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八斗演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真正的思想启蒙
文/郝加献
南朝宋国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可谓狂放之极。而培训班里竟然也有这样的一名“狂徒”,名叫梁八斗。一句“学不过古文不足以成学,才不过今人不足以成才”豪言在培训班独树一帜。
一天晚上,米方长在宿舍听大家议论,说梁八斗前两天留下三封遗书,离京出走了,今天晚上又悄声回到了宿舍。
也许厂部领导认为这是一个典型事件,可以借此对学员进行一番人生观教育,就让他坐到了台前,向400多名学员畅谈自己数日来赴京培训的感受。
梁八斗来京之前的家境、求学经历与米方长大致相近,也是命运的趋使被迫选择了这条路。他数学较差,如今分到的白铁工种他没有兴趣也干不好,感到虚度生命没有意义,逐渐有了轻生的念头,于是乘车去了山西太原,沿途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返回了培训班。
他带着泪水、充满感情的演讲勾起学员们的思乡之情,好些女孩子都眼含热泪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一直用李清照的这句诗勉励自己。我不想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现在又多了这样一番特殊经历,才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我愿意在培训班这个大集体里,发奋学习,早日成才,回到M县报效家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出一番事业,成就自己美好人生。”
米方长明白,梁八斗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里话。他联想到1980年一个叫“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发表在当年的《中国青年》杂志上。这封信用沉重、幽怨、郁闷、诚挚、激愤的笔触,抒写了人生痛苦与创伤,一经发表,立即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潘晓”来信是一个符号,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代青年对爱与激情,人生的痛苦与迷惘思索、讨论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潘晓的声音令整个社会为之一振,仿佛开启了一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一场真正的思想启蒙。
其实,在那个“阶级”“集体”“群众”“大众”等字眼铺天盖地的特殊年代,是不能谈个人的,对人性、人道、人权、人的价值观、人的自由、人的平等等问题噤若寒蝉,更别说,提倡“以人为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而梁八斗却像“潘晓”一样,敢于当众说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谓是在荒芜的培训班院内点燃一把火,在平静的小湖里扔下一块石头。
回到各自的宿舍,大家依然议论纷纷:
“不愧叫梁八斗!”
“梁八斗是不是有病呀?”
“一个高考失败者,谈什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纯粹是哗众取宠!”
“梁八斗怀才不遇呀。”
大多是负面反应,而一个叫荃义的则公开站在支持梁八斗的一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要轻易否认别人,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是主角。”——正是这种特立独行,三年后开花结果,荃义跳出了纺纱厂,后来荣升为北京海淀区某局局长。
但无论如何,梁八斗的演讲还是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大家都感觉到光阴不能虚度,趁着大好时光多学习一些东西,大家纷纷到市区报名参加音乐、书法、绘画、裁剪、无线电修理等技能培训班,有的报了英语、日语学习班。有的依然坚持数理化课程复习。
果子兴报的是书法班,他多次与米方长分享自己学书法的快乐,吹嘘自己的老师有多牛,并说老师答应给每位学员送两幅字,问米方长要不。米方长想了想,那就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吧。果子兴还真的没有吹,不久把这幅字拿了回来。但米方长对书法一窍不通,将字幅看后收了起来。
这是中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在全国广大职工中,兴起了一股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热潮。工人日报为了推动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于1983年8月2日在报纸上推出书目和举办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告读者的消息,9月2日,公布了读书知识竞赛试题。
米方长时刻关注这一活动,并在报刊亭买到9月2日这一天的《工人日报》开始答题。
112路公交车上,米方长从军挎里拿出试题仔细看着。试题中有一道乐器题,米方长请教旁边的人,也没有认识的,不知不觉坐过了站。
返回的途中,终于遇到了一个白头发的老师傅,他告诉米方长,这叫箜篌,多为宫廷雅乐使用,在盛唐时,箜篌演奏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米方长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自己的知识浅陋而惭愧。
米方长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风气扑面而来。
据后来《工人日报》报道,10月2日,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答卷收卷截止,共收到来自全国职工从各地寄来的102万份答卷,堆在一起的答卷像座“小山”。
米方长获得了纪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