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五期“丰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教室”种子教师研修班
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以丰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为贯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教室为载体,打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教师研训的区域方式。自2020年3月31日启动会以来,第五期“丰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教室”种子教师研修班共经历6次专家讲座、1场专题研讨会、1场案例分享会,于5月26日圆满落下帷幕。
本期“丰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教室”借助线上平台,实现了全国近3000人次参与培训,辐射范围涉及227个城市,为全国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淀学养、涵养德行的空间,提升了丰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研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家讲座:经典解读促文化理解
专家讲座是习养教室一直以来的经典版块。在领域内知名专家、教授的引领下,学员们静心学习、含英咀华,循序渐进地内化所学,涵养气质。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吕玉华以《如何阅读古代文学经典》为题,从“古代”“文学”“经典”三个关键词出发,以时间为纵线,以古代文学体裁为横线,带领学员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代文学。北京市档案馆馆长陈俐老师娓娓道来,带学员走近北平市第一任市长何其巩的传奇人生。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任理事段江丽老师从不同家庭角色入手,细致巧妙地解读了王熙凤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为学员们带来“多棱镜下的王熙凤形象分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煜晖副教授通过对成书概况、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的深度解读,引导学员全方位走进名著——《水浒传》。通过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程苏东的讲述,学员们感受“隐逸诗人”陶渊明背后的困惑与超越。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福万教授畅谈《周易》与中国文化精神,拉近了学员与经典的距离。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丁海霞老师说:“知识是需要时时回顾和梳理的。听了吕教授的课,对整个中国的古典文学有了更系统更清晰的认识。引领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去探寻文化的价值和发展,感受更深广恒久的民族文化魅力,品味先贤的智慧。感谢习养教室,时时让我接受心灵的洗礼和滋养。”
北京市第十中学陈海印老师说:“传承文化,精要在于传承文化精神。陈老师的讲座还引起了我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以史为鉴,照鉴人生。每一个人哪怕是卑微的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都是丰富的。”
东铁匠营第二中学周艺杰老师说:“今天聆听了北京语言大学段江丽教授带来的《多棱镜下的王熙凤形象分析》,我觉得畅快淋漓。有这种畅快感受的第一个原因是,段教授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情节,剖析王熙凤这个人物鲜明形象,这些情节接连冲进我的头脑中,让我听得入迷。有这种畅快感受的第二个原因是,听段教授的讲解,我真的看到了多棱镜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并且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去理解这个人物,让我感受了小说高超的写作手法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分钟寺小学张少娟老师说:“听了李老师的课,我对水浒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过去教学相关文章时,更关注小说的要素,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刻画等。今天的讲座丰富了对整部文学作品的整体认识,对人物的分析理解更加立体多元。同时又激起重读水浒的热情,重新走进经典的乐趣。感谢平台的搭建者,感谢课程的设计者,感谢为我们提供优质课程的所有人……因为你们,让‘唤起’变成了一件不起的工程。”
西罗园五小冯蕾老师说:“聆听了程苏东教授就《窃有愠见言:晚年陶渊明的困惑与超越》为题的讲座,程教授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陶渊明的一生。以陶渊明的诗作为牵引,走进诗人,解读诗人的内心独白。通过习养教室的学习,我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想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需要我们了解内涵,共同努力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宋梓萌老师说:“阴阳相交使天地有了变化,所以世界才会‘泰’,呈现康泰的状态。这一卦对于我们老师的日常行为非常有指导意义:作为老师,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心态,要同时兼顾、听到、看到学生的意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学生展开,效果往往是打了折扣的。老师在学养上定是优于学生的,若失却‘谦’的态度,便会忽视学生的反馈,成为不接地气、高高在上的老师,既不能解惑,也无法传道。一本《周易》甚是难解,要明白全书的内涵,还需熟知各‘象’的象征意义。可见世事洞明皆学问,可见古人诚不我欺。感谢孙教授让我们意识到所有的古籍都可以引发对生活方式的更多思考。”
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4月21日,习养教室举行专题研讨会。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王贝贝老师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对鲁迅作品专题课程的课程背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分享了“群文为本,主题推进”的策略思考。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岳红艳老师从指导思想、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评价等方面带来了杜甫名篇《石壕吏》的说课。
西城教科院院长王素敏和丰台分院副院长马红民分别进行点评发言。王院长从专业发展、课程方式、课堂教学、多元评课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从语文学科到语文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以及双基目标下和核心素养目标下课程方式的变化等。马院长提出,希望通过习养教室的学习研究,老师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各自的教学领域很好地融合。
东高地第二小学杨南晨老师说:“有幸听了王贝贝老师的《鲁迅专题学习》和岳红艳老师的《石壕吏》课程案例分享,让我对学生阅读经典文章有了新的认识;王素敏老师和马红民老师精彩的点评交流给了我新的思考,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怎样融合在一起,我想作为一名低段的小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经典中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古诗词、文章中传承文化精神,是我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学习、研究的方向。首先我要养成阅读习惯,在古诗词、文章中积极思考,其次在课程中设计对学生有挑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思考。”
案例分享:文化课程建设与实施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在学校落地”这一目标,5月12日,习养教室邀请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的彭博、王雨楠、李月萍、孙宏慧老师带来了案例分享。彭博、王雨楠、李月萍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分享了通过课程、活动、教学设计,润心细无声地推进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案例。孙宏慧老师从学校的层面,以《自主教育理念下传统文化课程的校本化建构》为题介绍了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牛玉玺和丰台教科院科研室主任王红雁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和总结。牛主任肯定了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这种从活动到课程的传统文化渗透方式,提出要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内涵和重点,清晰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王主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教室”的探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养方式的创新。
清华附中丰台学校韩燕老师说:“京剧艺术、诗歌和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几位老师的说课中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的传承。王红雁主任和牛玉玺主任的总结与观点都加深了我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传承的认识,并对我以后相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大有裨益。
总结反思:成果征集与及时反馈
活动告一段落,学习与反思从未停止。习养教室鼓励每位学员根据研习所得,选择完成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施案例或收获反思,及时梳理、固化成果,并集结成册,推动学员真正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辐射带动更多的学校教师。对学员进行课后调研,了解学员的满意度和研习需求,推动习养教室进一步优化、迭代与发展。经调研,学员对习养教室研修班整体满意度高,并积极踊跃提出对进一步研修内容的期待与建议。
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打造的“丰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教室”,依循“知、识、悟、行”和“经典精读+通识培训+实践拓展”的种子教师传统文化学习路径,聚焦文化经典感悟,聚焦史传文选解读,聚焦传统技艺体验,聚焦人文精神传播,让老师在习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淀文化底蕴,涵养儒雅气度,弘扬浩然正气,传播核心价值,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台区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落实。
摄影丨王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