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规范各种作业安全行为,控制作业全过程和作业环节的安全,预防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区域内(委外作业单位)的动火作业、进入有限空间、挂牌上锁、大型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动土等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相关区域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3.2 动力维修部负责机、电修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3.3安环部负责各作业环节的综合安全检查、监督管理。
3.4各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员负责具体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管理。
4.工作程序
第一部分: 有限空间管理和进入有限空间许可程序
1、定义
1.1限制进入的有限空间是一项须经过特殊实践与操作方能进入的区域。该定义可以使得进入有限空间人员免受可能出现的危害。
1.2此定义包括有限空间的鉴定、员工告知、进入许可、书面进入程序、以及进入有限空间工作员工的培训,具体包括:操作人员、随从人员、监督者、抢救突发事故人员。
1.3大部分工作场所都存在有限空间,在这些空间中工作的种类很多,如操作、监测、设备检查与检修、电焊、油漆以及许多维修工作。
1.4每年都有很多在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丧生,进入有限空间规则的实施能减少85%的悲剧发生。
2、重要注解
2.1有限空间——指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其进出口只可以容纳一名人员进出,该空间不是设计用来让人们在其中常时间工作和维修的,在此空间内的作业可能会给其中的人员带来伤害甚至死亡,所以只有经过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并进行指定的工作。此外,有限空间对进出有严格规定:
2.1.1狭小拥挤的通道
2.1.2必须靠梯子进出的区域
2.1.3用以撤离及救难的空间设施,包括:箱、管道(线)、锅炉、地窖、屋顶与地板下供水管(电线)
通过的狭小空隙、输送管、脱脂剂、感应炉、料斗、焚烧炉、风洞、多种用途的出入口、反应罐、洗涤器、
下水道、筒仓、罐、隧道、人孔、以及其它局限于有限空间使用的物品。
2.2限制进入的有限空间或允许空间——有一个或多个下列特征:
2.2.1有或可能有危害气体。指空间内氧气不足,或者有毒气、爆炸气体、烟、雾。
2.2.2有可能吞没进入人员的物品,如装满锯屑尘的箱子。
2.2.3具有特殊结构,可能使进入者被托住、被挤压、被卡在狭小的部位处。
2.2.4其它有对进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利的危险,如转弯处、设备的突出边缘、或工作人员会从一处滑往另一处的孔洞。
2.2.5允许进入的空间是指有需要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区域。进入这种空间被称为“一种可快速死亡的冒险”。
2.3进入行为——工作人员从外部进入到经许可才能进入的空间的活动,包括在其中即将进行的工作,
甚至只要人体一部分进入即发生的活动行为。
2.4进入许可证——厂商出具的书写或打印凭证,用以允许或控制人员进入空间活动的要求。
3、其它注解
3.1可以进入条件——员工可以进入且能安全进行所需工作的必要条件。
3.2现场工作人员——监护一个或多个空间的外面人员,他监视进入人员所从事的全部工作。
3.3进入人——受厂商委托和雇佣进入到有限空间工作的人。
3.4封锁——管、线路或通道被完全关闭,如利用类似于帘子或铁板之类的物品挡住,人们根本无力通过。
3.5两端阻塞——管子、线路、通道被封闭,即关闭同一管路上的两个阀门,且两关闭阀门之间开放的排污阀或放空阀被上锁和挂牌。
3.6紧急突发事件——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有害气体监控设施失效),或者内外产生危及人员生命的事件。
3.7吞没——当进入者被液体或分离固体阻塞呼吸系统、或被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以致造成进入者窒息、挤压导致死亡的情况。
3.8主管人——负责下列事务的人(厂商、领班、共事负责人):
3.8.1判断要进入的有限空间是否符合进入条件。
3.8.2代理进入人的行为。
3.8.3监管进入行为的实施。
3.8.4根据需要被要求到这该处工作的人员。
3.8.5注:任何主管人可以是现场工作人员,也可以是进入者,只要他受过上述四类人员的任一培训,就可在职责范围内变化角色
3.9有害气体——可造成进入者死亡、残废、损伤及严重疾病、自救能力削弱(无人帮助可从中出来)的气体。几种起因如下:
3.9.1可燃气体、蒸汽及超过着火点10%的物质。
3.9.2超过着火点易燃物的聚集物(任一种物质的空中集聚物不能造成死亡的,但由于个人健康原因丧失自救能力,造成了伤害、严重疾病等,未做明确规定)。
3.9.3对身体健康很快造成危害的其它大气环境。
3.10动火许可证——经厂商批准可进行带有火源工作(钉打、焊接、切割、烧灼及加热)的文字许可。
3.11对生命健康具有最大威胁的可能环境——指对生命有即刻或缓慢的危害,可引发永久的身体危害,以及人不可能凭个人力量逃出的有限空间。
3.11.1注:有些物质如氟化氢气体和镉气体,即使防范再严密,也可产生此危害。在12-72小时之内,受害者仍感正常,但很快致命。这些物质是最大威胁物。
3.12惰性气体——有限空间排出的气体多是不可燃气体,如氮气(它们会使大气中氧气不足,造成人员死亡)。
3.13隔离——进入有限空间的一个步骤,工作中防止动力与物体进入有限空间,如:
3.13.1不能通过。
3.13.2如管道、线路等不成一直线或者被移动。
3.13.3两端封闭系统。
3.13.4动力装置上锁挂牌。
3.13.5分开或合并联动装置。
3.14管道破裂——带有易燃、腐蚀性的有毒物质、惰性气体或容器中的残液,因压力或温度的变化导致工作管道破裂。
3.15非有限空间——不用考虑大气危害导致死亡与严重生理危害的空间。
3.16缺氧大气——含氧不足19.5%的大气。
3.17富氧大气——含氧超过23.5%的大气。
3.18进入有限空间说明——厂商用以控制或指导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书面文件,用以阐明正确进入有限空间防止人员伤害。
3.19审批系统——厂商用于指导工作人员进出有限空间的书面服务系统。
3.20禁止条件——进入有限空间不允许从事的行为。
3.21救援服务——救助有限空间内人员的服务。
3.22保护措施——允许空间外工作人员进行救助活动的设施(盔甲、腕带、安全带及支撑点)。
3.23测试——检测与验证有限空间内工作人员遭受危害及其过程,包括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测试。
4.新标准总则
4.1所有工地的限制进入空间都必须经过鉴定、认可。
4.2未经同意禁止进入有限空间。
4.3雇员进入前,必须鉴定评估有限空间的危险性。
4.4安全进入有限空间所需履行、执行的几点步骤(包括但不局限于):
4.4.1表明的有限空间进入条件,即有限空间危险程度已经被验证,可承受的极限也已说明。这些条件必须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具备。
4.4.2有限空间隔离装置。包括正确使用上锁/挂牌程序来控制电及化学方面的危害。
4.4.3装置吹扫、排除、通风设备以排除和控制危害。
4.4.4穿戴特制的外衣等防护服,防止进入人员受到危害。
4.4.5确保进入者有安全的进入条件。
4.4.6所有人员包括在有限空间内、外及周围工作的人员都经过正当培训并配有特殊装备。此类人员包括:
4.4.6.1进入有限空间的工作人员。
4.4.6.2监护人员
4.4.6.3主管
4.4.6.4事故救援人员
5.公司应向工作人员提供以下必须装备:
5.1检测、监控设施
5.2通风设施
5.3联络工具
5.4自我防护装置
5.5 照明工具
5.6梯子
5.7自救装备(工地除外)
6.检测监控有限空间的环境条件
首先是大气中氧的含量,其次是易燃气体,最后是有毒气体。
7、当员工进入有限空间,监护人员必须在外面守候。监护人员操纵监控内部活动,并不得间断与进入者的联系(如果进入者只面临着大气方面的危险,而且这种危险可通过吹扫,净化与通风解决的话,可不需监护人员。通过这几种方法,可排除大气危害,进入者可自然、正常呼吸。在某特定的条件与评估之下,当有限空间根本不存在上述有害气体,或早已排除,把这种空间称作非限制进入的空间)。
8、非限制进入的空间即不含有害气体,或根本不含可致人死亡、危及生命的气体。
9、如果监护人员需要监管多个有限空间,当他须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应有其他人员立即接替他负责其它空间的监控工作。
10、从事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必须经过培训并合格。职责分工明确,并需经过正常培训。
10.1救援工作可减少60%的事故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及时救援,工地内外,都要做好突发事件服务,及时救助进入人员,并给以特别护理。
10.2非救援人员不得从事此工作。
11、大力发展推广使用进入许可证。
12、厂商必须在劳动合同中说明有限空间及其危险、进入程序及要点。
13、结束进入有限空间工作也要包括在程序内。
14、员工每年都须重新熟悉有限空间的各项内容。
16、限制进入的有限空间的危害回顾:包括大气方面、淹没及其他方面。
16.1大气方面的危害
16.1.1根据事故报告,在有限空间发生的事故中,大气危害是造成死亡的最大危害,包括令人窒息的气体、有毒及可燃、易燃气体。
16.1.2令人窒息气体。窒息死亡占大气危害死亡的47%。我们正常呼吸需20.9%的氧气。
16.1.3注:大气含氧低于19.5%就有窒息危险。
16.1.4下面几种活动可造成大气含氧降低:
16.1.4.1化学反应:像氧化铁锈。金属氧化是容器清洗中最觉见的,因为清洁剂中的化学成分可与容器壁表面发生反应,导致氧化。
16.1.4.2氧气被其它气体代替:氮气可以排挤氧气。如管道被用来输送氮气,则氧气不足。
16.1.4.3氧气在燃烧中消耗:如焊接及燃烧、切割。
16.1.4.4简单修理与清洗也可减少氧气含量。如在有限空间内开放容器中的溶剂挥发成气体。
16.1.4.5注:应不断监测氧气含量。
16.2有毒气体:
16.2.1不考虑氧气含量,某些气体、蒸汽、烟尘都可产生毒害效应。
16.2.2有限空间最常见的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
16.2.3注:硫化氢(H2S)具有臭鸡蛋味。注意有时咽气等会冲淡这种味道,但不能认为危险已经过去。
16.2.4一氧化碳(CO)虽无气味,但更需小心防范。
16.2.5下水道和化粪池中的有机物质腐烂后,容易产生一氧化碳和硫化氢。
16.2.6有限空间的工作活动也产生有毒气体,如清洗溶剂的挥发气及焊接过程中的灰、烟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
16.3可燃易爆气体
16.3.1在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灰尘与氧气结合遇到火源,可产生最危险的易爆气体。可燃易爆气体是
16.3.1.1乙炔、丙烷气体等其他可燃气体
16.3.1.2溶剂或燃气
16.3.1.3煤或粉尘
16.3.1.4注:在上述气体存在的大气中,只要遇到火星或静电火花即可发生爆炸。
16.4淹没危险
当操作人员被一种大量干燥的物质缠住时,随时可能发生被吞没或陷入的危险。如装满沙子、谷物及锯木屑的箱子、容器等。这种情况容易发生窒息。
16.5其它物质方面
如果动力没有安全保护,或其附属设施未加防护,也能造成事故与死亡,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6.5.1根据上锁/挂牌程序,所有的阀门及电力设备都必须关闭。
16.5.2贯通的管道必须用盲板分隔、分离、封实。
16.5.3管道必须排空、隔离,防止污染物泄露。
16.5.4其它有限空间包含的危害:
16.5.4.1热压。
16.5.4.2从梯子或栏杆跌落。
16.5.4.3物件落下。
16.5.4.4潮湿物的表面。
16.5.4.5噪音。
16.5.4.6在狭窄处被挤压住。
17、批准制度及进入许可证
17.1进入许可证是整个“有限空间”体系中最根本的一环。这个制度可保证进入工作的正常进行。批准制度保障和许可证的持有规定了许可证的发放,适用与取消程序。
17.2许可证须包括下列事项:
17.2.1有限空间所在地点。
17.2.2援救服务的名称与联系地址及电话等。
17.2.3进入原因 。
17.2.4进入者与助手监护人之间的联络系统
17.2.5进入日期与时限
17.2.6进入所需的必备的装置
17.2.7进入者姓名
17.2.8保证进入者安全的其它信息监护人员与负责人姓名
17.2.9在有限空间允许进行的工作范围
17.2.10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
17.2.11用来隔离、转移、减少有限空间的危害的措施
17.2.12允许进入的条件
17.2.13有测试者姓名的检测报告
18、许可制度规定要做到:
18.1进入有限空间前,负责人需要办理好许可证。许可证的签发即证明该有限空间具备了进入的一切安全措施。许可证由该有限空间区域的主任/厂长或更高职位人员签发,签发人须先接受过培训。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由签发人或其委托有相关能力的人员按表格要求进行检查填写,做好风险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18.2该项许可需要使进入者明确:
18.3进入前完成安全检查。
18.4允许空间中带有的有害物质。
18.5许可证有效期只能是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18.6工作完成后由负责人收回许可证。
18.7使用后的许可证件至少应保存一年,用以每年回顾此项工作复习用。最后所有的许可证都应上交给安全部门存档。整体要求:各作业环节由作业单位与相关负责部门一起进行预危险分析,分析完后,由相关负责部门办理相关票证,按程序进行审批,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好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见附件一)。
第二部分: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为确保所有切割、焊接和其他动火(高温)操作的安全,每个已建成投产工厂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1、在动火之前必须取得动火许可证。
2、动火许可证的发放须遵守本程序。
3、动火概念:凡是动用明火或存在可能产生火种作业都属于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喷灯加热、凿墙、电气设备耐压试验、金属器具的撞击等作业。
4、级别划分:在生产正常或不正常情况下都有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和存在易燃、可燃物质
的场所都化为禁火区。根据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所在场所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大小,分为一、二、三级动火。危险性最高的为一级,以潘通(PANTONE)色标为准,动火作业许可证印刷为红色(Red 032 C);次危险性的为二级,动火作业许可证印刷为橙色;危险性最低的为三级,动火作业许可证印刷为黄色(Yellow C)。
5、动火作业的审批:在禁火区动火,必须先办理动火证(认真填写动火地点、时间、范围、用火范围、安全措施、现场监护等项目)。动火许可证由动火区域生产经理(生产第一负责人)/副经理或更高职位人员签发,任何签发人必须先经过培训;一级动火必须由动火区域经理级以上人员签发。动火作业许可证由签发人或其委托有相关能力的人员按表格要求进行检查填写,做好风险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6、动火作业的要求:
6.1 凡能拆卸移往动火安全区域动火的作业,不得在易燃(爆)区域动火作业。
6.2 动火前应与动火设备所在车间、与该设备有管道相连通的车间、安监部进行联系,并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6.3 在动火点周围10M以内应停止其它用火工作,并清除易燃物或移到安全场所。不能移动的可燃物要用防火布或金属板完全覆盖
6.4 在生产、储存、输送可燃物料的系统、设备、容器以及管道上动火时,采取拆除管线或采用盲板等安全隔离措施。
6.4.1、抽插盲板属危险作业,应在加入盲板处作“挂牌标志”,严防错堵、漏堵或漏抽。
6.4.2、拆除法兰螺栓时要逐步松开,防余压或残压喷出,加盲板位置一般在来料阀后部法兰处,盲板两侧均应加垫片,应用螺栓紧固,做到无泄露,盲板应有大的突耳并涂特别的颜色。禁用石棉板、薄铝板等不耐压材料充当盲板。
6.4.3、凡在禁火区抽插易燃易爆液体介质盲板,应使用防爆工具、灯具,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6.4.4、保证已从风管和封闭的设备内排空可燃物,并且过滤器和滤袋已从集尘器中取出。
6.5 检修前要对设备及管道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气体进行置换,对易燃、有毒液体要在倒完后,用惰性气体吹扫;对积附在器壁上的易燃、有毒介质的残渣、油垢或沉积物要进行认真清理干净;对酸、碱等腐蚀性液体及经过酸洗或碱洗的设备,应进行中和处理。
6.6 对盛装易燃易爆物质的任何容器、有限空间(包括连接物)、管线等设施在动火前需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并做测爆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动火前半小时从容器内外不同地点取混合样品进行分析,合格后才能用火。如果用火中断半小时以上,应重做空气分析。合格标准取爆炸下限浓度的1/10。
6.7 动火特种作业人员须具备特种作业人员资质,且自己使用的设备和操作符合有关规定。
6.8 电机应无漏电,接线牢固,把线、地线电缆无漏电和打铁点,拉线过程中应尽量避开铁器设备,操焊作业前操作人必须侧身站在安全位置(在人孔或管口试电焊),确保操作安全。
6.9 临时照明电压用12V,确保人身安全,电线用两芯电缆,必须确保无破损,采用防爆灯具,拉线过程中应尽量避开铁器设备、管路。
6.10 动火现场准备好适用的,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具,附近消防器材设施性能完好,方便使用;必要时,消防人员和消防车到现场做好准备。
6.11 保证动火操作不在可燃的墙壁、可燃的地板或含有可燃物的绝缘体上进行,且操作物另一面的可燃物也已移走。保证地面清理干净,可燃地面用水打湿或用金属板或其他防火物品覆盖。填塞地面和墙面上的孔洞,包括管道缝隙。
6.12 高空(2米以上)动火应使用阻燃物围遮,防止火花飞溅。遇到大风不能防止火花飞溅时应停止动火作业。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
6.13.动火过程管理:
6.13.1 动火人员必须持证操作,应严格遵守安全用火制度,做到“三不动火”:即没有经过批准不动火,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6.13.2 工具就位后,电焊工到动火点并拿起焊把后,方可通知送电。
6.13.3一级动火过程中,用火部门经理或经其授权人员应加强动火现场巡检,动火监护人须始终在动火点监护,严密监督操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安全隐患,发生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控制、处理和报告。对潜在火灾危险性的动火点,动火签批人可指派2名人员在动火点5米以外担任应急救援工作,严防发生火灾事故。
6.13.4 在易燃易爆区域或盛装易燃易爆物质的设施动火,在动火过程中应要用相关仪表检测易燃易爆浓度,发生异常,要立即停止动火作业。
6.13.5 动火区域停止操作但持续有人监看,可继续操作,否则须重新办理动火许可。
6.13.6 动火地点、内容变更后,必须重新办理动火证。
6.13.7 动火、用电结束后,先切断电源,然后监护人和操作人精细清理现场,防止收尾事故。
6.13.8 动火结束后半小时内,动火监护人不得离开动火现场,须彻底检查动火地点及楼上楼下和相关区域,是否存在火星、余烬或任何冒烟现象,防止闷燃引发安全事故。
6.14 动火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一天,从签发时计算,但不过夜。
6.15 动火许可证至少一式2份,一份存档,一份交动火者。动火工作完成后,动火者将动火许可证交给动火区域车间主任,存入车间档案,动火许可证保存期为5年。
6.16 外来施工劳务单位在厂区内动火受本程序约束,执行动火作业前须接受工厂培训。动火作业许可证见附件二。
第三部分: 上锁与挂牌程序
1、定义
1.1相关人员——操作或使用的机器和设备需要在上锁和挂牌程序下进行修理的人员。
1.2负责人——能执行上锁和挂牌程序对设备和机器进行修理的人员。
1.3动力分离装置——能防止动力传递和释放的机械装置。
1.4动力——电能、机械能、液力、气力、化学能、热能等。
1.5上锁——将上锁装置用于动力分离装置上,以确保机械设备被控制而不会发生事故。
1.6维护与维修——在工作场所进行活动,如:建设、安装、设置、调节、维护和修理机器,包括润滑、清理和疏通设备及调节更换零件等。
1.7挂牌——在上锁工序完成后,相应地挂牌于动力隔离装置上。牌子分两面,一面书写:有人操作,禁止合闸;另一面书写:挂牌人姓名/设备位置/作业时间。
2、锁和牌
2.1工厂所有生产员工都应有至少一个专门的锁和牌。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