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培训看似是“躺赚”的行业,但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能盈利。报告显示,足球项目中,22.7%的机构属于亏损状态,篮球项目中,也仍有7.7%的机构属于亏损状态。
向三四线市场的下沉,使课外教育培训从红海变成新蓝海。与此同时,看似与时间冲突的青少年体育培训也渐渐走出市场摸索阶段,在一些细分领域不再小打小闹,形成了部分头部品牌。
预计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中体育培训行业总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而其中,青少年培训占比约为60%,因此到2020年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容量将达到超千亿的规模。
从投资的角度看,在2015年-2018年,已经有超过20家体育培训机构获得资本投资,其中,服务对象为青少年人群的占据大部分比例。
体育培训作为一种“非刚需”,大部分培训机构还处于匹配市场需求,寻找有标准、有“出口”的培训体系的阶段。而且,经营较为粗糙,很多创业机构存在教练资质不高、流动性大的问题。
高消费市场
击剑一直被视作较小众的体育运动,据中国击剑协会公布,截至2018年10月全国参与击剑运动的人数约8万-10万人,而目前470家击剑俱乐部中,学员人数超过1000人的少之又少。但据万国体育这家训练馆的教练介绍,仅该店就有1600名左右的会员。
2017年12月中国击剑协会响应国家政策发布2018-2020年击剑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击剑培训行业发展。目前我国击剑培训市场规模约7.49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1.4亿元,2017-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41.90%。
调研显示,目前消费者偏好的体育培训项目主要是游泳、篮球、体能适应等发展相对早,消费者认知较为成熟的赛道。而如击剑、冰球、棒球等发展相对晚的赛道,仍然需要更多的措施进行消费者培育。
但是,从资本的投资趋势可以发现,整个市场更加多元化,已经从篮球培训转移到综合体育培训、电竞、网球、橄榄球等体育项目上。因为细分市场对渗透率的要求不高,所以更容易出现头部品牌。
何文义指出,一方面,击剑是作为一种教育内容的补充部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遵守规则的能力。另一方面,涉及到孩子将来成才的问题,击剑可以走成一条职业道路,变成运动员,或者有助于高校特招、升学,不是简单的教育功能。
记者在万国体育训练馆可以看到高高挂起的横幅,内容是其学员被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外国语学校录取,择校也是不少等候区家长之间交流的必备话题。
“但是,大众体育运动培训的商业模式和击剑等小众项目不一样,经营模式不一样,这也决定了机构的成败。比如足球青训,国外足球青训机构相对高端,依靠国家队的资源来做这件事情。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做足球培训,教练师资不权威,没有培训体系和培训标准,对于学生来说也没有关联出口。”何文义认为,如果教育培训不关联出口,只是作为普通的技能爱好,在招生获客上的吸引力就比较弱。
不过,青少年体育培训与学员未来晋升通道和出口的关联很难下定论,大部分家长的目的还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而且,体育特长在未来升学中的通道也有压缩的趋势。今年1月,教育部召开基础教育专题的专场发布会,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2019年北京将彻底取消小升初特长生招生。
生存差异
根据对一二线城市收入在10万-50万的家庭群体的市场调研,家长为孩子报选体育培训机构时,师资质量、环境设施、地理位置是考量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课程价格来说,家长的敏感度并不高。
现在很多教练都是学校里的老师,其实有点“偷偷摸摸”在做培训机构,而且教学主要靠经验。即便这样,还需要想方设法留住这些教练。现在很多小的培训机构都是合伙性质,教练技术入股,拿一部分股份,非股东教练就采取抽点的方式,所以教练的工资是营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因为课程价格较高,青少年体育培训看似是“躺赚”的行业,但正因为多种成本的存在,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能盈利。
清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足球项目中,41.9%的足球培训机构在2018年实现盈利,35.4%的机构收支平衡,22.7%的机构属于亏损状态。篮球项目中,57.6%的机构在2018年实现盈利,34.7%的机构收支平衡,仍有7.7%的机构属于亏损状态。
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培训机构收入结构差异非常大,社会培训收入占机构整体收入的幅度可达40%-90%。
上述篮球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也在开拓更多的盈利来源,比如打比赛、接商演的出场费,还有举办亲子活动等的商业赞助费用。
市场上已经建立成熟稳定商业模式的青训机构则在筹谋扩张。单个的培训机构本身有规模增长的天花板,但如果有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体系,是可以复制的,在规模上没有问题,市场可以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