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不愿意去回忆的人,因为记忆的匣子里有太多让人刻骨铭心的岁月时光。就拿挑担这件事来说,那种呼吸急促、重压在身的感觉非常的痛苦,可在无数个寒暑假的时光,肩挑上百斤的谷子穿过田间地头,爬山,爬阶梯。每一步下去,豆大的汗珠就会砸在地上。
对于一个出身农村的人来说,挑担是再正常不过了,而最具挑战的当属是上坡路,无数次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稍有不慎就会滚下山。为了减少这种痛苦的时间,唯有加快步伐,因为我知道爬完这段山坡,接下来将迎来一长段的平路,那将开启步履如飞的时刻。因为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能调换左右肩来挑重担,只会用右肩来挑担,少了另一只肩膀的分担,自然对体能的挑战更大。所以,到了平地就会一路小跑,担子越重跑得越快,跑得越快就可以早一点到达目的地,彻底卸下重担。
总之,走上坡路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浑身难受,这就是向上走的真实身体感受。虽说难受,可给人希冀,因此依然乐此不彼。一个人只有不断在走上坡路,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看到更美的风景。
怀揣培训师梦想的人,在当今社会并不少,因为时间自由,成就感价值感强,又是属于高收入职业,但真正能在这个行业留下了的人并不多。高收入、高成就感就好比高山,有的人只想躺平,无意攀爬,那怎么可能到达山峰呢?
对于那些已经步入培训师领域的人来说,当昔日的那份新鲜感消失,收入迟迟不能有大的突破,就会陷入职业倦怠期,而这个时候就是走下坡路的时候。
一个培训师,到底遇到哪些事情时,才预示着正在走上坡路呢?简单来说,当一个培训师的生活中有以下3个迹象时,人生即将迎来新的阶段:
1、跟甲方洽谈的次数变多
注意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一个培训师把精力花在课程研发上,课程的品质就会更高。若一个培训师不断跟甲方洽谈,了解需求,把握行业趋势,不断彰显自己的专业,那么获得业务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有的培训师可能会说,现在是专业化分工,业务的事情不是助理、机构、经纪人的事情吗?这个想法看似无懈可击,但事实证明,培训师只有跟甲方不断的谈需求,出方案,才有可能拿下一个个业务。那些授课量不饱和的人,往往就是太缺乏跟甲方沟通了。比如说,你研发了一门课程,想让机构去推广,那么就要去跟机构洽谈,单纯发个课程介绍就想让对方去推你的新课,这也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当业务还不多时,非常有必要加强跟甲方的洽谈沟通,多创造一些机会。谈的次数多了,对业务的把控,市场的敏感度会更强,能研发出更贴近市场的课程,能让甲方更多的了解其专业性。
机会还得靠自己去把握,这才是正道,而洽谈就是创造机会,赢得机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有一天发现洽谈越来越多了,那就预示着接下来授课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2、授课的场次变多
真正检验培训师实力的还是授课,课程研发不是最终的目的,因为前期所付出的一切最终要落地到培训授课这件事上来。
授课也需要保持一种感觉,若连续一周不上课,哪怕是做了多年的培训师也会有生疏感。授课场次少,就谈不上发展,成长,因为有些事情只有持续不断的付出,才能真正从量变到质变。
没有课上,就没有收入,心就会慌,心一慌就会胡思乱想,就会怀疑自己的选择,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最终可能会被自我给否定掉,然后逃离这个职业。只有授课才是治疗培训师心慌的良药,其他的什么理想,价值感等等,都是浮云。
当有一天,你的课越来越多,忙得够呛时,那就证明市场接受了你。在一次次的授课过程中,将收获财富,成长,口碑,价值感,而这也是走上坡路的最典型的一个迹象。
3、返聘、转介绍的机会变多
衡量一门课是否被市场接受,那就看甲方是否采购?
衡量一门课是否讲得好,那就看满意度。
衡量一个培训师是否获得市场的认可,是否有了好的口碑,就看能获得多少返聘、转介绍的机会?
作为培训师,遇到别人的赞美夸奖,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不能过于当真,因为:
有的人习惯了人前说好话,心里却骂娘;
有的人不想驳老师的面子,故意说好听的话;
有的人是为了给自己面子,因为说课程讲得不好,也预示他的组织工作没有做到位。
学员哪怕写上上千字的培训心得收获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感悟心得是一种感性行为,给人很虚的感觉,真正实在的东西就是获得返聘授课的机会,或者获得客户转介绍的机会。只有高度认可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些口口声声说你的课程讲的很好,而又没有看到再返聘的,不排除那只是场面话而已,千万别当真。当然能否获得返聘、转介绍,还得看培训师的实力,实力才是商业社会的敲门砖。
有些培训师会活在自我欺骗的感觉里,觉得自己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堂课,就觉得自己正在走上坡路了。其实际情况是,看书、听课没有消化吸收,过了不到一个礼拜忘记的差不多了,然后又长时间的一动不动。这种间歇性努力,长期性躺平的状态才是其人生真实的反映,像这样的生活,那不叫走上坡路,那是在走下坡路。
每个人处于人生上坡路的阶段,自然是伴随不舒服,不自在的。对于培训师来说,要想走上坡路,获得不断的发展,就要多关注行业里核心的点,那就是业务、专业、口碑。不去谈业务,哪来的呈现专业的机会?不去授课,又怎么获得口碑?没有业务、授课、口碑的加持,又如何立足这个人才云集的领域,更别提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