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梦颖
“日语生和英语生基本一半对一半了。”
今年夏季,李贝琪从日语师范专业毕业,进入一家针对艺考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担任日语老师。12月中旬的艺考统考结束后,学生们就要转头冲刺文化课。
暑期集训时,李贝琪所在机构的日语生数量已与英语生相差无几。机构里的老教师告诉她,最近几年,选择用日语代替英语参加高考的学生越来越多。
据相关机构统计,2021年,高考外语科目中的日语考生人数达到约20万人,仅广东省考生就有约4.9万人,而2018年时广东日语考生数量还不及今年的十分之一。
“难度小,提分快。”在政策鼓励和市场推动下,日语高考生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然而,变化的试卷难度、良莠不齐的教培市场,以及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或许均在昭示日语并非“躺赢”捷径。
“人民币玩家”
日语高考生人数正在激增。今年6月8日,“高考日语”的话题一度被推上微博热搜。
在2019年夏季全国中等日语教育教师研修会上,专家指出2018年各省高考日语报考人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包含:广东省4437人,江苏省3216人,浙江省2626人,贵州省1974人,湖北省1833人。其中,排名一、二的广东省、江苏省参加日语高考人数较2017年分别上涨100%、140%。在2021年上半年的全国中等日语教培行业发展及教材教学研讨会上,行业人士估算2020年日语高考人数有12万余人。
2021年高考,这个数字又创新高。在10月举办的一场日语教育论坛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院长陈多友给出一组数据:根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日语高考人数已经达到20万人左右,其中广东尤其突出,达到了4.9万人。另外全国高中日语学习者人数也已经接近70万。
图源:视觉中国
赵萌就是70万分之一。赵萌家在广东四线城市,正在读高二。高一下学期,一家日语培训机构在赵萌高中举办外语选考讲座,为高中生们分享小语种高考的相关信息。
赵萌在讲座上得知,日语高考要比英语简单,学校上一届中的许多日语考生都拿到130分以上的成绩。她心动了。进入高中后,赵萌的英语成绩始终在50~60分之间徘徊(满分150)。用赵萌自己的话,她的英语成绩差、基础差,“努力也无法弥补的差”。
但事实上,赵萌并不怎么喜欢日本和日本文化。但她听过一个往届故事,有位学长成绩优异,但英语科目一直“掉队”。老师们都劝他去学日语,但他本人十分厌恶日本,坚持学英语,最终高考英语只考了90多分。
在参加日语试课后,赵萌和家长商量,决定放弃英语,在高二开始从零学习日语。她说服自己,这只是为了高考,又或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学校并无专任日语老师,校外培训机构会将老师外派至学校,负责日语学生的校内课程与课后辅导。除了正常学费外,每学期赵萌还要再缴纳3600元的日语课费用,一共要缴纳4学期。
每次班里要上英语课时,她和其他几位同学就要到其他教室上日语课。赵萌说,日语课只有一本作业,偶尔会有听写。“刚开始学,也比较简单,分一下就提上去了。”这个学期,赵萌的日语成绩稳定在130分左右。与花费大量时间扑在英语上的同学相比,赵萌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人民币玩家”(指在游戏中投入大量金钱而获得更强能力的玩家)。
甚至,从高三开始“突击”日语的考生也不罕见。
李贝琪第一次带班,就遇到一群零基础的高三学生。在暑期集训时,艺考生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学习专业课。在李贝琪看来,专业课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更为重要。在她的日语课上,迟到、睡觉、不背单词也是常事。“之前学英语什么样,现在学日语还是这样。”
暑期班结束后,艺考生要专心准备12月的艺考统考,之后文化课才会重开。李贝琪听老教师说,到了12月,这些学生就会变了样,“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这意味着,学生们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一门陌生的语言学到能够参与高考竞争的程度。李贝琪的同事告诉她,上一届考生英语均分为85,日语则高了10分。
根据此前的高考大纲,日语高考词汇约为2000个,英语则为3500个。在就读日语专业前,李贝琪也是一名英语高考生,她明显感受到日语更为简单:“比如说听力,日语听力基本上是直问直答,问明天几点出门,他(题目)就会回答七点出门,直接选答案就行,而英语就不会(这么直接)。”
日语词汇(图/戚梦颖)
2018年,教育部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答复函》中指出,“充分照顾小语种的实际情况,高考命题时小语种试卷的难度要比英语容易5至10个百分点,这一政策已执行多年”。
根据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其中,包含着大量汉字、“入门简单”的日语成为了多数想要切换赛道的考生的最优选。
变难的考试
“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些非外国语类中学为寻求升学竞争力,积极开设以日语为主的小语种班,而诸多校外培训机构也打出“学日语就能在高考中弯道超车”的宣传口号。
但这并不意味着,选择日语就是“躺赢”。
日语老师阿喵觉得,现在关于日语高考的种种“宣传”,过分弱化考试的真实难度。她带过三届高考生,接触过不少日语成绩徘徊在70~80分的学生。今年高考结束后,又出现一批只拿到50~60分的学生。“高考日语的人数变多,高考日语老师也变多,好像学生考不上120分,老师教不出120多分的学生就很丢脸一样。”
晓丹是今年的日语高考生。高二刚开始学习日语时,晓丹的分数在110~120分间浮动,到高三时,晓丹的日语成绩基本已稳定在130分左右。晓丹说,这是自己在日语上付出双倍努力收获的结果。
与赵萌一样,晓丹的英语基础“没打好”,高一时英语成绩无法突破100分。而晓丹就读的是外国语高中,校内就开设有日语等小语种课程,学生们可以选择从高二开始学习。
对晓丹来说,她不是奔着日语的“简单”而做此选择,她更看重的是日语能够给她重新开始打好基础的机会。
晓丹听到过身边同学的风言风语,甚至有同学直言:“你们学日语的肯定分高”。但晓丹觉得,学了多年英语后,要做出从头再来的选择也需要勇气。“况且两年要学的东西很多很细碎,学了日语的人就明白并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考生来说,想要在日语成绩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靠自身努力,一方面也得益于教师水平。然而,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日语老师的教学质量,都令人担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中学日语教育研究所主任李宇霞老师表示,随着日语高考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今出现日语教师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日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
直到2017年下半年,教师认定资格考试中才增加日语等小语种学科。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0~2021年度全国普通高中日语专任教师达2107人,英语老师则有281941人。目前,多数学校采取与校外日语机构合作的方式,将日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外包”。
因此,日语教研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极大地依赖任教老师的个人水平。有日语老师表示,同行中只会让学生读背课文的情况不只存在于校外培训机构,很多全日制学校也有同样的问题。
数据来源:教育部《普通高中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更重要的是,日语考试的难度也在默默发生变化。
在今年高考时,晓丹发现,日语试卷变难了。“听力和阅读的难度明显增加了,阅读的语法更难,句子更长,更难读懂了。”最终,晓丹日语高考拿到120多分的成绩,比高三均分有所下降。
李宇霞在调研时也收到同样的反馈,往年各个学校都会有一批拿到140分以上的考生,但今年的高分考生却是凤毛麟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小语种的考题难度没有绝对的标准,难度较低是一种对学习的激励机制,如果报考人数增多,则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试题每年都出,并非一套沿用多年。最关键的是要及时注意动态,做出调整。”
李宇霞认为,为了公平起见,日语高考难度一定会随着报考人数增加而有相应的调整。同时,高考难度提升也会对日语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学质量差、水平低的机构自然而然会被淘汰。
另一种“崩溃”
今年,随着华尔街英语宣布破产、上海小学期末不考英语等话题被热议,从上世纪掀起的英语学习热似乎在不断退潮。
在储朝晖看来,过去单一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学习存在一些问题,现如今根据实际需要,外语学习正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因此日语高考人数增长的现象十分正常,其他小语种的学习人数也会增加,增长到一定程度则会形成动态平衡的状态,最终体现出该语种实际需要情况。
从2014年开始,小语种培训机构进入成立高峰期。根据黑板洞察的统计,截至2021年2月,主营小语种培训业务的教育机构有125家,综合小语种教育机构共41家,占比约36%,其次就是日语教育机构,数量高达40家,占比35%。
“中国在2007年超越美国,首次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保持至今,日本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飞表示,中日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21年中日贸易总额则极有可能超越2018年创下历史新高。
李玲飞指出,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长期来看,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一定会更加频繁,合作会更上一层台阶,关系也会更加紧密。中日在经贸合作的领域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未来两国要面对更多合作课题,也需要更多日语人才等有中日两国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
但对多数日语高考生而言,这门语言只是在人生中闪现一两年的“过客”。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专业招生时仍对考生外语语种有所限制,各类国际班以及合作办学项目也多对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图源人大官网)
更棘手的是,目前并非所有大学都开设有小语种公共外语课,因此不少日语考生进入大学后,只能参加英语公共课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少日语老师表示,自己的学生在高考后也不再继续学习日语。
中央戏剧学院2021本科招生章程截图
如今,作为日语专业的大一学生,晓丹还要学习英语这门“二外”。“本来英语就不好,又隔两年,现在看语法、单词各方面都很难。”
不过,在晓丹看来,高中时期的日语课让她开始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也让她有信心能在大学时把英语学好。但她发现在现在的日语课上却有些吃力。大学的日语课堂十分注重口语表达,但晓丹与其他日语高考生却十分害怕“张嘴”。
晓丹是广东考生,日语高考没有像英语那样的口试环节。高中时,其他同学在早读时读背英语,晓丹则是在做听力。“我们高中完全不重视口语。我和一些同学都很害怕老师的随机提问。老师们会对我们有所期待,但我自知并不熟练,所以内心就有负担。”
阿喵接触过许多对日语毫无兴趣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日语仅是一个应试工具。“他们还是背单词很痛苦,做听力很痛苦,比如我们的学生们每天背单词比‘上坟’还痛苦,他们只是从一种崩溃变成另一种崩溃。”
储朝晖认为,目前考试招生制度设计产生的效果是“考什么才学什么,考什么才教什么”。所有学科都存在着应试化倾向,是系统性问题。因此无法用针对某一种语言或某一个学科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评价系统的改进措施来解决。
(李贝琪、赵萌、晓丹、阿喵为化名)
(编辑:戚梦颖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