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引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的通知》,将于2023年5-6月,在全国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主要聚焦在六个重点任务:1、规范培训收费;2、强化资金监管;3、加快处理校外培训纠纷;4、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安全检查;5、提升消费保护意识;6、查处各类违规办学行为。
很多教培从业者并不是很在意这个通知,毕竟自从双减之后,隔三差五的就能看到整顿教培机构的各种通知,一方面不大能看的懂,另一方面太多了也就麻木了。但是这份通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发出来,意义不同以往,因为6月30日是双减政策的关键时间节点。
2022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三个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在这份意见当中,明确提出了到2023年6月底,各地飞雪了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基本健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在2023年6月30日之前,要完成所有针对非学科机构的监管制度的建设。
6月30日会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最后期限吗?
在去年12月份的通知当中,也同样明确要求培训机构要比照本地政策进行排查和对标整改,届时不能达标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再结合关于“平安消费”的专项行动的通知,可以说在6月底之前,整个教培行业的整改会迎来一次集中式的整顿。可以说,6月30日对于很多非学科类教培机构来说,就是一个决定是否能够存续的时间节点。
另一方面,目前距离6月30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完成办学许可证办理的机构比比皆是。到底能不能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完成全部的整改,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如果结合最近各地不断召开的会议,文旅局、体育局、科技局正在在迅速落实各地的办学学科证办理政策和流程,会议之后就是落实,实际上留给各家机构整改的时间真的不会太多。
以河南沁阳为例,比较关键的几个信息:1、保证金3-5万,相较于最初传言的三十万、五十万,想必已经友好很多了。2、保证金基数为3万,每增加十人,缴费金额增加5000,总额上限5万。3、楼层要求不高于五层,如果含有14岁以下的培训,不得高于三层。4、场地面积是按照人均计算,比如不小于3-5平米/人。
而关于资金监管,相对北京按照信用分评级决定拨付比例和频率,沁阳直接按照按照授课开始、授课一个月和授课两个月以及授课完成,四个阶段,分别拨付30%、30%、30%、10%,这样也确实比一课一消或者划分等级之类的做法来的更容易操作,而且对于机构的经营压力也不会太大。
可能对一些个体户小机构来说,不算特别友好,但是实话实说,这个门槛真的不算太高。而且我们也可以有把握预测,对于非学科类机构的监管政策,无论是政策本身还是执行力度都不会太过于苛刻,毕竟鼓励和规范在基调是写在双减文件里的。但是硬性要求是不会打折扣的,也是最容易处理的。
当然即使是门槛不高,对应的工作量也着实是海量的,在6月30日之前要全部完成,难度确实太大。这也意味着会出现一种情况,如果你不合规,倒不至于直接要求停课,但是你一定会被针对要求完成整改。
焦虑大可不必,自欺欺人才最为致命
除了6月30日这个时间节点,另外一个时间节点是2024年年底。如果说6月30日是完成制度建设,那2024年就需要完成最终的行业治理。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否合规,不论你现在规模大小,留给机构的调整空间就是一年半。这一年半时间里,必须要完成规范性改造,如果不能,显然你就是被干掉的那个群体。
接下来就会有两种人,一种人会特别焦虑,觉得我现在就需要完成整改,万一不让我干了可怎么办。另外一种是自欺欺人,觉得这些事情跟自己无关,大家都不改,肯定也不会改到我头上,毕竟法不责众。如果是前者,我觉得大可不必,着急就容易出错。如果是后者,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有在改?如果我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去匹配更好的场地、更好的师资、更好的生源和更合规的资质?
实际上对于教培机构来说,真正要解决的从来都不是办证的问题,而是盈利能力的问题。如果你的机构,在过去无监管无规则的野蛮生长的时代里,也不过是苟延残喘,那到底又为什么要通过办证去规范自己,那不是在给自己增加负担吗?所以,对于这一类的机构,我的建议是,要不然你就早点想好改行去做点别的,要不然你就带着你的学生加盟投靠大一点的机构。
对于那些想要持续经营的机构,面临的问题就会复杂一些。我们当然知道,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市场上一定会存在不少资质不全的机构,但是他们对于行业的影响和威胁只能是越来越弱,市场的竞争就自然会淘汰这些机构。而这些希望持续经营的机构真正要面对的,是那些都合规、都有一定的竞争力、都有一定的规模的机构,他们才是真正的威胁。
非学科教培,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如果说官方的办学标准只是一个行业门槛,最终能胜出的机构一定是那些在区域市场更有竞争力的机构。关于教培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在其他的文章里有更详细的阐述,可以参考主页置顶文章。而如果从经营层面上来看,可以有五个方面的维度做参考:
1、能否建立起自己的价格优势。一定要注意,是价格优势而不是人数优势,更高的价格对应的必然是更少的人数,这意味着你有限的人力需要服务更少人群,这样就可以更有利于把品质做到最好,什么是品质?品质在教培行业里就是用户的粘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个体户是可以被接受的。
2、能否建立起自己的营销模式。地推的效果必然会越来越差,也会越来越受限,无论是抖音、朋友圈或是视频号,以及更多的媒介,都是建立自己影响力的途径。也就是说,一家教培机构的转型升级在营销层面,就是一个从推销向营销层面的转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地推是可以完全被放弃的,只是说品牌对于机构的发展会变的更加重要。
3、能否建立起自己的用人模式。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教培机构如果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老板个人的能力,那显然就无法发挥团队综效。你的薪酬能否有竞争力,你的机构文化和理念能否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你的考核制度能否实现人员的合理汰换,这些都是团队执行力的根本保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有薪酬就可以。
4、能否建立起自己的目标管理。任何时候都需要有目标,目标之所以是被称为目标,是因为这个目标是合理的,是经过计算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被达成的、是有阶段性节点的,是有配套策略和办法的。就比如双减,从2021年年中开始下发文件到今天,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推进,都是伴随着各个时间节点。当然,想法不能称之为目标。
5、能否建立起自己的经营模式。从战略上来说,需要知道自己的边界势力范围,从战术上来说,需要知道自己的模式。是走社区模式,还是走流量中心的模式?是走小店多点的模式,还是走综合经营的大店模式。从竞争上来说,我要知道我的对标对象是谁,对方的弱点是是什么?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做才能挤压对手的势力范围等等。当然,单纯开店不算什么经营模式。
政策其实从一开始都是非常明确的,一个行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一定是需要有规则的。在规则明确的前提下,教培行业的竞争就是经营能力的竞争。一方面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精确的方向,另一方面,细节方面是否做到位,做到“精”和“细”的机构才是市场和社会真正需要的机构,真心希望这样的机构可以越来越多。
教培机构的转型升级很难吗?至少我过去很多年的机构运营辅导的过程中,起码这不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结合多年机构运营辅导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思考,我专门整理出一套运营指导书——《教培机构(非学科)精细化运营手册》,暨新师道精研会持续报名中,详情私信:“运营手册”。付费项目,非诚勿扰。
作者王文杰老师,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新师道研习社创办人,中小企业精细化运营辅导顾问,从事企业运营辅导工作十余年,为数百家百家中小企业提供运营辅导,特别善于系统梳理、快速发现、以点带面、量身定制的方式有效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有力推动盈利可持续,增长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