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数字IC到底有多难?
我们一直在说数字IC行业的门槛高,那到底有多高?
几层楼那么高?
前几天我们课程顾问来问我:“一个学生,是哈工大硕士,物理专业,能不能报?”
我回答:“先问问有没有集成电路基础,有的话再看想选什么方向。”
没错,大概就是“哈工大也得问问清楚”这么高吧。
并不是说学历要卡的多高,本科即可,而是你必须对数字IC有一定概念,最好是相关专业,即便不相关你自己也需要知道Integrated Circuit Chip都包括哪些东西。
有些同学说,我就是想自学,考研我都能自己奋斗,为什么入行IC不行。
先说结论:自学可以,但很难,非常难。
到底有多难呢?那就得一条条的讲了。
一、需要内在驱动
说是自觉也好,主观能动性也好,大多数人自学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无法约束自己,不能有规律的学习,从而导致边学边忘,学着学着都忘了在学什么。
自学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觉性决定的。
当然,对于下定决心的人来说,这个不是问题,对于可以慢慢改正的人来说,这个也只是小问题。
二、慢
不是学习进度上的慢,而是你需要接触你之前从未听过的软件和工具语言。
慢的本质是浪费时间。
什么VCS、xx Compiler、Milkyway、Redhawk,都得自己从头摸索。到头来,自己琢磨这些两星期,不如别人带你十分钟。
甚至你连必须要用到的EDA工具都找不到
三、不成体系
自学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天花板。没有真正做一个实际的有深度的项目是很难学到一定水平的。
数字IC有标准的流程,算法,RTLcode, 综合,验证,后端,你从书本里只能窥其冰山一角。
最好办法当然是去参加到一个项目里面去,参加进一个项目的路径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实习、读研、参加培训班等等。
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闭门造车并不适用于入行IC。
四、更高的门槛
如果你觉得上述原因都过于主观,那我们就可以直接了当讨论客观所需技能了。
比如,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字IC设计工程师,你必须要掌握这些技能。
1、数字集成电路基础
学习【数字集成电路基础】是IC设计的开始。
CMOS制造工艺则是我们了解芯片的第一节课。
2、设计基础
数字IC设计流程,让我们清楚在变为芯片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主要处于流程中的哪个位置。
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是数字电路的两大类型,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不可少。
功能仿真:通过功能仿真发现bug。
时序分析:评判由于电路的延时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方法
3、设计实例
基础
运算器、编码器、译码器、串并转换、序列检测。
进阶
CPU核设计(8086、ARM)
总线(Intel、AMBA)
外围功能IP(SPI、IIC)
存储器接口(ROM、RAM、FLASH)
通信、图像、视频等领域的功能模块设计
4、编程语言与EDA
设计常用的编程语言是Verilog和VHDL。
编程语言不等同于数字电路设计,编程语言仅仅是快捷设计的工具。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不仅是学Verilog。
做数字设计的第一步是理解需求,写SPEC设计规范文档。
第二步是分解功能,画框图。
第三步是定义各模块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第四步是定义模块内部的工作方式,状态机,时序图。
最后则是写代码。
Verilog编程语言包括了可综合部分和验证部分,EDA是工具,是辅助设计、提升效率的帮手,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工具。
理想与现实
当你能够克服上述困难,学会所有技能后,打算去面试时,结果在最终人选1V1的时候,别人有项目经验,你没有,那你的自学和别人的培训项目相比,可能就是这样不堪一击。
当然,阐明IC自学难度并不是为了佐证IC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IC行业的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数字IC岗位被“投爆”和数字IC岗缺人。
原因是综合性的,各地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和芯片公司的遍地开花造成了大批量的人才需求和岗位空缺,因此产生的大量培训机构,开始了“零基础,包教包会”的宣传,离谱的甚至是三个月就“学有所成”,等到结课就业的时候,一大堆人都去投简历,但最终连技术面都过不了。
因为IC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的缘故,同学们切记四个字:慎重选择。
如果哪家机构还要做着“零基础”,“哦,您大专学历,文史类专业可以报”这样的宣传,可得躲得远远的。
一家真正做IC人才培养的机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 起码得定期上课吧,在线授课实时沟通答疑,不能买个录播课自己琢磨吧;
- 起码上课人不要太多吧,一个班一百多人,是上课还是上操?谁顾得上你;
- 起码讲师得是科班出身,行业大牛吧,不能毫无经验,照本宣科吧;
- 如果有流片项目就更好了,但流片经验所带来的价值和流片项目本身的花费是一样,并不是哪家机构都会提供这样的流片机会。
那么,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一家机构呢?
没错,正是在下。IC培训,选我没错。
(欢迎通过各种平台印证以上宣传,西安当地的同学欢迎上门参观。)
结语
在有一定觉悟的前提下,自学可以,但确实自学进行不下去,培训是最优选择也是唯一选择。(其实也可以选择考研,六个月跟三年的时间差距而已)
面对培训这个提升能力的途径,不需要讳疾忌医,客观看待行业发展和个人规划,有需要就有选择。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面对IC人才培养的现状,这样说道:“芯片人才培养的周期过分长,大学毕业生很难被企业用起来,得到硕士,这样的话需要六到七年的时间,如果从今天开始算起,得到 2025 年了”。
“各家通过挖人来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不可取,挖来挖去,工拉高了,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没有提高,长久看无法通过挖人和流动解决需求,所以根本上需要提高供给量。”
魏少军建议首先鼓励一批不是从事集成电路的人,转型到集成电路事业当中,并且加大企业的在职培训,通过提升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使他们满足现在需求。
就像早期的IT行业一样,培训班出来的同学以后必然是IC人才供给的一大来源,大家都要适应这个过程,无论是招聘方,还是打算从事IC行业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