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当前我国正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4年,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这将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就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曾芳。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当前我国中医药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存在哪些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曾芳:当前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在规模化培养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探索改革培养模式加以解决。
第一,中医思维弱化与中医技能退化突出。大部分规培基地过于强化西医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和中医技能的训练严重不足。
第二,导师指导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师承是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年培养中,规培占33个月,其中包括24个月通科轮转。这使得研究生在至少24个月内不能得到导师的有效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流于形式。
第三,规培基地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各规培基地不仅要接纳社会规培生,接纳参加规培的研究生,还要接纳本科实习生和进修医生。本就数量不足的规培基地处于超负荷运转,医生多于病人的情形比比皆是,规培的质量令人堪忧。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什么具体建议?
曾芳: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在59条重点任务中提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在61条中提出“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在64条中提出“完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的召开,为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我建议以学制三年、6个学期的标准,重新设置各阶段培养任务,构建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1+2+3”模式。具体包括:1个学期的中医经典集中强化学习;2个学期的跟师学习,强化中医临床思维;3个学期的临床培训,强化临床基础和专科技能。
第一,构建“通”“专”并重的中医经典课程体系。首先,在培养计划中单独设立1个学期集中强化中医经典理论学习,构建以中医四大经典为主的“通识经典课程”,突出学科专业特色的“专科经典课程”的中医经典课程体系。其次,改革完善考评机制,以一年一次的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为抓手,以考促学,引导学生养成“重经典、懂经典、用经典”的学习和实践习惯。
第二,夯实“师承”与“院校”相融合的培养模式。设立2个学期跟师学习,通过专科跟诊、床旁教学、技艺实践等形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和能力技艺训练。具体可通过优化导师遴选和考核方案、单设教学门诊、教学病床等,确保“师承”教育的质量;通过跟诊日记、学习心得、技能测试等方式,加强跟师学习阶段的过程管理和考核。
第三,构建“规范”与“个性”相融合的教育体系。继续保留3学期规范化培训,使学生在通科轮转中掌握处理临床各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同时新设置2学期跟师学习,使学生在师承跟师中掌握独具特色的专科技艺,实现以“标准化”为特征的医教协同规培训练与以“个性化”为特征的跟师训练相结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华夏 曾江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