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快2年,云南的情况如何?5月29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听取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在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中,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减少至51个,8个州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机构“清零”。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减少至51个
云南出台“双减”实施意见后,省直有关部门围绕课后服务保障、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培训预收费监管等出台50余个配套文件。全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方案、任务分工、保障措施等配套支撑文件,昆明、曲靖、玉溪、大理等4个州(市)印发工作方案,14个州(市)出台财政补助经费保障政策,129个县(市、区)分类明确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形成了“1+N”政策保障体系。
《报告》显示,在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治理中,持续压减了培训机构的数量。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从2553个减少至51个,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仅剩下27个。其中,昭通、保山、楚雄等8个州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机构“清零”。此外,全省还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3230个。
在对现有培训机构的监管中,目前,全省面向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3308个培训机构已经全部纳入全国校外培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多部门联合督促培训机构在平台录入基本信息,开通支付渠道、上架培训课程,指导参训学员通过平台购课、消课、退费,基本实现了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
近九成受访学生认为校外培训负担大幅降低
《报告》指出,聚焦“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我省建立了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和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义务教育阶段14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有效压减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严控作业时长。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按“5+2”模式开展课后服务。
省级层面制定了每生每学期不得超过400元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各地开展课后服务,并明确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教师补助。截至2023年3月,全省课后服务参与教师38万余人、学生545万余人,学生参与率达到97.64%。
据教育部委托第三方对云南的调查报告显示,约七成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明显减少,80.7%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87.3%的学生、86.7%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省委改革办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72.67%的受访家长和89.67%的受访学生认为,相比“双减”改革之前,校外培训负担已大幅降低。
作业“减负”将更注重“调结构”“提质量”
《报告》指出,学科类培训机构有的注销机构,从业人员由“机构员工”化身为“自由个体”,从“地上”转入“地下”继续开展学科类培训,有的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班。部分机构潜藏在居民楼、酒店等场所,增加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
此外,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非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资质不全、培训行为不规范、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凸显。校内课后服务中,区域、城乡、校际之间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课后服务管理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效能不足,导致课后服务吸引力不强。
下一步,我省将建立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发现、查处机制,严防学科类培训反弹回潮。通过出台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培训类别细目清单,加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进度。
减轻作业负担方面,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提升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将通过研究制定课后服务指南,因校制宜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及形式,改善课后服务内容单一的局面。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王云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