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浩 本报记者 李向磊 北京报道
最近,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大奖,引发了社会热议。在经过核查之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认为该项目并非是“作者本人撰写”,撤销了该项目的三等奖。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中小学竞赛奖项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紧密相关之时,冲击竞赛排名、争取奖项,是不少中小学生的重点课外工作。其中不乏乱象发生。
而这一现象有望得以缓解。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强基计划”。
计划推出7个月之后,8月3日,武大、西工大等高校率先公布了2020年“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
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强基计划建立起了“共性+个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全方位评价人才。
而这样对教育培训机构各类竞赛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以培优、竞赛起家的K12教育培训机构如昂立教育、好未来、立思辰等纷纷开启多元化发展道路,加码素质教育。
自主招生取消
昆明市六年级小学生陈同学的《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了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质疑声接踵而至,随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7月16日发布通报称,上述项目违反了“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规定,决定撤销该项目的三等奖。
“我家孩子从进入高一,就开始上竞赛课程,知识难度上,竞赛的内容已经深入甚至超出大学阶段。”一位竞赛生家长告诉记者,从孩子小学起,就在为走竞赛、自主招生这条路做准备。
记者了解到,自主招生向来是国内一流大学招生的重要形式,2019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计录取学生6371人,其中自主招生(博雅计划+领军计划)招收学生1849人,占据招生总人数的29%。高比例之下,筹备竞赛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
这一背景下,也出现了如“六年级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的现象,不过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整治。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发布《意见》指出,2020年起推出“强基计划”,取消自主招生。
“其实2019年就已经能看出一些苗头了,2019年,教育部调整了自主招生资格要求,原来的五大学科竞赛省二等奖就有资格,调后需要省一等奖才能参加。”中山市学友教育负责人林峰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主招生名额下降了很多,2018年有2万多人,到了2019年只有5000人左右。
林峰告诉记者,“市场规模小了,现在已经很少有机构专门做竞赛培训,只有一些比较大的培训机构涉及竞赛方面的课程。”
记者了解到,随着近些年教育政策的转变,家长对课外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大型教培机构的经营也受到一系列影响。以小班培优课为核心的好未来2020财年第四财季(即自主招生刚刚取消之时)数据显示,公司实现收入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但毛利为4.52亿美元,毛利率52.7%,同比下降420个基点。经营利润为-4126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1亿美元。
培优课程需求减少了。“往年3月份开始,六年级要小升初的学生,还有高二、高三有部分学生报一对一课程。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周有10个课时,高三学生平均每周大概在8个课时。” 开封市新东方的招生老师李斌告诉记者,培优的需求量很大,为了上个好学校,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学习。
“先前取消大量中小学竞赛,接着又有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到今年高校取消自主招生。各种政策下能感觉到学生时间充裕了,压力小了。”李斌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主招生是在计划招生里面开了一个小口子,这种情况下,自主招生依然是在行政权力不公开不透明的状态进行的。真正的自主招生,应该完全放权,让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强基计划’有可能实行这种形式。”
培训机构加码素质教育
《意见》显示,自主招生取消了,新开展的“强基计划”考核方式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占据重要参考指标。
幼小阶段,学生升学压力不大,家长希望学生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公益、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艺体兴趣等,让学生参加体验、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日后升学过程中积攒更丰富的资历。一旦学生踏入初中,升学压力剧增,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热情就会迅速降低,转向投身到学科培训之中。因此,如何抓住幼儿园、小学阶段的细分市场,是各大培训机构的重中之重。
因此,市面上涌现了很多APP、综合素质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去填充广大幼、小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基。然而,这些课程多是一些“小而美”的机构进行的课程服务。迄今为止,素质教育培训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像线上学科教育“猿辅导”“作业帮”这样的大品牌。
一时之间,素质教育站上风口。以培优、竞赛业务起家的昂立教育、好未来、新东方等机构在减少自主招生、竞赛相关投入的同时,纷纷加码素质教育。
昂立教育推出的小鹅通打造知识付费平台,提供新教育SAAS服务。累计服务超50万商家,覆盖多个一线品牌、知名机构,如环球教育、高思教育、有书、中信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等。A轮融资获得3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获得1亿人民币,目前估值已超10亿人民币。
好未来公关部相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学而思网校形成了一整套素质教育开发体系。2018年,学而思网校发布了素质教育课程图谱,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以及专业机构,共同研发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完成了人文、科学、艺术等10余个门类的课程研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基于家长对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对孩子未来工作、职业的期许,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白皮书》数据,2020年中国针对3~15岁的素质教育市场规模或可突破4200亿元。
专注素质教育大语文赛道的立思辰,7月13日发布定增预案,募集13亿元资金加速布局大语文。相关信息显示,2018年立思辰收购中文未来100%股权,成立立思辰大语文。2019年9月17日,立思辰大语文正式更名为“豆神大语文”。作为国内大语文体系开创者的“豆神”窦昕,自2018年加入立思辰,从持股2362万股,2.71%的股份占比,到定增后占总股本比11.02%,对素质教育大语文的发展信心十足。
素质教育开展以来,新东方希望搭建从知识传递到实践展示的完整素养培训体系。李斌告诉记者,2018~2019年,新东方将综合素养进行分类整合,推出了“东东博物记”和“名著趣讲”两个季更音频课程。2020年,新东方与故宫联合推出“温故知新”小学语文综合素养课。高密度的知识点和生活化的实例备受学生家长喜爱。
学而思在素质教育领域做了很大的投入,好未来公关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学而思通过整合中外名家资源,推出系列素质教育课程,如特邀知名文化学者纪连海、王立群、刘心武,军事学家张召忠,历史学家张宏杰,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等中外各领域专业人士进行授课,推出“大师”系列素养课;邀请来自全国各行业的大师级讲者为青少年讲述“精彩一课”,打造国内首个“强国”公益在线素质课程“强国课堂”; 成立“少年文学院”,邀请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得主,共同开发阅读、写作课程等。
“我们希望‘学而思’成为‘能力提升’的代名词,帮助孩子实现身心健康、能力提升前提下的学习进步,在行业当中发挥示范作用。”好未来公关部相关人员说。
随着各大巨头进入素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门槛进一步提高。新东方、学而思等机构在师资、课程制作方面做了巨额投入,这对于大部分想要跨入素质教育的新兴创业团队来说,压力巨大。记者通过浏览荔枝、喜马拉雅等平台发现,各平台新驻素质教育团队数量均逐月递减。
市场方面也迅速有了反应。记者了解到,荔枝、喜马拉雅等APP上,一些小团队自制的素质教育课程,每期播放量只有几十、几百。甚至有不少音频节目已经断更。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好未来们的巨额投入并未获得等额回报。在得到第一批平台自身流量转化之后,新学员的引流、推广、转化成本,依然高企。好未来们想要在素质教育领域占据高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自主招生取消的同时,教育部推出的“强基计划”,其中综合素质是重要考察项。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强基计划建立起了“共性+个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共性就是统一高考,它反映出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它是重要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而是多元标准中的一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展现,比如说学科竞赛获奖、个性特长等,都会纳入到强基计划的评价体系中来;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加上大学校测的综评测试评价,都作为考察指标,实现全方位评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