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伴随着铮铮誓言,昆明市晋宁区宝峰街道“万名党员进党校”第二期培训班甜飒开班,又在嘹亮的红歌声中鸣金收兵。253名学员,他们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用心聆听、用心记录、用心感悟。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提高党性修养的精神洗礼,也是一次有温度、有深度、有速度的力量传递。
学习笔记,他们这样记
课间休息,大多数党员相约到教室外放风透气,留下一群“可爱”的学员在教室“开小灶”(悄悄努力“补课”)。远远看见昌家营党总支党员毕宏同志手握一个发光仪器全神贯注的照在笔记本上边看边写,我们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那个发光的仪器是“军用光电放大镜”。他略带羞涩地说:“岁月不饶人啊,眼睛都老花了,字太小看不清,每次我记完笔记再读时,只能把秘密武器用上了”。当我们翻开他手边略微泛黄的笔记本时发现,笔记本虽年代久远早已脱胶,但第一页上,金灿灿的党徽和三句滚烫的爱国誓词被透明胶带紧紧围住,定睛一看,原来这枚党徽是粘上去的;一笔一划的笔记内容里并不通顺的语句着实让人感动。他虽然眼花了,反应慢了,学习的能力下降了,但是仍然竭尽全力想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尽可能记下每一个知识点,哪怕只记下了半句话甚至是一个词……
窗边奋笔疾书的文玉坤同志是一名退休老党员。原来是因为唱完红歌后,想起年轻时红歌合唱比赛的情景,感怀不已,不由自主写下心得体会:“每当我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时,我的心情就非常激动,好像我的那颗心就要蹦出来似的。没有共产党,哪里会有我们如今安稳、安全的生活?”
参加培训的党员,有的戴着老花镜艰难摘抄课堂笔记、红歌歌词,有的用手机拍下课程精彩片段,利用课余时间补抄笔记,有的从头至尾工工整整记录了10多页笔记。他们饥渴的求知欲、发自内心的感言、灵魂深处的触动,让这次培训洋溢着满满的感动。
乡村振兴,他们这样学
为高效推进宝峰街道乡村振兴工作,借它山之石攻宝峰之玉,本期培训组织学员前往二街鲁黑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逐一参观了梦幻蓝莓迷宫、田园观景台、夯土民宿、乡村自助诚信杂货铺、三星级乡村公厕、村规民约“红黑榜”、家风家训牌、阿鲁阿黑塑像、“二街小弯刀”模具、迎宾古树名木、大石磨等特色乡村元素。“为了拓宽村中道路,方书记以上率下、冲锋在前,顶着不被家人理解的压力带头出让部分宅基地,强行拆了亲弟弟家的看守房。”踏着环村健康步道一路走来,讲解员不时分享着鲁黑建设中的趣事、糗事。
“把全部力量集中于一个点上,就能把事情办成”,“我们也是要借着“小康库区.美丽家园建设”项目,集中力量打造双龙村,将双龙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移民新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为了取得“真经”,不惜此行,韩家营村党总支班子成员、普通党员将方书记团团围住,认真倾听她分享鲁黑从一个穷山村一路打造成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的经验和历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谈胜欢,听得振奋,学得认真。
学习心得,他们这样说
培训结束的途中,广大学员进行了学习心得交流分享。
吕洪刚说,有幸参观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海口镇石龙坝水电站和“云南天然氧吧”——海口林场。我内心澎湃不已,惭愧的是作为一名云南人,以前居然不知道这么厚重的历史积淀;骄傲的是作为一名云南人,我的家乡居然蕴藏着如此宝贵的资源,老一辈将荒山变成青山,真的特别让人震撼,令人敬佩。
吕海艳说,在放映室,观看了林场记录片《守望幸福林》,熟悉了林场的发展历史,深切的体会到了林场人“誓与青山长做伴,生死与林共存亡”的林业精神。片中老职工、历届老场长、工人及油橄榄专家夜以继日、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地种植,像培育小孩一样培育每一颗树苗,才有了今天的“天然氧吧”,这是奇迹,也是伟绩。真的太不容易了。
吕云雄说,看着石龙坝水电博物馆里锈迹斑斑的发电机组设备和艰难运输路线图。想到老一辈纯手工打磨器孔,用牛拉人推的方式将大型发电设备运到海口,想到无数仁人志士、有为青年形成合力奋起反抗,共同驱逐企图染指云南水电资源的英法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云南激起 “实业救国”热潮的画面,就感觉热血沸腾。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我们要不忘初心,以前人为标杆,以历史为准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宝峰街道将继续努力开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聚焦基本任务,围绕中心工作,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采取线上线下、理论结合实际,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力求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砥砺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谱系。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学思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