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我市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的关键之年,干部教育培训也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
因人因岗施教 精准教学受好评
干部作为发展的领头羊,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促进新发展?为此,我市专门出台了《蚌埠市干部教育培训自主选学工作实施意见》,围绕全市大局和中心工作,开设了当前经济形势与协调发展、政府投资项目运作与管理、互联网+应用、领导素养与能力提升、新媒体应用与文化传播等专题班。“非常实用,每句话都说到心坎上。”一位参加了“互联网+应用”培训班的学员形容说,授课老师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结合蚌埠实际情况,让他有豁然开朗之感。
事实上,为了做到因人施教、因岗施教,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事先做了大量功课。“我们专门进行了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收集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党校教学授课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大数据’,不让教学培训无的放矢。”市委组织部干教科负责人介绍说,专业化能力培训学员是培训的中心。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市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制”了工业经济、电子商务和现代农业等重点培训专题班,请来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周为民,复旦大学教授石磊、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汪建新等30余位知名专家来蚌授课。去年仅重点培训专题班,我市就培训超过了2000人次,有效改善了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
不仅如此,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鼓励驻蚌高校、具备资质的干部培训机构参与申报自主选学课题,并设置了现代金融知识、自贸区建设与发展、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等11个选学专题。把选择的权力“下放”给学员,学员网上报名、择优选择培训机构,利用节假日脱产学习。这样一来,个性化、差异化培训既能缓解工学矛盾,也能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前沿知识,受到广泛好评。
科学规范管理 培训效果最大化
干部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只有每个环节都精准衔接,才能实现1+1>2的整体效果。为此,市委组织部专门请驻蚌高校和市委党校开发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于去年3月正式上线。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县处级学员信息自动比对更新、培训信息检索、调学名额分配、培训短信提醒、培训数据分析成图。“过去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用Word、Excel等软件登记。不成系统,数据没法整合,更不能利用。”市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精准教学也有了技术支撑。尝到了甜头,市委组织部还计划开发子系统,将科级干部参训情况也纳入统计范围,加强宏观指导,使每个阶段的培训管理工作都实现数据信息化、调训科学化。该培训系统也获得中组部办公厅领导的“点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市不仅加强党校骨干教师的再提升,发挥好党校主阵地、主渠道、大熔炉的作用;同时积极邀请各界精英前来传道授业解惑。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了《蚌埠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办法》,不断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据此评估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能者上、庸者下”,通过政策杠杆和制度导向,激励培训机构的自我强化。
在学员的管理上,我市更是严肃学风学纪,规定累计请假时间超过总学时的1/7,按退学处理。在校期间学员培训“八不准”被列入教学内容。在经费的保障上,主体班培训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再向学员单位收费。仅此一项,2016年财政预算资金就达到320万元。
学以致用是检验学习效果最直接的办法。我市一直坚持县处级干部理论水平暨廉政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并将任职资格考试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市委党校在主体班学员中推行资政调研活动,上报资政报告47篇,有23篇获得市领导批示。学习培训也促成了产学研的“联姻”——去年,市经信委组织了20名优秀企业家参加浙江大学企业管理与资本动作高研研修班学习。培训期间,中科电力与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安徽航天生物有限公司与浙大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达成合作协议。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去年一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全年共完成各类培训班281期,培训各类干部3.2万人次,累计选调32个班次194名干部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次。学中干、干中学,干部培训真正成为发展中的加油站和助推器。(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