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陕协作脱贫攻坚的大浪潮之下,句(江苏句容)蒲(陕西蒲城)两地教育部门成立了教育人才实训基地,为了使课程游戏化的“句容样本”扎根蒲城,2019年9月我来到陕西省蒲城县第三幼儿园支教,从而进行浸入式跟岗观摩。通过访谈教师、观摩活动、翻阅资料、师友互动等形式,对蒲城三幼课程现状、幼儿游戏水平和教师样态进行了摸底调查。随后结合当地资源,依托园本教研,以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为抓手,与教师开启了一场美不胜收的课程修行之旅。
让园本教研“活”起来
园本教研是进行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为了课程建设顺利开展,我以课程审议为切入点,带领园所教师园本化实施教材。以秋天的主题为例,我们以幼儿经验为切入点,从目标制定、资源利用、内容选择到组织形式等进行适宜性审议。教研活动中用开火车的办法一个班级接着一个班级依次发言,谈个人的认识和建议,谈存在的难题和困惑,谈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博取众家之长为课程所用,让当下的课程真正变成“基于经验——拓展经验——提升经验”的动态过程。如今已经形成常态化的课程审议,教师更加坚信适宜性课程的方向,从《美丽的秋天》《升班活动》等园本课程中也能看到鲜明的儿童立场和教师有力的支持。
颠覆性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基于问题研讨活动能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加速,伴随着课程审议找到了正确的路径,专题研讨又帮助教师优化路径。基于现实问题,我们开展了“优化来园活动环节教育价值和指导策略”的专题研讨,从可开展活动、核心经验、支持策略三方面分组进行研讨,再用分享交流和海报的形式呈现研讨结果,规范了教师的支持行为。诸如此类的专题研讨,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又能给予幼儿游戏及时的支持,师幼一起变美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拔节的最好诠释,教师由衷地感叹:这样的教研“美滴很”。
把资源优势“用”起来
根据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的要求,我们成立了资源建设小组,带领教师从自然、社会和人力资源三方面对资源进行梳理和罗列。群策群力,各显神通,找出园内以及幼儿园为中心方圆三公里内的资源并绘制资源地图。
有将相故里、龙脉福地美誉的蒲城,其民俗文化深厚久远。因此我们将非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利用课程审议在资源与课程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认真甄别、梳理整合,完整呈现民间“社火”资源的可利用空间以及预设的教育价值,剔除不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挖掘选择那些富有童趣化、生活化,便于实施又能拓展传承的文化因素进行提炼和加工,并将其以幼儿感兴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幼儿,通过“社火知多少”,用谈话、猜想的形式开启与“社火”的遇见,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大胆的表现和模仿;“我的演出计划”让幼儿自己设计班级的“社火”表演内容。另外还发放调查表了解家长能提供给班级的“社火”资源,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亲子制作“社火”表演的道具。
在首届《冬天里的一把“火”》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社火”表演团队为幼儿和家长献艺,12支队伍队队有特色。如此生动、接地气的课程活动让幼儿从一无所知、一知半解到津津乐道、上阵献演,不知不觉中爱上这团“火”。从审议到实施,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从评价到反思,我们燃烧着激情,创生着课程,同时也温暖了千家万户。
树榜样示范“动”起来
只会做不会说,再好的课程故事也出不来。为了提升教师讲述的能力,我们提出园内每周开展“讲做评”活动,让教师结合实际工作谈个人成长、谈班级管理等,并在“讲做评”活动中从“就讲而评”和“就讲而引”两方面给予引领。量体打造的点评,既切中要害又能给出有效的路径,循序渐进地引领教师经历敢说、会说、能说的拔节成长。
为了提升教师文字整理的及时性和生动性,我首先做好示范,撰写的两篇教育随笔在《学前教育》卷首发表,多篇文章在蒲城教育等媒体上推送。在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我用“‘疫’起的暖时光”为主题,鼓励教师用细腻的心去发现整理假期教育中的“怦然心动”和“若有所思”,感受笔耕于勤的幸福,既为宣传月积累好素材又可以投稿参赛。如今多篇实践经验文章在县市级获奖和杂志发表,园里基于兴趣或问题生成的优秀课程故事高达70%,还有多名教师根据研究过程撰写的个人课题在陕西渭南市成功立项。
使班本课程“我感”起来
在适宜的园本课程实施中,个性化班本课程也是我们用心支持大胆尝试的课程活动。根据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特点,我还带领教师积极创新,在班本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我感”体验。为了激发幼儿爱妈妈、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的真挚情感,我指导大(三)班教师在班本课程《大肚子的畅想》中融入游戏化的“大肚子体验活动”。一个个大腹便便的“妈妈”小心翼翼地带着宝宝在做操、如厕、午睡、进餐、整理玩具等,非常体验持续了一天,放学时孩子一个个迫不及待地真情表白:“老师我太累了”“肚子好难受”“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妈妈真的好辛苦”……此时,孩子的切身感受就是体验式教育的最动人之处。接着,孩子开始用心计划“爱的小行动”,唱首歌给妈妈听、给妈妈捶背、给妈妈洗碗等,感恩妈妈的情愫在升华,他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策划着给妈妈的特别心意。活动中家长也纷纷反馈:孩子突然间长大了,特别懂事;有的妈妈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不走寻常路的“我感”体验能给幼儿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幼儿在爱与被爱的幸福环境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学会感恩。还有《关于勇气》《我的毕业照我做主》《我的毕业典礼》等凸显“我感”体验的课程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感受,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教师纷纷反馈:放手让孩子去做活动的主人,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成功的自豪,发现孩子反而不躁动,学习更专注了,就连责任意识都提升了。
短暂的一年支教时间,我与幼儿园教师用实际行动和显著成绩向全县幼教同行证明:课程就在儿童生活中,观察开始了,课程就随之生发了。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是我们的追求,让孩子在体验式教育中实现“无为而治”是我们期待的教育姿态。未来的“全儿童”更需要接地气的“活教育”来支持,我们愿意用心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用情为儿童立场代言,用智做出具有蒲城特色园本味的课程,用力呈现让幼儿像幼儿一样生活的美好样态。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句容市梅花小区幼儿园)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30日第7版
作者: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