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名培养对象获评特级教师,58名培养对象获评省级优课名师,12名培养对象获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这是韶关学院近年来多措并举,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助力广东韶关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韶关学院以服务山区、贡献山区基础教育为己任,以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和教师教育专业群为依托,系统谋划、科学规划,精准需求、精准施训,聚焦校长·骨干教师·新教师三条主线,带动全员教师发展,四方协同、整体提升,形成“二精准三主线四联动”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新模式。该模式取得显著的实践成效和良好的推广效果,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评价。
“一县一策”为县域量身定制教师培训方案
教师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部分县级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导致中小学教师参与性不高。
为破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早在1999年,韶关学院就联合韶关市教育局,探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培训模式。双方联合启动韶关市“百千万”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按照需求导向、按需培训、骨干引领、整体培训的原则,在精准调研基础上,实施精准培训,20多年来为韶关持续不断地培养一批批基础教育领域人才。
据国家督学、韶关学院校长廖益介绍,韶关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与韶关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训需求精准调研,摸清县域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双方按照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的思路,协同制定科学规划和培训计划,提出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将新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关注重点。
目前,韶关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以韶关学院为牵领,以县域为单位制定规划“一县一策”,校长、骨干教师、新教师三条主线开展培训,引领带动全员提升。
分类分层分岗分学科实施精准培训
在实施精准培训中,韶关学院以问题为导向,分类分层分岗分学科开发课程体系,逐步建立精准培训的系统化课程体系。韶关学院以教育学部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粤北)为抓手,整合12个有师范教育专业的二级学院资源,实施教、科、研、训、管一体化培训策略。
在校长培训方面,韶关学院以提升校长办学理念为引领,通过开设任职班、提升班等不同层次的班型,从政治素质、办学理念等方面,提高基础教育学校校长的领导力,促进学校发展提质增效。
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韶关学院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实践导向,注重信息技术融合”的原则,根据类别、层次、学科的不同,通过县级以上名教师师带徒、送教送课和选拔种子教师,以及校级骨干教师全员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在新教师培训方面,学校开设入职课程、提高课程和成长课程,逐步达到夯实基础、建立规范,加深理解、提升能力,熟练掌握、持续发展的目的,使教师实现从新入职、合格到胜任教师的阶梯式成长。
县域培训助推粤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与韶关学院深度合作的50所中小学,教学水平明显提升。2013年来,合作学校获46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案例、设计等奖项151项,被指导学校——韶关南雄市黎灿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在持续服务韶关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韶关学院也获得一批支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平台,在项目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学校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粤北现代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训基地建设”,获批建立广东省首批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粤北),成为“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单位。学校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粤北)在广东省教育厅的考核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和面向区域类第1名。
广东省内其他8家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也来韶关学院学习县域整体提升新模式。赣南师范大学等20多所国内高校,广东清远、河源等30多个县市,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的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专程到韶关学院学习交流并洽谈合作。(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向爱国 黄华明)
作者:刘盾 向爱国 黄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