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多名网友发微博称,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数学科目出现“神押题”,一名名为“李林”的教师在考前押题视频中举的例题与实际考试试题十分相似。考生怀疑发生泄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已经了解到信息,也觉得考生非常不容易,接到举报第一时间整理了相关视频的原件、截图和PDF文件,都提交给了教育部的相关业务部门,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一步检查。如果是事实的话,警方将介入。
各类押题班十分火爆
考研押题班押中原题考点,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考研辅导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押中,二是存在泄题问题。而不管哪一种可能,这都对考试公平构成严重威胁,有关部门必须对针对泄题可能展开调查,同时要严厉治理押题现象,采取技术手段,通过撤销被确认为押题学生的考研成绩,维护考试公平以及考试评价真实性。
神奇押中考试原题,这当然令人怀疑,这背后是否存在泄题可能。因此,针对网友的爆料,司法部门应该介入调查。在笔者看来,如果发生泄题事件,考试组织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不能由考试组织部门进行调查,而需要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并把考试组织部门作为调查对象。一旦发现泄题,应该严肃追究责任。
而如果不存在泄题,那么押题是不是就合理了呢?这里不妨看看2015年引起国内舆论关注的两起事件。当年的9月和10月,SSAT和雅思考试组织机构分别取消了中国内地300多名考生的成绩,理由均是对考试成绩的有效性存在质疑,即考试组织部门确认这些考生是通过“押题”方式考出高分——虽然没有在考场上发现作弊,但“押题”照样是影响考试评价客观性、公正性的严重作弊行为。
当时,虽然对于国外考试机构取消成绩,当事考生很不满。但是,国内培训机大都承认,培训机构通过押题方式让考生获得高分“这是对SSAT考试这个高尚的考试的公开侮辱,是对考试规则的公开亵渎,是道德底线的彻底溃败。”那么,联系到国外考试机构取消押题学生的成绩,以维持考试的公正,我国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也有必要严肃对待包括考研在内的各类国考的“押题”培训现象,将这作为考试不端、作弊行为严加处理。
为何国外考试机构对“押题”获得的高分,会采取撤销的方式,而不是认为其“押题”水平高?原因是这些考试是社会化考试,考试的公信力是考试的生命,如果考试评价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那么,利用这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录取(录用)考生的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可选择不再承认这一考试,因此,考试机构必须严肃对待任何影响考试评价准确性、真实性的。
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国考属于行政部门主导的考试,学校(或用人单位)必须将这一考试作为评价依据,正由于如此,行政部门更应该对评价的公正性、真实性负责,要严厉杜绝考试作弊、泄题等问题,也要直面培训“押题”现象。
培训“押题”班,至少存在三方面问题。其一,违反《广告法》,对通过考试,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以有所谓内部消息、能押准题,作为招揽生源牟利的手段。《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其二,破坏考试的公正性,任何考试评价的公信力都在于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也许有不少人把“押题”作为一种应试手段或技巧,加以推崇,但这说到底是背离考试公平原则的,带有极强的投机取巧性质。也正是如此,近年来,对“押题”班的质疑声越来越强烈。其三,催生考研泄题作弊交易,近年来曝出的考研泄题事件,都与培训机构有关,而这些机构都公开地把能搞到真题、保过或押题,作为卖点。
我国有关部门不能再对畸形扭曲的考研培训加以纵容,必须严肃治理“押题”班,首先,应该依照《广告法》,取缔所有培训机构的“保过班”、“押题班”,或涉及“保过”、“押题”的招生宣传;其次,应该利用技术手段筛查“押题”试卷,撤销被确认押题者的成绩。针对公务员招考、考研笔试中的作弊问题,我国已经采取雷同试卷鉴定方式,取消雷同卷成绩,这和国外考试机构用技术手段判定押题卷进而撤销成绩是类似办法。可借鉴国外考试机构判定押题卷的方式,结合雷同卷鉴定,进一步鉴定押题试卷。
而从长远看,全面治理考研作弊、泄题,还需推进社会化考试改革,引入考试竞争机制,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一方面依据,由招生大学自主认可,这不但让考试组织机构面临竞争的压力,必须重视考试安全、考试质量,也给学校自主招生权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扭转考研中的应试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