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是中国政治清明、文化高度繁荣的一段时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统治者们对音乐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视。经过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以后,唐代的音乐创作水平、音乐种类以及音乐教育机制纷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唐代的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整体结构进行了一部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育机制的不断创新对唐代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种有效的教育机制势必会影响到文化的兴衰和传承。唐代宫廷的教育机构和民间音乐的教育、发展为整个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人!
图为唐朝繁华景象
一、宫廷音乐机构的"百花齐放"及运作模式
太常寺的设立及教育特色,《隋书·百官志》记载:
"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
唐代设立太常寺是为了搜集民间音乐艺术、考察风俗,更好地巩固朝廷的统治。太常寺是唐代掌管礼乐等事情的最高机构,太常寺中的最高行政领导为太常卿。而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职位名为"太常博士、太乐祭酒"等。太常寺中设有太乐蜀、鼓吹署等众多机构。而太乐署、鼓吹署是整个太常寺音乐机制的中枢神经。负责设计、参与皇宫中举办的各种音乐活动以及管理整个太常寺中的艺人是太乐署的主要工作任务,太乐署中设有雅乐和燕乐等内容专门针对各个艺人进行考核。而鼓吹署主要是负责各种军队仪式的音乐创作。在唐代初期的时候,由于其分工明确,用途较广,太常寺成了独立的音乐培训及管理机构。
图为唐代太常寺
唐代教坊的发展壮大
教坊本来也隶属于太常寺,起初被唐高祖设置在禁中,主要负责教习音乐以及领导众类艺人。教坊为宫廷内部培养了大批的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方面的人才,由内廷派人直接管理。后来,武则天即位以后,将教坊从太常寺中剥离出来,改名为"云韶府",主要由宦官打理。唐玄宗上位以后,又将教坊一分为二,安置在蓬莱宫,主要负责一些杂技表演和俗乐管理等事宜。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坊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统治者们对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唐代的宫廷音乐教育为整个朝廷培训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人才,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图为唐代教坊
《唐会要》记载:
"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
"梨园"是属于太常寺中的一个下属机构。梨园是唐代用来训练乐器演奏宫人的重要机构,其主要职责也是管理和创作俗乐。梨园创立于唐中宗时期,最初只是一座供王公贵族们宴饮、嬉戏、玩乐的园子。之后,唐玄宗颁布圣旨,对梨园进行改造,梨园逐渐转变为一处歌舞、戏曲演绎的专业艺术场所。于是,历史上第一所集音乐、戏剧、舞蹈为一体的"专业艺术学院"诞生。它与当时负责礼乐仪制的太常寺、负责歌舞散乐的教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官办音乐教育机构布局。
图为唐代梨园艺人演奏
二、民间音乐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民间音乐的继承发展
唐朝民间的主要艺术形式有:小曲、民间歌舞和说唱变文。唐代的民间歌谣承继了前朝的优良特点,且不断创新民间歌词形式。民间歌谣最初的创作形式大部分是口口相传,这种形式的传唱度较广,推动了诗词绝句等形式的发展。而变文和说唱的形式在唐朝的发展经历过很重要的转折点,大多数的变文和说唱的形式都以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运用于佛经上。还有民间歌舞,它的主要形式是踏歌,民间歌舞具有很浓厚的趣味性,以娱乐的方式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一些宴席之乐等。歌舞主要的配乐形式是一些民间俗乐,这是唐代音乐历史上的两大潮流之一,这种形式使得唐代的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相呼应,形成了壮观的局面。总而言之,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大众的广泛传播,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宫廷音乐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图为唐代艺人
民间音乐的教学发展
在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也受到了宫廷音乐发展、传播的影响。所以,民间音乐对于教学、培训等方面也相当重视。唐代的政治开明、社会开放的局面为自由的音乐审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民间音乐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民间音乐人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才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民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音乐教育的范畴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上更注重专业的技能培训,注重丰富音乐形式的创新。民间音乐没有把满足统治阶级喜好作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十分重视艺人们的表演风格和表演效果。所以,唐代的民间音乐具有和宫廷音乐分庭抗礼的社会影响力。
三、唐代杰出的音乐人才
不断地输出杰出人才是唐代音乐能够接续发展的关键。官方音乐机构的系统培训、民间音乐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的音乐人才的才能培养。
帝王——唐玄宗的杰出音乐才能
《羯鼓录》中对唐玄宗在音乐方面的惊世之才有载:
"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
唐玄宗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史籍中记载:他曾在六岁的时候就和诸王公、公主们一起于武则天的宴会上表演歌舞,可见他从小就爱好艺术。唐玄宗注重音乐才能培养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当时唐代的音乐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唐代的宫廷礼乐发展迅速、种类丰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雅乐和俗乐两种音乐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在这种重视音乐的社会环境下,唐玄宗喜爱、重视音乐无可厚非。这种思想对其音乐技能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图为唐玄宗
第二个原因是作为李姓宗室的唐玄宗深受武则天的忌惮,在政治上备受猜忌和排斥,他曾经被武则天幽禁在宫中数十年。处于政治不利地位的他深知:只有藏起锋芒,谨慎处事才是保存实力的明智之举。于是,专注于声色犬马的娱乐生活成了他渡过艰难困境的一种自保方式。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到他所喜爱的音乐中,能弥补他在政治上寸步难行的心理缺憾。
诗人——白居易与音乐的故事
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军营音乐、文人音乐是唐代音乐的几种主要类型。文人音乐的独特风格不仅体现在文人墨客们的音乐素养中,也体现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白居易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音乐家,他一生热爱音乐,他所创作的作品有六百多首与音乐有关。他的作品主要描绘了了唐代音乐、歌舞的实际面貌,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忱和独特的品味。白居易特别喜欢弹琴,他将琴、诗、友当做人生的"三友",他的诗歌创作中不乏对自己弹琴的场景描写,在古代,琴是文人墨客的象征。
图为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音乐思想以元和十年被贬为界,前期主要主张儒家礼教的音乐理论,后期主要崇尚民间俗乐。这种音乐思想的转变也体现了白居易关于自身人生态度的转变:由最开始的锐意进取到后来的独善其身。他的音乐思想是传统而保守的,他对今乐、胡夷音乐等的否定体现了他对传统音乐思想的坚守。但他的音乐思想也是矛盾的,主要体现于他在理论层面上崇尚雅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爱好俗乐。总之,他对于民间音乐态度的转变、对音乐理论向现实社会的过渡体现了他复杂的音乐思想。
图为白居易
结语:
结合对唐代音乐培训机制的整体分析,唐代官方音乐教育机构主要有负责礼乐的太乐蜀、鼓吹署等,在太乐蜀、鼓吹署等机构中,雅乐、燕乐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有负责管理艺人的教坊、梨园等,教坊有内外之分,内教坊中的艺人主要修习歌曲,外教坊中的艺人主要练习舞蹈,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而梨园的教学内容是法曲、器乐和歌舞,主要对梨园内部机构和艺人的主要技艺进行考证。还有,在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私学在普及民间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是宫廷的音乐机构,又或者是民间口口相传的音乐传播形式,都对后世的音乐教育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的各种思想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范畴。唐代对于音乐的发展十分重视,所以,在这个阶段,唐代的音乐培训机构和教育文化相辅相成,为整个社会培育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当然,唐代的音乐培训机构也为统治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形式,促进了整个音乐文化结构的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隋书·百官志》
《新唐书·礼乐志》
《羯鼓录》
《唐史》
《唐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