,就是将岗位的关键工作场景进行提炼,再开发剧本和脚本,最后进行串联和导演。
在培训过程中,由老师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讲解后进行演练环节,在演练前由老师对剧本的背景和演练注意事项介绍,随后进入“真刀真枪”的剧场。剧本一般分几幕,每一幕是一小节,在每一幕演出后,学员都会分享感受,老师都会点评,由于是与实际工作几乎一模一样,学员的代入感很强。
这样剧场本身也起到了评估的作用,上午讲的知识点学员掌握的怎么样,在下午的剧场环节就能体现出来,全部结束后,由学员进行分享,老师对整个培训进行总结,这样的培训基本就不需要后续的评估环节了。
综上所述,培训评估是培训项目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用哪种评估方法,关键是确保评估方法与培训目的匹配,而且有较强的逻辑关系,便于操作,这样才可以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