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家庭,父母应该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兴趣班将来收益最大
去年看过一个教育节目,有一期来了一个家庭,3年为了孩子上兴趣班卖了北京的一套房,一共花了120多万,让我这种土包子看的是瞠目结舌。
费用:跟公司签约13.8万,一对一声乐表演40万,工体演出30万,纽约2次T台20万,还有各种兴趣班的费用,共计120万。
妈妈和姥姥每天就没别的事干,就是领着孩子参加芭蕾、表演、声乐、钢琴、珠心算等各种兴趣班。可以说为了培养孩子操碎了心,付出了所有。
我们不说这种有钱人的,就说现在普通家庭,基本也是每个孩子都会上一两个兴趣班。你的孩子要是没学个什么兴趣特长,一年没有花个一两万,你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都不能称作一个合格的爸妈。
应该说现在人们富裕了,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了,因此对孩子的期望更高了,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特长,更加优秀。
正是基于父母的这种需求,应运而生了各种兴趣培训班。传统的美术、舞蹈、跆拳道,还有现在热门的机器人培训、编程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只有父母想不到,没有市场做不到。
我还记得去年为了应付学校跳绳考试,市场上还出现了很多专门的跳绳培训班,让我实在是大开眼界。我实在是无法现象,跳绳这么简单的运动,就跟跑步走路一样的运动还要花钱去培训?
别看父母们花了这么多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但是大部分都无法坚持,很多都是孩子上学后 就都慢慢荒废了。而只有一类兴趣爱好,最有可能坚持下来,让孩子受用一生。
可以坚持一生的兴趣爱好
我们培养孩子的兴趣,都希望孩子能坚持一生,这样我们的付出才能最大化。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大多数的兴趣他们也就是童年学一学,后期基本很少能坚持的。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大多数都会放弃。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分解。
我们先对兴趣爱好进行一下分类:
1、独自完成,跟他人没有或者很少互动,比如书法、绘画、音乐、跳绳。
2、两人互动完成,跟他人有交集,比如乒乓球、羽毛球。
3、多人互动兴趣,比如篮球、足球。
明白了兴趣的分类,我们来分析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爱好要长期的坚持,必须要有不断的利益支撑
我们人说白了还是利益驱动,没有利益的事我们坚持不了多久。像书法、音乐、绘画、跳绳、舞蹈这类个体类的爱好,与别人没有交集,或者很少交集的,就只能通过这个兴趣本身来支撑。所以除非真的特别有内在的兴趣爱好,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通常来说,培训班要让孩子们坚持下去会组织孩子参加各种赛事,通过参赛获得的价值感、成就感来额外的支持他们学习。
但是这种通过赛事获得的价值感、成就感在孩子长大或者毕业后就基本不存在了,而他们本身内在兴趣不够,外在的又没有充分的利益支持,所以他们大部分都会荒废了。如果他们可以开画展、开音乐会等,那就不一样了,价值感就可以持续获得,他们就可以持续坚持了。
你们自己可以回忆下,是不是小时候很多兴趣爱好,现在都不做了。
比如跳绳,我小时候就经常跳,但是现在就懒得跳了。
我也练习一段时间写字,现在也荒废了。
所以,不能获得持续利益的兴趣,我们的惰性就会发挥作用,使得我们放弃它。
那么,什么兴趣可以获得持续不断的利益呢?
就是互动类的兴趣,尤其是团体互动类的兴趣。
一方面,在互动中可以获得归属感
当人们因为共同兴趣组成一个圈子时,人们就会获得归属感,就更可能为了融入这个圈子而牺牲自我。当然说“牺牲”太严重,但是克服自身的惰性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比如说打篮球,当一群好友邀你去打篮球时,你会不去吗?除非特别原因,估计都会去的。因此即使你本身有惰性,但是为了朋友你也会克服这种惰性,也就坚持了兴趣。
另一方面,互动兴趣的竞技性可以获得成就感
互动类兴趣通常都是有竞技的。追逐胜利是人的本能,因此当人们在这类兴趣中不断的体验到胜利的快感时,人们当然也就更加容易坚持了。因此互动竞技类游戏,普遍会吸引人参与。
你看看市面上火热的游戏,基本都是竞技类的,比如象棋、篮球,再比如孩子们玩的电脑游戏,都是竞技类的。
综上所述
现在孩子们普遍上的美术、音乐、舞蹈类培训班,将来大部分孩子都无法坚持的。但是团体竞技类兴趣,相对来说,坚持一生的几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