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连着会场,党校人心向党中央,心向总书记。
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里,金秋送爽,天清气朗,全体党员干部和在校学员早已聚集在一起,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开幕会直播一结束,学习时报记者立即分头采访各教研部门教师,分享大家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初步体会。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教师们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
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认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大会后召开的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要论断与判断,是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党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也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之后,召开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上的新表述,强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对当今和未来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告诉记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哲学教研部主任冯鹏志说,新时代十年最重大、最突出、最深刻的成就之一,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这一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思想,深刻总结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在擘画历史主题中建构了领航复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时代内涵、实践内涵、民族内涵、文明内涵,在回答时代课题中建构了塑造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与进步方向,在阐发人类命题中建构了贡献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二十大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可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七大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形成历史的时空呼应。”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张志明如是说,党的七大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向成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对中国革命胜利产生决定性作用。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日益走向成熟和自信,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必将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起到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
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高祖贵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丰富和发展了推动人类进步的中国方案,深化了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更加明确地把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过程中取得的。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完善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安排,为又一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提供方向指引。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师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令人鼓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认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经过了这十年,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作为经济学领域的教师,他很关注这一时期的经济成就。他说,新时代十年,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快速成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显著提高,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新时代十年,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文史教研部教授田嵩燕认为,这十年,文化建设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卢毅说,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社会治理领域成就显著。”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向春玲长期研究社会治理问题。她表示,这十年,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进行重点部署
教师们认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五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化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值得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告诉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杨振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新的重大判断,既体现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又体现了“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战略谋划和战略部署。从发展理念看,新时代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体制机制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战略路径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法治中国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封丽霞对记者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张军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给予了特别关注。他说,文化不仅要自信,更要自强,只有如此才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王道勇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和推动绿色发展的阐述,直接回应了一系列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最为直接、最为集中、最为生动的体现。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升至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层面,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部署安排。报告明确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指明了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方面重要制度的创新方向。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钟开斌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发展方位来看,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为重要。从形势任务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为紧迫。从实现能力来看,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使得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有条件。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马丽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相互之间紧密关联,构成一个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包含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丰富内涵。报告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必将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贡献党校力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党中央培训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教师们一致认为,作为党校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坚持党校姓党,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自觉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曹普对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提出了大会主题,向党内外、国内外郑重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这为党校教师接下来学习研究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鲜明主题主线。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入细致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部门工作和专业特点,在第一时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特别要重点突出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阐释,推出一批具有真正思想含量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最新表述,进一步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是党校教师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虎学立足教师岗位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表示,作为党校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原原本本地认真研读报告原文、原汁原味地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走在前列、站在第一方队,这是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作为一名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应该更加自觉地从理论源头和思想根基处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讲清楚讲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努力在自己的教学与科研中进一步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最关注当前党的中心任务的表述。”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赖先进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催人奋进、重点突出、全面系统,是我接下来教学科研工作的重点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今后我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陈建奇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教学科研各领域全过程,在开展教学课程设计、集体备课、课程讲授、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工作中,时刻把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努力提升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讲授水平,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准、讲深、讲透。
(采访组成员:李曼青 兰文飞毛 强 徐 黎 吴 青 李玉梅 楚双志陈 艳 石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