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云南省保山市由开放的末梢变为了前沿窗口,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外交流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保山市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构筑精准“育才”平台,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介绍,创新理念,抢占人才“制高点”。为主动服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保山的地缘优势,加快推进保山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促进保山及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保山市委把不断提高人才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匹配度和贡献率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的关键,大胆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干部培训工作思路,在2015年8月,由市委组织部、市外事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市财政全额保障,投入500万元在全省率先启动缅甸语和印地语实用人才合作培训项目,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举办保山市缅甸语、印地语实用人才培训班,以公派留学生的形式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高校、国外进行全脱产培训,打造精准“育才”的“孵化器”。采取定制式培训,全面、高效地提高所选送年轻干部的国际眼光、缅甸语印地语交流和翻译能力及综合服务水平,为推动保山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外语外事人才支持和保障。
强化培育,铺就人才“快车道”。通过需求调研和人才统计、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英语和缅甸语水平测试、面谈考察和体检、组织统筹等程序,保山市委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干部中精心挑选出37名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参训学员,其中印地语班20人,缅甸语班17人。按照市委、市政府与云南民族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2015年10月,保山市印地语、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班在云南民族大学开班。缅甸语班学制1年,通过5天的集训后奔赴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培训;印地语班学制2年,通过在云南民族大学6个月的集中学习后到印度企业发展学院进行为期14个月的学习培训。全体学员在校期间,一方面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开放这个主题不变,认真做好中国文化和保山名片的宣传推广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假期在国内外开展语言实训和专题调研考察,在学习之余不断拓展印地语的外联工作。目前,两个培训班都圆满完成全部培训计划,一支既懂当地语言,又了解国情政策和风土人情的小语种外事干部队伍已初具雏形。
搭建平台,打造人才“孵化器”。为保山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沟通搭桥,是保山市小语种实用人才培训班的开班初衷,如何把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服务于加快推进保山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是培训的关键。保山市把强化学员的专业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在保山市工贸园区、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成立了“对印对缅合作交流办公室”,为学成归来的干部提供作用发挥平台。回国一年多来,缅甸语班学员分批进驻曼德勒办事处参与“保山腾冲—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前期工作,参与完成了“境外园区”项目可行性调研、合作协议签订、项目总体规划、项目施工设计等,在项目施工、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学员分赴曼德勒、仰光、内比都、密支那、木姐、瑞丽等地,针对缅甸对外资企业注册、项目报批、税费征收等相关政策,以及驻缅中资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和咨询了解,形成了《缅甸原料进口加工—成品出口型企业税务及招工问题调研报告》《缅甸河运情况及进出口相关事宜调研报告》等12篇调研报告,为园区领导和入园企业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