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UG一定要有耐心,急是学不好的,我最讨厌初学者问我:“一个月能不能学好UG?”;“学完UG后月薪能不能过万”之类的话。
如果一个月能学好UG,学精UG,那么,全国玩UG的都是大神了。如果一个月学好UG月薪过万,那全国月薪低于一万的,都可以去学UG了,所以,不要听信网上的各种虚假宣传,没有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怎么能成为UG大神。
UG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软件,学习这类软件最重要的不是快而是精,当你达到了一定的精度你的学习速度就自然会快起来。所以你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
UG很多技巧性的内容都是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UG有很多模块常见的有:
实体建模、自由曲面、装配、渲染、工程图、模具设计、数控加工、运运仿真、有限元分晰、逆向工程等
不管你学习哪个模块,一般来说,实体建模是初学者的基础,无论你玩曲面建模、数控加工、有限元分析等模块,前提都是要先学会实体建模,然后在去专研你要学习的模块。
学习UG有培训班实地学习、网上培训、自己看视频教程、看书学习等方式学习。
实地培训班学习的优点学习快,有问题有老师可以及时解答,缺点是花钱多,需要你放弃工作,全天都要在培训班学习,另外说一句包就业的培训一般都是坑,包你干苦活以及没工资也算包就业的,这种线下学习一般学习三四个月学费要七千到一万以上。
网上培训班学习,优点是可以在你休息时间网上学习,不占用上班时间,有问题网上有老师帮你解决,很方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缺点是要花钱,网上培训班老师教学质量不同、负责任程度等也就不同,你需要找到一个好的UG教学老师才是关键。一般网上培训班要学习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价钱一般是三千到六千不等。
看视频教程、看书学习,这也就是自学,优点是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成本少,缺点是自学时间长,往往一个问题要困扰你很久却不能得到解决,视频质量价格也良莠不齐,一般购买视频教程一套在五元到一千元不等,不同的视频质量价格当然也是不同的了,所有想看视频教程学习,不仅要选择视频质量好的,减少你学习的时间,还要选择价格实惠的,即使你在有钱,能花五六十块钱买的教程,也没必要花五六百块钱买同样的一个教程,当然那种买了视频不看的人肯定是学不会的啦。有毅力,有学习天赋的人可以选择此学习方式。
UG软件的基础使用是工作最基本的门槛,一些相关的经验技巧才决定你工资的高低,因为你有丰富的经验,你的工作效率才会更快,走的弯路才会更少,才能为你的公司节约更多成本,提高更多效益,你的工资才会提升!
在这里的,我也给那些初学UG的朋友一些忠告:
1、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多加一些UG的交流群、多加一些行业朋友,在群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群,可以加小北老师微信UG202020邀请你。有问题可以针对性私底下问一些行业好友。
当然了,在群里或者私下问问题,要讲究口气,别上来就问“...问题有没有会的,告诉我怎么做。”“谁有这个模型分享个”等等,把自己当大爷的口气问别人,谁认识你是谁啊,一定要回答你。有的时候我也经常遇到一些大爷式的问问题方式,
直接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回答“我没时间解决你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太广泛,一时说不清,或者老师要准备UG课上的知识点和在帮vip学员的工作问题等)
他直接回一句“草、你不会直接说,还装...”
特别难听的话一大堆,真不知道他是谁,我一定要回答他的问题。回答不来就删了你
也有的时候我可能回答解决一些网友的问题,解决完了以后,一句感谢话没有,后来发现直接把我删了,也有很多人我不回答他的问题就给欧我删了,搞得好像我是专门为他服务的一样,这样例子有很多,所以,也我只能在有时间前提下才会给解决,这可以用一首歌名形容我的心情,那就是“伤不起”啊。
2、如果你是学生学UG,不仅要在上课多听老师讲的内容,课后要多看一些经典的UG教程自学,和同学多交流一些学习心得,没事多在一些UG交流群交流,也可以参加我们的UG学习培训班,一毕业就能凭借UG技术找到相关工作,比普通大学生强的多。
3、如果你是上班族初学UG,不仅可以在业余时间,看一些视频学习,网上交流外,有什么问题,可以多和玩UG的同事(师傅)请教,态度一定要诚恳,没事可以多请你的同事(师傅)吃饭、喝水等等,其实,谁都不差你的一顿饭,一瓶水,要的是你谦虚好学的态度,为什么现在很多师傅不愿意带徒弟,就是现在很多徒弟都是大爷,学习要求你学,学完了直接跳槽,对师傅直接拉黑等等,有句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与其这样教你浪费师傅精力,费力不讨好,还不如不教徒弟,图的轻松,所以,对那些初学者的忠告就是刚开始学习,一定要谦虚、谦虚、再谦虚,当然师傅如果对你爱理不理,那么你就该另找蹊径学习好超越他了!
4、多找一些师傅的经验技巧,他们的经验技巧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让你少走更多的路,获取方式可以当面请教、网上学习等等
其他精彩阅读
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里了?难道都在家啃老?
年后招工难
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
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招不到人!
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80后、90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
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
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
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30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
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10人,却写招聘100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中国毁掉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英语六级”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90后们的好日子
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90后们好日子的开始。
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