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22年主观题考试被考生吐槽考的“又难又偏”,甚至被称为2018年法考改革以来最难的一次主观题考试!
而另一边,市场上的主流机构又在狂欢,说机构里的某老师再一次“押中原题”,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中一样。怎么考完试会发出这两种极端不同的声音呢?
每年临近考试的时候,机构都会大肆宣传自己的考前押题,考生在这段时间里通常也很焦虑,想在考前抱一抱佛脚,很多机构都会站出来说自己的老师押题之所以那么准,参与了法考命题工作等等,这也直接说服了很多考生购买了押题课。
其实想想也知道,命题人都是有保密义务的,如果命题人把命题内容当作押题课程来讲,那直接就可以进刑法案例了。橙子在这里可以负责任的说,目前市面上的机构或名师,没有一位是命题人(只有前命题人)。
谁是“命题人”?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特别简单,因为官方考试中心基本每年都会明示各位考生,在每年的《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里都有明确的作者名单,也就是坊间称作“命题组”的存在。
下图为2022年《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编写、修订组成员:
如果你是法学专业的学生,看了上面的名单绝对会让你振聋发聩,因为这些都是法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代表着中国法学顶级院校的“五院四系”,而且在各自研究的学术领域也是堪称天花板的重量级人物。其中的有一些更是从司法考试时期就早已成为命题组成员的大佬,已经有过多年的命题经验了。
相信大部分考生和橙子一样非常钦佩他们的学术造诣,唯一的疑惑是,这些大人物会亲自出法考的题目吗?我们看到那一个一个带有陷阱的ABCD选项都是这些大佬们编写的?他们亲自做这些事会不会有点“跌份”?
实际法考是怎么命题的?
那么,想要弄清命题人是怎么工作的首先必须要了解法考的命题机制。
自2018年法考改革后,在考试中主要体现的重要变化是:不再公布法考真题和答案了。
司法部考试中心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为适应法考计算机化考试的需要,提高法考题库数量,司法部不再公布法考真题及参考答案,考试真题或将在一定的考试年度内循环使用。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但是我们今天主要是讨论官方是如何命题的,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提高法考题库数量”这几个字,其实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了,法考是有题库的。
实际每年的命题工作成果不仅仅是你看到200个选择题和6道主观题(其中两道为二选一选作题),真实的题量数字会大的多,没有出现在考试中的题目自然就流入了题库备用,在前几年因为延期出现多次考试的时候,这些备用的题目就“替补上场”,发挥了重大作用。
那么,数量如此众多的题目,更不可能是大佬们亲自下场撰写了吧?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赵宏教授就曾在一次讲座中提到:
“考试中心从各大高校收集题目,然后组成题库,考试题目由抽取题库的题目组成试卷。就是说考试中心的人员会按照今年的情况先讨论罗列一张【考点清单】,然后要求大家根据清单上所列的考点去题库中检索具体的题目,组成试卷。因此,反向可以得出我们的备考重点就是各科目最重要的考点,各科目新增知识点。(讲座中还提到题库14个子项目,中国政法大学有8位教授取得了7个子项目的建设)”
所谓的命题14个子项目,指的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18门考试科目,目前市面上的8大部门法主要是培训机构为了方便授课和教学而归类划分的,但实际从命题的角度还是官方细分为:
法治思想、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由赵宏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实际上命题人代表的是所在高校和所研究学科方向的学术权威性,而高校内的教授则主要负责具体题库项目,这些教授们手底下带的法学博士们也都是各自专业的翘楚,由他们合力编写的法考题目,自然可以兼顾质量和数量,从而满足全国统一考试的标准。
为什么总有老师能“押中原题”呢?
虽然很多关于押题的宣传都有夸张的成分,比如老师在预测的时候给出了很大的范围,考试中难免会遇到有相同考点或者类似考法的题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一年都有一些老师能押中至少80%内容都高度相似的题目,这是为什么呢?不会是老师真的“泄题”了吧?
当然不是,这些名师都是法学大咖,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们之所能高度还原题目本身,还是源自于他们对于自己师承的导师的了解。
目前活跃在法考培训市场的一众名师,一部分是法学博士,一部分是法学教授,但他们所在的院校里就有前面提到的命题大佬,如果恰好是这些教授带的专业,那确实是有可能和命题人有深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即便这些名师没有直接的参与过命题工作,命题项目组也有可能被动的从他们出的题目中进行“选题”。而且这些名师肯定会比普通人更了解今年的热点和考查趋势,再加上和命题人熟悉的师徒关系,不排除能推断出今年考试可能会怎样去考。
举个例子:
2020年法考主观题刑法真题有一道关于“种植沉香采伐案”,主要考的是刑法的观点展示,相信当年参加过考试的人都会有印象。
在2020年早些时候,张明楷教授曾发表过一篇论文:
其中阐述的很多观点,都和后来主观题考试的这道题目中的问题“暗合”。
因为张明楷教授本身是命题人,后来在当年市面上的答案解析中,都把张明楷教授在这篇论文中的观点称之为“命题人观点”。
张明楷教授是刑法学家,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法考刑法名师,柏浪涛也曾经在上课过程中向考生推荐过张明楷教授的《刑法学》和相关课程,并且在著名的“柏浪涛主观冲刺十题”中的很多案例均是出自张明楷教授的课本。
这一层微妙的关系也是这几年法考出现了“柏发柏中”论调的原因之一。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有的时候一些名师能“押中原题”了吧?
再给大家一些提示,如果你想要在2023年法考考试前看一下押题但又不知道哪个老师的准,你最好可以去了解一下法考的名师和上述命题人的关系。
当然,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私信我~感兴趣的人多,橙子哥就考虑出一期【法考命题人与各大机构名师的关系】~
要领取2022年法考真题、资料或2023年备考计划的伙伴也可以私信我哦!
#法考##法考[超话]##法考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