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师培训内容多而繁杂,培训方式千篇一律,机械简单,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效果甚微,白白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可以说:教师群体,“苦培训久矣”。
有多少教师,和我一样,一听到“教师培训”这个词就条件反射式的反感?
说实在话,这么多年,培训不少,也都参加了,又是拍照,又是提交笔记,又是作业,更有在寒暑假接二连三的培训,动辄就几百上千分钟的视频课,也获得所谓的学分,但除了浪费时间和烧坏电脑,真的没有多少作用。
一、教育培训眉毛胡子一把抓,让老师无所适从,只能求过关。
一年下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法学培训,公需课要培训,信息技术要培训,师德提升培训,班主任培训,专业学科培训。
专业学科方面,新教材培训,新课标培训,学科素养提升培训,校本课程培训……
教师上班之余本来就疲累不堪,看到一个个一眼望不到头的培训,只好寻求捷径,以求过关。
二、培训方式机械简单,一味填鸭。老师“吃不进嘴里”,吃进去也是消化不良。
像几百章的法律条文,几百上千分钟的视频课,请专家告诉我,如果不是吃饭睡觉都“刷”,我能拿到学分吗?
即使我认真看了视频,培训一般是比较新的理论和技术,我一听就会吗?我听得一头雾水还会听下去吗?
三、培训质量没有保证,线上灌不进去的,线下“闻到味都怕”。
很多培训都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美其名曰“提高实效”,实际情况是折腾一次不够,继续折腾。
线上培训的低效已经让老师心理上产生拒绝,线下培训更是流于形式。没有名师指导,往往是学校临时找一个教师组织,这个教师往往自己还没学明白,怎么组织开展?只好要求拍照的拍照,要求交资料的交资料,大家过关万事大吉。
希望上级教育部门,能够站在提升教师职业水平的立场,精简培训内容,挑选有实力、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专家,开展深入浅出的培训,真正让众多教师受益,而不是用行政命令,一味给教师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