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领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推动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再提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五周年之际,2021年12月14日-16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依托上海市委党校,举办第二届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暨正谊导师学校。来自7家院所平台和12家附属医院的近80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踊跃报名参与培训。本次培训也是今年复旦上医党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再深化
开班仪式上,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作动员报告。他指出,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新课题,是期许、是指引、更是挑战,复旦上医要把课程思政作为大事、要事来做,形成教书育人的“合作共同体”,从理念、能力等方面铸造队伍,从贯彻、保障方面建立制度,从课程、课堂方面全面落实,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袁正宏强调了三个方面:
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再深化。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和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相结合,将过去靠少数思政课程老师教师为主、少数专业老师个体、局部、片段、自发的为辅的育人行动转化成为整个学校全员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自觉的立德树人实践。
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再深化。要立足复旦上医人文医学教育、抗疫生动教材、院史红色基因良好基础,立足人才培养核心点,明确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凝聚有温度的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的价值理念和育人共识;完善组织实施,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教案评价、质量监测等全过程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工作,推动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再深化。实化教师“第一主角”定位,努力成为政治立场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技术方法娴熟、育人水平高超的“名师”,善于从不同学科“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善于结合知识点讲故事、重视职业规范的培养和思想性内容提炼、打造更多“金课”。
聚焦课程思政能力再提升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老师们翻转身份、“清零回炉”,在一场场专题报告和现场提问、一次次热烈讨论和思想碰撞中全情投入、沉浸学习,努力用好培训的每分每秒。
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此次培训精心安排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海实践》等重要理论课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等实务课程,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质量高、信息量大、形式生动。经过培训,学员们对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上海初心之地的人民城市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对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的新课题新任务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儿科医院主任医师王达辉身兼医生和教师双重身份,从去年起,他又承担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此次培训班也是第一时间报名,他表示,自己在培训班中从思想、精神及实践行动层面进行了全面“洗礼”。青年海归教师代表、生物医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胡璐璐表示,这次培训让自己更深切感受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也将立足实验室科研育人,努力实现本领域技术突破和知识产权转化。
夯实课程思政育人本领再出发
12月16日,经过三天充实紧凑的培训后,专题培训班顺利完成所有内容安排,圆满收官。学院们带着满满的“干货”和“金点子”,回到上医课堂,回到学生身边,将学习成果更好地转化为育人实效。
结业仪式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为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张艳萍在总结中指出,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善于把思政工作做在日常。她通过带领学员重温复旦上医院歌和院士语录挖掘歌曲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力量。最后她强调还要加强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共建共享“心理友好”校园环境。
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张丽红作为学员代表,以《有温度的切片》为题,分享了《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生“专业第一课”在全员课程思政、在竞赛中提升标准、构建形态学系统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传承创新中的经验做法,课程设计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关怀。
在连续两晚的小组讨论中,近80位学员分为四个小组,就“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结业式上,中山医院主任医师石虹、公共卫生学院高级讲师邓伟、华山医院主任医师叶红英、公共卫生学院讲师梁霁、药学院副教授茅以诚代表各小组在结业式上进行了汇报。
通过学习讨论,学员们更加认识到肩负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汇报中,大家交流分享了各自开展课程思政的“法宝”。比如结合学科发展史、深入挖掘前辈和身边大师的故事;将医学学科发展与学生成长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出发,将医学问题与社会责任结合,在比较视野中提升专业学习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探讨目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还有哪些挑战和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讨论中,学员提到的最高频词汇就是“润物细无声”: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善于从小切口引出大问题,传承优秀传统,与时俱进,弘扬医学人文与科学精神,从课程、体制机制、教师三方面协同提升育人育德能力;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将敬业精神寓于教书育人的每一处细节,与学生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来源:医学教工部、复旦上医
文字:张晓磊
摄影:张晓磊、曹毅芊
责编:章佩林
编辑:冯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