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起,高考成绩陆续“放榜”,各地将相继开通成绩查询服务。站在高考分流这个“命运的十字路口”,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对考生及其家庭来说不言而喻。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这都是他们一生只会做一次的决定,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查阅资料、与亲朋好友商议之外,不少心怀焦虑的考生与家长还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考生与家长的这种需求,催生了“高考志愿规划师”这个新兴职业,也让许多教育从业者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人愿意多花一份钱,在填报志愿前参考一下“专家”的意见,按理说不必置喙。然而,在时下的市场中,顶着“高考志愿规划师”头衔的人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准,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央视新闻播出了一则围绕相关行业展开的调查性报道。央视报道:不少从事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的机构,同时开办“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班,其培训周期仅有3到4天。
据工作人员介绍:参加这样的培训没有门槛,即使是“零基础”也没问题。这些令人“细思恐极”的信息意味着:考生与家长重金礼聘来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很可能是前脚刚刚走出这类培训班的“速成专家”。一般来说,考生与家长固然不是教育专家,也未必有多强的资料搜集能力,但是,在备考期间,他们少说也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认真研究与思考填报志愿的问题。如果一个考生家庭知道他们请来的“专家”研究志愿填报问题的“资历”还没有自己深,恐怕不会愿意花这个“冤枉钱”——被坑点钱还是小事,倘若真有考生在“速成专家”的影响下,稀里糊涂填报了日后令人后悔的志愿,那才真是被害不浅。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一则揭露行业内幕的调查性报道,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否定整个高考志愿咨询行业。在这个行业中,除了那些“速成专家”之外,同样不排除有资历深厚、认真负责、眼光精准的“良心专家”。但是,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应牢记一个道理:能对眼前这个即将踏入大学的年轻人负责一辈子的人,终究只有他自己。哪怕是最最亲近的父母,也无法代替孩子去过他自己的人生。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专业人士,任何旁人的意见,都只能作为考生填报志愿时的辅助参考。
一名优秀的“高考志愿规划师”,或许很懂大学招生工作,有大把大把的资料可供参考,却未必了解考生的优势与短板、志向与愿望。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之一,广大考生还应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抓牢,切莫因为一时的迷茫与困惑,就把自己的未来轻易交到别人手中。
回到“高考志愿规划师”的行业问题上,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从业者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作为一个刚刚形成不久的新兴行业,暂时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事。毕竟,这个行业能否长久存在、能存在多久,尚且是个未知数,建立行业标准自然需要更多时间。在此之前,广大考生与家长还需擦亮双眼,在难以辨明对方成色的情况下谨慎看待其建议,以免受到误导,“赔了夫人又折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