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机构生存实录 | 疫情之后,原本想留学的中国家庭后悔了吗?
经济不好,留学变少,不无道理。
从3月海外疫情蔓延至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情况,给中国留学生造成巨大打击,也不可避免地波及了各留学机构的项目与活动。
海外高校停课停学、考试取消、签证停发、航班中断、大批大批的留学生,踏上了艰难的回国路,考试培训和留学机构面临退费、解约和业务停滞的现实。对部分机构来说,尽管刚需仍在,但现金流却不足以支撑了。
留学机构到底近况如何?有像网上说的那么夸张,接连倒闭、无以为继吗?
为全面了解最真实的行业现状,我们特地采访了3家不同类型的机构,包括考试培训机构、美本申请规划机构和一家小众的美初美高留学咨询工作室,从三个不同的剖面,看留学产业“逆风”之中,各自如何生存。
考培机构:没有线上就真的“死”了
留学机构从性质上来说仍属于商业机构,必然遵循商业规律,现金流是重要的支撑力。到现在(7月初)还能好好“活着”的机构,可以认为是具有一定实力、在线上操作方面做得很不错的。
寰语的创始人索寰老师对于6月份北京疫情的反弹深感无奈:“本来大家以为看到了曙光,结果又来这么一出,对信心的打击真的很大。”
作为主要做美国方向的托福、小托福、SAT、SSAT培训的机构,寰语的抗风险方式在于基本把培训内容顺利转为线上。
“一开始刚转为线上操作的时候,签单量缩减比较明显。我们的学生都是初中生高中生,年纪比较小,自制力相对会差一点,家长也不可能一直盯着孩子屏幕监督他们是不是在学习。网课又必须联网,很多孩子摸鱼,真的很难控制。所以家长起初并不是十分信任网课。但后来网课越来越普遍,他们也就慢慢接受了,我们的业务也基本上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问到其他同类型机构的状况时,索寰老师表示:“我们公司在中关村,这边几栋楼很多家考培公司,据我所知,基本上前几个月每栋楼都会撤出5-10家机构。我自己感觉这个行业缩水范围大概在30%~60%。能坚持下来就是靠网课续命,没有别的办法。”
从线下转线上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方面老师们自己要先熟悉各类授课平台,例如Zoom或QQ会议等;另一方面顾问花了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和家长们解释网课的必然,助教们也加了更多的班帮助学生进行网络操作,监督他们学习。很多学生不愿意开摄像头,还要花时间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寰语是幸运的,因为很多学生原本就在读美初或美高,在疫情全面爆发前积累了很多在线授课的经验,调整和回血的速度比较快。
面对线下培训可能长期无法展开的状况,索寰老师笑着说:“只能继续扩大线上的业务范围,一边祈祷疫情赶快过去。不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专门研究过北京的人口出生的情况,2002-2004非典期间,是北京全市人口出生率比较低的时候,又正好在需要出国的时候赶上了新的疫情,所以出现的低谷非常明显;但是2004年之后,人口的出生是在不断增长的,客观上之后的留学趋势仍然存在,且数量会上涨。所以还是值得抱以乐观期待的。”
美本申请:加速行业淘汰不只是疫情
相对于疫情前较为依赖线下的考培机构,申请咨询服务机构给出了略有不同的答复。
老查留学专攻美国顶尖大学(top30)的新生申请和转学规划,每年申请人数大约在百人左右,规划从9年级开始,转学学生大一为主。
创始人老查告诉我们,疫情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根据他们上半年的业绩显示,同期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
“对于美本业务来说,过去几年竞争尤为激烈,学生基本上都是提前两年就会开始准备,进入高中就选择了国际课程体系,临时改变升学路径不太可能。今年疫情之下,极个别学生可能选择推迟入学,但这并没有太影响到机构本身。明年的影响可能会大一些,我个人预计美本业务会有20%-25%左右的下降。”
留学申请和转学的咨询业务,无论以前还是现在,老查留学一直是以线上为主。据老查所说,这反而带来了新的机会。
“从营销角度来说,我们创立初期就是通过微信来增加咨询量,不依赖线下,也不依赖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这样的方式在疫情到来之后,反而是一种优势。很多外地的家长,觉得距离不再是问题了,不用拘泥于寻找本地的机构,所以我们出现了很多新的来自于非北京地区的咨询客户。”
唯一比较明显的影响是,之前老查留学每个月都会在北京做一场线下的市场推广活动,疫情之后这些讲座全部取消了。但疫情对大家都很公平,所有机构都面临一样的状况。
老查跟我们分享了他更具体的行业观察:
”不仅美国方向的,整个留学产业,会有退费的现象,目前没有数据表示退费率因为疫情增长,主要的问题还是新签约的学生数量,尤其低龄留学/研究生这块儿,受影响会比较明显。美国之前去美高的一年估计会有7000人左右,现在的情况来看,可能明年会锐减,低龄的孩子安全问题比较重要,更多家长会选择国内读国际学校或国际部。
而研究生,秋季学期上网课基本是定局。对于本科生来说,大家普遍可以接受4年中一个学期上网课的;但对研究生来说,本身就只有一年的学习,结果一半时间都在上网课,是不太能被接受的。很多学生会推迟、国内考研找工作等。
大型机构受冲击相对更大。大型机构分公司多,各个分公司都承担着很大的营销和推广压力,一方面线下的校园推广、教育展之类的全停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作废,但人力成本仍在;另一方面线上补充不及时,没有足够的内容产出能力,很难汇聚力量覆盖掉这些成本,这些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在老查看来,留学产业的淘汰和变革是从微信的快速发展开始的。微信和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获得资讯的方式,影响了营销,也影响了客户。大家可以跨地区、跨国家地获得比较新的资讯,也能极为方便地了解机构口碑等。五六年前这个趋势就已经发生,只不过疫情加速了淘汰。
就像原本有基础疾病的人在疫情之中更容易出现问题一样,没有跟上时代节奏的产业也会更容易被击垮。作为留学机构,那些没有办法提供真正深入的服务,没有真的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地帮助到他们的产业,就会被洗牌。
小规模工作室:越精品越幸运
随着迪士尼英语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大型机构的泡沫开始显现。以线上为主、针对高端市场、规模不大的机构,可能影响就要小很多。
西学东渐教育创始人王东老师的工作室,专注于帮助中国学生申请美国的寄宿初中和寄宿高中,以及学生去到美国中学后的学习及日常生活指导服务等。走精品路线的他们,每年只服务10个左右的学生。
谈及客户量和收入的问题,王东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自己通过公众号平台做的相关研究。4月份的时候他向家长们发布了一份有关留学意愿的调查,收回了有效问卷266份,问题涉及孩子的年龄、身份、这次疫情对你们的影响等。
总结部分结论是:已经在外留学的学生和家长,由于疫情返回而被动无法再出国的,大概占1/10;还没有开始留学,原本计划出国读初中但现在产生退缩念头的,大概占1/2,计划出国读高中但是暂缓的大概占1/4,本科大概这个数据是1/10。
“申请初高中的孩子家长确实比较担心健康和安全上的问题,加上国内有国际学校作为替代方案,所以这个比例是升学各阶段中最高的。”
(编者注:在后续和王东老师的交流中,他指出三个月前的问卷是以”开学前疫情能够进入尾声得到缓和”为前提的,但现在来看疫情仍在持续,政策的一些压力也使得更多的家长变得犹豫了,因此以上数据不完全代表当下情况,仅供参考。)
作为主攻低龄留学的机构,我们很关心西学东渐教育是否客观上受到了较大冲击。
“我们的现实情况和调查结论基本符合,申请美初的4个学生退了2个,比例是差不多的。
我们自然是受到了整体环境的影响,但像我们这样规模较小的工作室,抗风险能力相对高一些,就是房租、时间,加上自己要不要给自己开工资的问题。咨询业务都是在线上进行,包括有会中文的外教介入的文书修改和模拟面试等环节,都可以通过线上实现,所以服务的提供没出现问题,家长也不会担忧服务质量。全球各地都有咨询的学生,除了北上广深这些内地城市,也有来自香港、新加坡等的国际学生。
我和夫人都是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的professional member,她还是EMA(美国私校理事会,SSAT考试出题机构)认证顾问,我是HECA(美国高等教育顾问协会)和NACAC(美国大学招生委员)认证顾问。我们现在的运作模式和美国的顾问是一样的,也是我们未来会一直保持和发展的方向。
基于此,我们不会搞和大机构类似的留学申请生产线,找一堆人做市场。我会觉得疫情之后,小的精品工作室会好好存活下来,大机构成本过大,能不能保持住收支平衡就真的不好说了。”
此外,王东老师认为,成功的路径依赖很有可能对未来留学群体具有结构性的影响。
过去几年的留学生家长,大部分出生于六零、七零年代,崇尚美国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且自己作为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公司创始人等,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具备将孩子送出国留学的实力;但现在的80后家长群体,成长于国内的升学路线,对于美国没有那么崇拜,而且大部分人还背着房贷,并没有充足的经济能力送孩子出国,反倒是那些没有境外身份但孩子在境外出生的人,会成为未来推动孩子留学的主力军。
未来的留学行业会走向何方?
谈及未来,几位创始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对于留学的“理性思考”:到底为什么考试?到底为什么留学?到底想要从留学中得到和实现什么?
突发的全球危机,于社会各个层面都引发了矛盾与问题,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都不会在短期内就得到解决。对于中国的学生家长来讲,留学的驱动力,本质上是基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之间的对比。国外的中学、大学虽然学费不便宜,但是对个体来说,资源和机会,包括在科技、人文、对客观事物等层面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创新上的培养,仍与中国有较大不同。教育之间的差异只要存在,留学的需求就不会消失。
走国际化教育的路线,应该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盲目跟风,不是受到媒体和周围家长的鼓动,就一定要做出一样的选择。去了解更多的消息,去和孩子做更多的沟通了解ta的想法,去理智判断家庭所希望实现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