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上半年有太多的始料不及,充满了特殊的记忆。2020 的下半场,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纪念!
2020年7月29日-8月5日,清华附中联合中华英才项目开展“暑期新话题营”,通过老师引导,线上讨论,自我创作,小组分享、采访等方式与二十多名,初、高中以及大学生探索自我成长之路,了解学习科学奥秘。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作为学术指导,将会在公众号上与大家分享课程主题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记忆。
请回忆你作为学生,记忆学习材料的经历,请详细描述场景,你的感受,以及你的方法。尽可能的回忆比较多的案例,按照学科分类,按照情感体验分类,按照效果分类,又或者是听完了今天的播报你的启发,你的感想,你最想去尝试的记忆方法。
今天为大家介绍有关记忆的四个小实验:
棋盘复现实验
在一项研究中给一位国际象棋大师,一位A级棋手(优秀,但并非大师级)和一名新手5秒钟时间,观看一盘中局对弈国际象棋棋盘布局。5秒后把棋盘盖上要求每位参加者尝试在另一棋盘上复现棋子位置,这一过程尝试多次,直到每个人都得到满意的效果为止。第1次尝试中大师级棋手复位棋子的数目比A级棋手多,而A级棋手比新手多,分别是16,8和4,这个高低显而易见。
然而产生这些结果的条件是棋子的布局与有意义的国际象棋比赛相符。当棋子布局随机打乱后,呈现5秒时无论大师还是A级,还是新手。大家的复现水平几乎差不多。
这个实验,不知道你此刻听到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其实大家的记忆能力都差不多呀,而大师、A级棋手和新手的距离或许不在于记忆能力而在经验和方法。
可是考试的时候要记的东西还是没记住。好不容易记住了,又忘了,这怎么办?如果你听说过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应该会理解遗忘是多么的自然。
知道了这么多道理,该记的还是记不住。马上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理论。
记忆增加实验
科学家埃尔代伊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记忆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同时朝着增加以及衰减的不同方向发展。是的,大家没有听错,记忆也会随时间而增加。
最早的一次试验一百多年前。一位在伦敦的老师让孩子们背诗歌。5分钟之后考试,没有什么特别,有些记得,有些没记住。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两天之后又考了一遍。成绩居然提高了10%。这种提高,完全和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相反。记忆在最初的几天会增加,哪怕没有任何复习。这一现象历经百年的曲折研究。最终达成共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同时朝着增加以及衰减的不同方向发展。
但是对同学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下面这些信息:如果学习材料是那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或者大多数情况下是那些随机选择,而没有什么关联的单词或者短句,那么你的回想能力会低的几乎为零,在一两天之后的考试检验时,不会出现自动增加的情形。可是反过来如果学习材料是图片照片,白描绘画,彩色图画乃至诗歌,也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你的回想能力就会强悍很多,而且这能力还需要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记忆材料实验
那我理解这个理论对个人学习的启发就是,要给学习材料赋予意义。当年就有同学问,意义是什么?
那么我接下来看一个新的实验。
研究人员给大家一段话,让背诵下来:
程序实际上非常简单。首先,你需要根据材料的多少把材料分成不同的组——当然,如果材料少的话也可以直接堆成一堆。下一步需要准备好设备,如果你没有设备,就需要去别处找设备。不要超负荷的做事情——记得少量多次比一次处理所有材料要好。虽然看起来这并没什么重要的,但是不照做很可能给你带来麻烦,或者导致一个“昂贵”的错误。一开始,整个程序会看起来非常复杂,但渐渐地,这会变成生活的另一面,在我们可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发现做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和意义,也没有人能说得清。程序结束后,需要有人把材料重新分组归类,放到合适的位置。整个流程仍需重复,但是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Bransford & Johnson, 1972)
这段话其实指的是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记忆时候要赋予学习材料意义,结合这个材料,当你不理解的时候,它就是一堆字放在一起。当你理解的时候,你正在记得是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步骤。
记忆培训实验
我们接下来再听一个比较接近真实情景的实验。
在1982年的一项实验当中,研究人员将几种详细阐述策略教给一群青少年,包括在脑海中构建图像,编撰故事和句子,以及与已知事实进行比较等等。学生每周会接受一次辅导,一共5周。在第6周的时候,他们与另外一批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学生一同测试,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阅读一篇文章,并尝试记住其内容,一个月后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接受过训练的学生记忆效果更好。
听上去就是一群人接受记忆训练,然后比其他人记忆更有效果。咱们有的同学小时候也报过记忆培训班,也有同学自己买过记忆策略的书,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用呢。
记忆训练的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大家听起来都非常的熟悉:在脑海中构建图像,编撰故事或者句子,以及和已知事实进行比较。和我们的经验不同的地方是,实验中,被试会进行为期五周的专门培训。日常的经验中,大家可能只是听老师说一说,然后有的同学可能去实践了,有的同学可能就过去了。
我想记忆训练或者从书上找方法的思路其实很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动手之前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更高效的去做。记忆也是这样。是A方法记的快还是B方法更有效?如果什么方法都不知道,我可以在哪里找方法。思考任务的性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法,就是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更科学的说法,叫元认知。
“记忆”主题打卡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也描述了自己在各个学科记忆的方法和体验。
通过写写画画帮助记忆
记忆的时候,学生们会整理历史时间表,画水循环的图,画思维导图,这些方法,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学习的科学当中,研究者称之为:可视化,也就是说用视觉方式把信息表达出来的过程——注意是过程,不是结果。如果你只是把别人整理好的图或者拿来抄一遍,那就不是可视化了。可视化的原理就是用大脑之外的媒介用作储存记忆的容器,降低大脑中需要同时处理的信息量。简而言之,就是用笔写写画画的时候,大脑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
睡觉也可以记忆!?
也有人说提起记忆英语单词。没什么记忆技巧,课间背,晚自习背,在厕所也拿着小本背,晚上睡前背一个小时,以至于那段时间梦里都是单词。有同学问,为什么我背了好久都没记住,睡一觉起来都会了呢?
关于记忆和睡眠之间的关系,建议大家看看《How We Learn》这本书,在这本书上最后一章的题目是《打个盹儿,就能赢》:
有两个关于睡觉的新理论。其一,睡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时间的管理和调节。另一条是这样的:睡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记忆,是学习。在结尾,书中提到,如果保持清醒所耗费的成本已经盖过了收益,那么继续,筋疲力尽的熬着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现在,爱睡觉的你是不是笑出声了?
用朗读、配乐帮助记忆
木同学:我在专门背单词的时候,会把单词念出声来,按照音节慢慢的念、然后又快速的念,念的同时一定要拿一张纸在旁边多写几遍,可以把字写得很大。---木
孙静涵同学:背古文我比较习惯于听朗诵,多听几遍,再多读几遍,分段进行。
鸮栖同学:我听过一些把古文配乐演唱的歌曲,对于我来说效果非常好,记得又快又牢。
木在背单词的时候, 会把单词念出声来,按照音节慢慢的念、然后又快速的念。静涵在背古文的时候习惯于听朗诵,多听几遍,再多读几遍,分段进行。鸮栖则直接听古文配乐演唱。虽然是不同的学科,可是同样都运用了听觉系统来帮助记忆。不仅仅用到眼睛,还有耳朵,还有嘴巴,还有手。这让我忽然开始联想起来是不是还可以用到触觉和嗅觉呢?曾今有一位同学举了一个特殊的例子,一个男孩吃了一口橙子,然后吻了吻恋人,对她说,你以后都会记住的,我的吻是橙子味的。下一次如果我们背诵滕王阁序时候,就专门准备着芒果,是不是也有帮助?
更多的关于记忆的经验和故事,期待你们的分享,欢迎在评论去留言啦~
作者:金云
编辑:桃子
音频阅读:李思飞
采访&整理:景晓娜
(学生分享四个经本人及主办单位同意进行刊登,文章版权归学生本人所有,如需使用可联系主办方)
关于“暑期新话题营”
2020新冠疫情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在线教育探索热潮,中国率先进入到全国性的、全体系的在线教学实践中去。附中在拥抱新技术革命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上,体现出先发优势。为进一步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承担社会责任,清华附中联合中华英才项目开展暑期线上“暑期新话题营”活动,并在结营时共创活动名称为“感知观文--清华附中学习科学启蒙营”。
活动面向中华英才学员以及附中学生,围绕三个话题,通过主题播报、学员自由写作、采访播报三个环节共同交流。
活动特别邀请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做学术指导,邀请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印象文创团队做艺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