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小小的问题,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飞狐外传》中究竟谁才是男主角呢?《碧血剑》的男主角是金蛇郎君还是袁承志?《飞狐外传》的男主角是胡一刀还是胡斐?
类似的情况古龙的武侠小说,往往随着剧情的推进,读者心目中的男主角和作者预设的男主角就不是同一个人了。
其实在历史和历史小说之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真实汉末的历史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曹操都比刘备更有资格成为主角,但是小说《三国演义》为了弘扬正统思想,硬生生地把刘备这个落魄皇族写成主角和主流了。
刘备在历史上的戏份根本就没有曹操那么足、那么重要,当然,这只是相对曹操而言,并不是说刘备这个人没啥分量。
随着曹操攻打徐州,陶谦被逼满世界找外援,汉末历史的名誉主演刘备同志也终于登台了。借此机会,我们就好好来聊聊刘备的前半生吧。看看真实的历史和我们的传统印象究竟有多大的出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知刘备这个人?
刘备的流浪史
刘备这个人一生大抵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创业,另一个也是创业。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稳定创业,一个是流浪创业。
创业是需要资本的。老天和祖辈留给刘备的创业资本中,唯一拿得出手的可能只有皇族出身这块看起来光鲜实际上已经很破旧的,斑驳得已经漆都快掉光了的金字招牌了。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宝刀一样,刀是一把好刀,可惜快锈没了。
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人,出生在涿郡涿县。刘备这一脉的运气不咋滴,老祖宗刘胜的儿子刘贞不开眼,上贡的时候敢跟强硬一辈子的汉武帝耍心眼,结果被汉武帝直接给撸掉了侯位。再加上汉武帝那举世皆知的“推恩令”,刘备这一脉的日子是越过越差劲。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皇室血脉,混得再差也能捞个地方豪族当当。刘备家到了他爷爷刘雄那一辈时,还能弄个“世仕州郡”的家庭背书,刘雄本人也被举孝廉后去东郡范县(熟悉不?此时是曹老板的地盘)当过县令。
到了刘备他爹手里,家境又衰落了一大截。雪上加霜的是,刘备他爹还死得比较早。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幼年丧父”和“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并列为“人生三大痛”?一家之主如果英年早死了,也就意味这个家庭基本上吃不上家族的红利了,还记得幼年丧父的王莽吗?他为什么明明出生在王家那样的顶级豪门还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原因就在这!你家里没个当家的,谁都不待见你,你还能有啥好的发展基础?
刘备的爹死得早使得他的生活确实很拮据,一度被逼跟他妈妈一起干起了当时很被人瞧不起的个体工商户。干啥买卖呢?赚不了几个钱的草鞋草席生意,也就是书上经常出现的“织席贩履”。
刘备家的东南角有一棵大桑树,长得很茂盛,高五丈多,远看就像一把华丽的车盖。来来往往的人见了,都感觉这户人家将来要出贵人。
有些美好的传言,听着听着就容易上头。刘备小时候也经常跟宗族里的其他小朋友对着他家那棵风水宝树宣誓:我将来乘坐这种羽葆盖车。其实言下之意是,你们现在别太瞧不起人。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更何况,豪情壮志永远比垂头丧气更容易激励人心。比如刘备的一些长辈就觉得这孩子不赖,有志气,值得好好培养一下。
刘备15岁那年,便被安排和同宗刘德然去同郡卢植处拜师学艺。相关费用自然是由刘德然家全额赞助了。对此,刘德然的妈妈还颇有意见,但被刘德然他爸给怼回去了,理由是“你得相信你男人的眼光,这个孩子不简单。”
那个时候拜师求学,和现在的上大学、找导师还颇不一样,它更像是当今的读某马创办的湖畔大学或者什么MBA培训班之类的,学知识很重要,混圈子更重要。
刘备在卢植门下就结识了一个好同学,名叫公孙瓒。他俩为啥能关系处得好呢?因为处境相似、爱好相近。公孙瓒是丫鬟生的,也得不到啥家庭助力。而且两人性子都比较野,好动不好静,喜武不喜文。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刘备在求学阶段其实多少有点败家子的味道,纯属糟蹋他叔叔的学费,喜欢干的全是遛狗、骑马、搞音乐、追时髦这种既烧钱又不实用的行当,特别像某位著名相声演员的生活方式。
等到刘备长大成人之后,身高七尺五寸,长胳膊、大耳朵,手能过膝,耳能垂肩,也算是奇人异象了。性格上呢,刘备不太爱说话,情绪控制能力很好,喜怒不形于色。而且好交朋友,啥社会不稳定分子到他那都能成为他兄弟。
看到这,大家会想起谁?有没有想起刘备的老祖宗刘邦?这真是他们老刘家的基因还是刘备在向他的老祖宗致敬,这个不得而知了。但刘备和刘邦一样,所到之处人缘都不错。
刘备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家乡混社会,周围的很多小年轻都愿意跟着他混。更让人叹服的是,很多“资本家”还愿意主动赞助刘备混社会。比如中山郡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在涿郡贩马时看到了刘备,觉得他应该能混出点名堂来,便给了一笔巨款给刘备去组建自己的社团。
这里有件事不得不提一下,刘备在这一阶段收了两个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小弟,一个是河东解良亡命游侠关羽,一个是涿郡老乡猛张飞。这两个小弟跟着他颠沛流离20多年后,才苦尽甘来,与刘备一起名垂青史。
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州郡各举义兵,刘备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次国家公务员扩编的大好时机,于是便带着自己的社团到校尉邹靖那里报名讨贼了。
但是战功不是那么好赚的,刘备在这次战事之中差点丢掉了自己的性命,靠装死才躲过一劫。
备中创阳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刘备后来才慢慢因军功被提拔成了中山安喜尉,算是艰难混进了东汉公务员系统了。
黄巾军被剿灭后,早已不太讲规矩的东汉朝廷又开始耍赖了,他们要把靠军功上位的泥腿子官吏全部淘汰掉。
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
拿命换来的功名说没就没了,刘备心里极不甘心,便打算找具体工作负责人督邮说道说道。却不料,人家督邮根本就不太给他面子,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气急败坏的刘备直接冲进去,绑了督邮杖打二百,然后自己走人了。
沙场几度搏命,一朝全变浮云。不愿就此放弃的刘备选择带着他的骨干成员到洛阳去找机会,都说大城市机会多,说不定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但是在当时,像刘备这样的草根,连块敲门砖都没有,想入仕哪有那么容易!他只能打起精神去抓住一切机会,大将军何进在袁导的策划下,准备武力清除宦官集团前夕,曾借口要攻打凉州派人到全国各地去募兵,刘备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跟着都尉毌丘毅去了丹杨募兵。在下邳遇到黄巾兵,刘备带队力战有功,被提拔成了下密丞。
让人惊讶的是,一直在为自己找出路的刘备居然放弃了这次重入公务员序列的大好时机,他没去当这个官,而是投靠了他相中的青年才俊曹操,跟着曹操回老家招兵买马了。
随后,刘备跟着曹操参加群雄讨董,并结识了大佬袁绍,并在袁绍当上冀州牧后被任命为高唐县令。
但刘备是真的命运多舛,这个县令没当几天,青州黄巾军就闯入了冀州,然后把刘备给揍了一顿。当时,公孙瓒得到了袁绍的和解礼物渤海郡,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便出兵驱逐了这伙青州黄巾军,将其赶到了兖州去给曹老板送礼去了。
公孙瓒这波保境安民的壮举,使得本来就看好公孙瓒的冀州官员更加积极地倒向公孙瓒那方了,刘备也在其中。
后来,公孙瓒和袁绍开始前,脑袋抽风地到处任命官员占地盘,其中部将田楷就被他任命为青州刺史去抢占青州了,老同学刘备被安排为别部司马(孙坚也干过这个岗位,没啥实权,别部两个字太碍眼)随行。
在青州,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刘备终于凭借能打这个优势,慢慢熬到了平原相(相当于平原太守)。这个级别不低了,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了。
那么,当上大官的刘备就算真的崛起了吗?并没有!这不是鲤鱼跃龙门那么简单直接的逻辑,就像我们今天,不是你有两个钱就敢说自己是上层人士是一个道理。当地的士族集团根本看不上他,其中一个叫刘平的人觉得给他做下属实在太耻辱了,还买凶杀人了。好在刘备平时会做人,刺客见了刘备之后实在下不了手,交代完实情后就自行离去了。
但是在两年青州的争夺战中,刘备积累的那点家底子基本上也被袁绍的人给打光了。到了随田楷支援徐州的时候,刘备满打满算也就剩下千把人和一点幽州乌丸杂胡骑。
到了徐州后,手头不太宽裕的刘备很快就被陶谦给收买了,再次跳槽到了陶谦手下上班。原因就是陶谦开出的待遇比较诱人,直接拨给他四千丹阳兵,还表他为豫州刺史。但是刘备要履行的岗位职责便是要扼守曹操南下的必经之地且是出兖州进入徐州的第一站小沛。
权力游戏之中,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情感施舍,全是互相利用的利益博弈。刘备想借此壮大自己的势力,陶谦想利用好刘备这个打手,仅此而已。
但是,令陶谦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不是在帮自己找打手,而在帮徐州选新主人。刘备入徐州之后,曹操因为兖州之乱被迫回师,徐州的军事威胁全面解除。自带亲和力的刘备在徐州成为了口碑极好的“交际花”,陶谦的大限将至。
几个月后,陶谦临终之前把徐州交给了刚来不久的刘备,具体原因到时候会具体分析,绝对不是陶谦觉得自己儿子不顶用而刘备仁义无双、德才兼备这么简单。
一直对徐州有觊觎之心的袁术眼见陶谦死后居然把徐州交给了刘备,心里极度不平衡,于是便率兵攻徐,刘备只好带兵顶住。
然后,被曹操赶出兖州的吕布率兵来到徐州投靠刘备,被徐州内部一些不服刘备的势力选为新主,里应外合便轻取了刘备的根据地下邳,还俘虏了刘备的家眷。
回师灭火的刘备又打不过以逸待劳的吕布,被迫向吕布投降,请求回小沛去安身立命。吕布估计还是心中有愧,再加上也不想彻底逼急了刘备,于是便归还了刘备的家眷,并让其驻扎在小沛。
呆在小沛期间,刘备一边发展实力,一边和以前的大哥曹操眉来眼去,但后面发展到万余人的刘备再次被反复无常的吕布给揍了,最后还得老大哥曹操亲自出马,才彻底收拾了吕布。
但是,曹操打下徐州之后,并没有把徐州还给刘备,而是让自己人车胄当了徐州刺史。这让刘备心里很不满,于是身在曹营的他一直在找机会自立门户(衣带诏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最后借口去阻击北上的袁术,带兵叛出曹营,再次攻下了徐州。
兄弟反目之后,曹操也不惯着这个曾经惺惺相惜的朋友了,挥兵收拾了刘备,刘备再次丢下妻儿逃跑了,这次连自己的好兄弟关羽也被他丢了,关二爷成了曹老板的俘虏。这事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打刘备也不纯粹是报仇,而是为官渡之战扫清外围骚扰势力。
刘备逃跑之后,再度投靠了当初被他抛弃的袁绍。但遗憾的是,随后官渡之战,袁绍败了,还飞快地病死了。刘备再次发扬“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跑跑精神,又投靠了荆州刘表。
在荆州,刘备前后待了七八年,但也不过是当作刘表抵御曹操的一杆枪,并没有得到重用和信任。但在此期间,他最幸运的是得到了一个能帮他总揽全局的大才诸葛亮。
再后来,刘表病逝,曹操攻打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再次南逃,在东吴孙权那里成功融资了江陵城,并和东吴在赤壁大败曹操,才算真正站稳脚跟,过上稳定发展的日子。
刘备的流浪史很长,前后有20多年,这里也只能是简单梳理一下,希望大家能够自主去丰盈相关具象画面。
刘备前半生的分析报告
刘备这个人,和他的老祖宗刘邦的相似度其实相当高,性情、习气、经历、基础等各方面都差不多,而且崛起的背后支撑因素也有相似点,刘邦是靠吕雉家族的资本注入才慢慢开始崛起的,刘备在徐州突然被选为徐州牧,他那可爱的糜夫人家可没少出力。
这种人其实是在很多人眼里是相当讨厌的,因为纯粹从一些生活的表象来看,刘备也确实挺招人厌的。小时候爱吹牛逼,求学时浮夸轻佻,步入社会后不务正业,整天和三六九教的人厮混在一起,还性格比较奸诈暴躁,战场上装死,被夺官就暴力抗法。一心一意想抱大腿,但时时刻刻换老板……
这种人怎么会有人喜欢呢?这其实牵涉到大家一个核心价值观不一样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数事情都是天然双标的,怎么去理解和看待要根据观众和读者自身的认知层次来。
比如说刘备小时候说他长大以后要用上如他们家树那么大的车盖,这种事情是不是有多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刘备从小就志向远大,也可以理解为他好高骛远;既可以理解为他心志坚定,也可以理解为他不知轻重(刘备的话越制了,容易招致灭族之灾)。
他在卢植门下不爱学习也是如此。按道理,你是靠赞助才能上大学的寒门学子,你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刻苦努力吗?但是刘备该吃吃、该喝喝,搞的全是华而不实的花样动作,遛狗骑马搞音乐,活生生把扮成一个时髦青年。
步入社会后,刘备的所作所为不就是我们现在眼中的不务正业吗?不就是他老祖宗刘邦那种混社会、耍流氓吗?这种人要是没有出人头地,不得被人喷死呀!你这个混世魔王,你对得起你那为你织草鞋的寡母吗?你对得起那些曾对你寄予厚望的族人吗?
在战场上装死,说明刘备从来都是一个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的人。要知道,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战场上装死求生并不被人视为机智,而是被人视为耻辱。
还有他暴打督邮一事,别看着很解气,挺快意恩仇的,但那真不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干的事。成年人做事是需要慎重考虑后果的,不能承受任何委屈的人,一般是承担不了千钧重担的。
之后,四处流浪的生活,频繁跳槽的经历,更使得很多熟知历史的朋友对刘备风评相当差劲,甚至有人说他比吕布还吕布。
但是,这真的是认知刘备这个人的正确打开方式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这样认为的人并没有抓到事物的本质。
还记得之前多次和大家讲过的“弱者很多时候是没有什么富裕的选择空间”这句话吗?这句话的本质意义是告诉大家,大多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选择,都只能依托于自身条件、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去自以为是地做一些最优解。刘备不想像袁绍那样光鲜靓丽地登场吗?想,但是他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他只能用他的野路子去闯、去拼,头破血流、九死一生之后,看能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看到希望的曙光那一刻,所有的道义、情感对他来说都是不重要的,
所以,人在低谷的时候,真的不要口口声声去讲什么情怀和理想,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王道,然后慢慢改善自身状态,修正自己的人生路线,向自己的理想目标靠拢。
记住,人生是一个不断修正式提高的过程,得不断去试错、纠错,不断地去筑基、拔高,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解法。否则,除非你生来就在山巅之上,否则你是没办法登上山巅的。
刘备前期的种种行为固然不讨喜,但是我们要学会去读懂他背后的合理性。批判,从来都不应该是绝对的。你总不能要求一个小学生从一开始就拿出一个博士生的风度、气质、格局出来吧?他不过是尽力在他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得更好而已。
而且,很多人都没有读懂刘备身上的优点,比如他的心志委实坚韧,比如他那浑然天成的该死的魅力,比如他懂得及时和不如意的自己与生活和解等等。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到处跳槽找机会,你能坚持多少年?五年过后,你还能斗志昂扬,我就认为你是一个人物了。刘备呢?二十多年,到处寄人篱下,被各种嫌弃、打击,不断地起落沉浮,但人家始终能举重若轻地坚持过来,口碑还挺好。您甭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