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2年全国谷物机收减损技术网络培训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培训会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水稻专业组和小麦专业组、先正达集团中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组织开展。“润田”项目代表先正达集团中国技术团队讲解了常见谷物联合收获机调整调试和防灾减损实例。其中在防灾减损实例中,以2021年河南安阳保护性耕作抢播减损为典型案例进行介绍。粮食减损不光发生在机械收获中,而是发生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如何在极端天气下减损更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2021年7月,河南省的郑州、安阳等地遭受特大暴雨。此后9-11月秋汛严重,土壤严重积水甚至产生了洪灾,严重影响夏玉米的收获和冬小麦的播种,主体麦田播期推迟15天左右。传统的播种模式需要3到5次的农事作业,在当时的条件下,传统播种方式无法及时完成冬小麦的播种,必然会造成农民群众的巨大损失。而保护性耕作种植技术只需一次农机进地,就能同时完成施肥、播种和镇压作业,节省人力和时间,是灾后抢种保播的最佳选择。因此,2021年10月下旬到11月底,“润田”项目组织调度了4台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作业,帮助当地农户抢种冬小麦约6000亩。该技术的优越性在本次河南灾后冬小麦抢播中得到了体现,并获得了当地农户的认可。
保护性耕作是改善耕地质量与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在最小化环境代价的同时,保证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恢复并充分发挥农业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从保护性耕作、到秸秆与表土处理、免耕施肥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多种技术联合运用既增强了土壤与作物的抗旱、抗涝能力,保障作物产量。
“润田”项目代表先正达集团中国技术团队介绍常见谷物联合收获机调整调试和防灾减损实例
“润田”项目是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合作伙伴在黄淮海地区共同合作开展的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于2020年5月启动,核心就是利用保护性耕作播种、秸秆处理、病虫草害防控和水肥管理技术,提高小麦-玉米两熟区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在保障作物丰产的同时,有效减排,促进土壤健康和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简化农事操作,提高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作物茬秸秆覆盖下,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和镇压作业、将土壤侵蚀和机械扰动降到最低、实现保护和培育土壤的耕作模式。
本次培训会的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有关部署要求,加快谷物机收减损技术推广应用,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助力粮食安全。本次培训会的主要参会人员有水稻、小麦主产区有关省区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农机化处室相关负责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中心)相关负责人、技术骨干,水稻、小麦生产有关重点新型经营主体,黄淮海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有关技术人员等。
中国TNC可持续农业项目:
重点关注土壤健康,积极探索 “再生农业”(一种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实现农业可自我再生为目标的系统性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在中国不同农业种植区域的多样化实现路径,以期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