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下体育培训机构的应对之策,我稍微整理了下之前发的文章,围绕大的国家战略“体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提一些自己的方向供大家参考:
一直以来作为教练出身的体育人充当的虽然是体育培训的从业主力军,也是授课实施主体。
但从个人成长这个维度,大部分的教练员其实都是在做低水平的重复,没有教研、教学、服务创新,毫无规划;
从群体创业这个维度,大部分的创业公司也只是在浪费资源而已,没有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毫无章法。
结合兰博文自身创业经历及兰博文学院这几年线上线下培训数万从业者经验,以及对于体育培训“健康”和“快乐”本质属性的理解。
跟大家交流下我们眼中未来少儿体培业四大有价值的创业机会,以期构建相对有长期壁垒的商业模式,供大家思考,当然每种模式本身业务逻辑和壁垒都不同。
一、C端-研发优质运动育儿内容
应该说搞体育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但是把情怀天天挂嘴边的十有九骗,创业者最务实的就是要把所有的情怀具象化,场景化,产品化。研发一款牛逼的产品可以少说好多话,譬如我们当下体育培训的生意模型基本都是线下3公里的生意,是否可以打造一款产品打破3公里的瓶颈,实现OMO无边界的传播。
1.打造一款解决“功能性”问题的标准化产品
哪怕定价只卖10块钱,但是能让全中国100万家庭都愿意和值得付费的。譬如做个系类“运动育儿100问100答”的,解决家长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困惑:孩子的身高、体重、体态、情绪、规则意识、时间管理等功能性刚需问题,通过视频、音频、直播等各种形式传播。
或者写一本《运动育儿100问100答》这样标题的指导书籍,指导家长通过运动更好的育儿的枕边书,也是功不可没。从教练个体层面,做个专业的运动育儿顾问是非常好的机会。
2.参与研发自主系列的教材及课程体系
目前体育培训还处在行业早期阶段,大部分的公司都是靠教练经验授课,难免造成被教练绑架或者无法标准化及规模化。
可以根据自己的团队基因及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或者和第三方合作研发标准化课程体系,围绕孩子的体格、性格、人格全素质提升,让公司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助力孩子身心健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才是真正的“专业”。
二、B端为行业提供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任何行业的发展本质上还是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决定的。
我们体育人被贴了很多年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耻辱符,虽然很难接受,但是静下来反思也是存在的,毕竟体制决定了大部分长期从事运动训练的职业体育人文化教育是欠缺的。
但是这里有个反差:越是拿过优秀的运动成绩如世界冠军级别的体育人其学习力、自律性、执行力都强。
但是毕竟这样的人很少,大部分的从业者还是需要整体提升职业技能和业务素养。从单校区管理而言主要是这三个岗位的执业水平。
1. 教练员执教水平
2. 销售员营销能力
3. 校长的管理能力
.......
三、B端为行业提供效率提升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相较于其他产业或者行业,体育培训业目前是效率相对低下,3万/人/月(人效)达不到的企业比比皆是。根本原因除了人才的培养以外,还是因为大部分创业者忽略了工具的重要性。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像做一家公司去经营公司,降本增收是贯穿创业始终的命题。目前对于培训机构而言三套系统可以高效解决规模化扩张的问题。
1. 儿童体质监测系统
2. 线上直播录播系统
3. 学员CRM管理系统
......
四、G端参与体育教育培训行业标准制定
都说三流的企业做服务,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目前体育培训正处于国家标准缺失,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
大部分企业都是奔波于生存,无可厚非,但是真正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毕竟还是需要政府主导及配套对应的政策。
所以不妨先从企业标准开始,再推向行业标准,最终有机会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这里就会太多的领域可供思考,也需要更多的产学研结合。
1. 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2. 教练员职业技能能等级标准
3. 体育职业经理人等级标准
......
五、结语
1.任何一个行业必然经历从无序--有序--秩序的过程,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本质还是“干不了体校的事情,弥补学校体育的不足,”所以未来更多的与学校合作,为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师资培训等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未来这个行业的主战场一定是在C端,需要的是更多“专家”:各个岗位专业的从业人员,如“运动育儿顾问”和“职业体育经理人”以及各种职业资格的指导师。所以B端人才培养(特别是教练员)和效率提升也是很好的切入点。
3.下一个10年还是要早做规划,看清行业本质,了解行业痛点,做些难而正确的事,回归体育人的初心,真正的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助力中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