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改卷的时候,经常看到一种特别有趣的现象——我看10个考卷基本上答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些,坦率地讲,我会直接淘汰。
艺考,这条曾被部分考生看做“升学捷径”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拥挤。2002年,全国仅有3.2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艺考,仅占高考总人数的0.6%,2020年,艺考人数相比于18年前增长30多倍,超过117万,在高考总人数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0.92%。
考生的显著增加,让有限的录取名额变得更加金贵,围绕这些名额展开的竞争,自然也日趋激烈。艺考的考察方式虽然不同于文化课,但终究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参与的人越多,就越接近于应试能力而非艺术天赋的比拼。随着“艺考大军”的壮大,众多以传授、训练应考技巧为重点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将艺考生成规模地收入已经产业链化的“应试流水线”,也让艺考生们不得不面对“艺考高考化”的窘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古风,有30多年高校艺术教育经验,也曾长期担任艺考考官。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古风于今年9月推出新书《艺考》,小说以虚构的北京艺术大学文学院艺考招生为主要内容,从高校角度介绍了艺考准备、报名、考试、招生结束等全程发生的种种故事,直面社会上与艺考有关的不少争议。
古风认为,艺考应该不同于高考,它要的是个性和创造性。事实上,随着这几年艺考政策调整,艺考生文化课分数线越来越高,艺考生要付出比高考更多的努力。与其走一条早已不是捷径的小路,不如用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我们自 己。
以下是《看天下》
与古风的对话
不能因为乱象而否定主流
● 看天下:您曾长期担任艺考考官,有多年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经验,具体是出于什么契机和目的创作《艺考》这本书的呢?
● 古风:在这个领域30多年,我有很多东西想写。以前主要是以教学为核心,现在已经离开了教学一线,转为创作一线,有了创作时间,就想写个“艺教”系列:第一部叫做《艺考》,讲述艺考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第二部已经开始写了,叫做《脸谱》,主要是从高校艺术教育、从教员的角度来写知识分子。第三部叫做《艺人》,讲这些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这些基本都是建立在我多年收集材料的基础之上。
大概过完2022年春节,我就开始写《艺考》这本书。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都特别顺畅,我很高兴把自己30多年的教学和参与艺考的经历凝结成文字。我在小说里写了我看到的、想到的,其中也包括一些可能偏激的观点,跟社会上的一些普遍认识有所不同。
● 看天下:小说虚构了一所“北京艺术大学”,讲述了文学院老师在艺考过程中受困于人脉、金钱和权力关系的故事,甚至有人在艺考中做出一些违规行为。这些素材来自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吗?
● 古风:我以前有记日记的习惯,每天见到听到看到的,都记下来。对我来说,写作素材太多了,最大的难度反而是如何将现实虚化。
我特别想通过这本小说谈两个话题。一是现在社会上对于艺考的看法,第二是社会上对于这些考官的看法。
现在有很多说法,比如说进舞蹈系,一个学生要花10万块钱,进表演系要多少多少钱,进文学系,辅导一次要花多少多少钱,都明码标价。实际上,现实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但绝不可能是个普遍的、可以拿到明面上来说的事儿。据我所知,敢于拿自己的名誉和未来下注的考官极为罕见,因为不值得。
这类事情的确有,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反过来讲,你不能因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传言和各种各样不公正的现象,就否定艺考考官队伍的大多数。我觉得我们考官队伍其实跟所有行业一样,每个行业都有主流,而主流的大多数都是有良知的。一到艺考期,就有很多人跟我走关系,问我多少钱可以疏通,这个时候我就会翻脸,我觉得你根本不了解高校老师,你是在侮辱我们的人格。
这本书,通过虚构的方式,一方面写了很多内幕,另外一方面是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其实没那么黑暗,没那么复杂,不能因为一部分人坏就否定全部。
艺考已经高考化,
怎么办?
●看天下:我们观察到,即使不考虑乱象,选择艺考这条路,艺考生也要付出比普通学生更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艺考》小说主角李禾根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专门提到“艺考不能和高考等同起来”,小说里也写到考场外搜集考题的培训班工作人员。您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应试化的考前培训班现象?
●古风: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它其实是两个事情,一是“如何看待艺考”,二是“如何去艺考”。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方法问题。
关于态度问题,可以这样讲,社会上对艺考的看法,主流意见是负面的。他们认为,如今艺考生多了,艺考成为热点焦点了,就是这个社会堕落或者是理想追求出现了问题。认为艺术家是“戏子”“下九流”,不能强国富家,只能祸国殃民。每年艺考季,2月底3月初的时候,大量艺考生聚集到北京,有很多人就会写文章攻击艺考,甚至是谩骂式的文章,认为这个社会没有人想去当科学家、医生、军人,社会理想崩塌,国家未来如何如何。
我想说的是,参加艺考的人多了,这社会就堕落了吗?不见得。有人当科学家,有人当演员,有人当作家,都很正常。把演员当做一种下九流的东西,是一种扭曲的变态心理。
有人认为职业是有高低贵贱的,他认为科学家就是比演员强,我不认可这种观点。我认为这只是专业的不同分工,并不意味着当演员就不如科学家。这个世界一方面是物质的,一方面是精神的,你从事物质的生产和进行精神的生产,在某些时候应该是同等的,甚至精神的生产有时候要高于物质生产。
2022年11月7日,青岛一所艺术学校内,艺术考生正在准备2023年艺考。(@视觉中国 图)
书里也写到了一个观点——我特别欢迎更多的人参加到艺考中来,更多的人成为作家,更多的人成为艺术家,有什么不好的?我们的文化发展了,我们的文明提高了,有什么不好的呢?
第二个,方法问题。既然要艺考,进入到艺术家的团队,你当然要经过专业训练。但是专业训练不一定是社会上的那种辅导班。从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其实有些辅导机构就是为了钱,当然它可能要用一些办法让它的辅导管用。这些年来,有无数的机构请我出去讲课,有若干个人通过朋友关系以高薪的方式甚至入股的方式请我,我都没有参与过。
我为什么不参与?我个人认为考前培训是应该有的,但应该由各个艺术院校来搞,只是现在政策不允许高校搞考前辅导。我的观点是,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是不了解学校怎么想的,有时,它们会误导考生。有的学生可能赶考好几家高校,培训机构不可能掌握每个学校的要求。与其让那些机构去办,还不如我们来办。比如说我们有一个预备班或者预考班,由招生单位公开地、免费地向社会说明学校需要什么,你应该准备什么,这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生不需要更深入的培训,因为高中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上面。你告诉他们正确的道路是什么就足够了。
我和其他艺术类专业的老师有时在一起交流,都惊讶,现在的艺考考试为什么这么难?因为报考的人太多了,有的学校就是想通过难的考试来淘汰一批。你想想,几百人就争那七八个名额。其实我不主张考题这么难。考题太难了,高中生到了有的就傻了,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他不知道我们的路数,就去找社会上的专业培训班,但学的那套跟我要的不是一样的。有的专业培训机构发誓承诺,经过他们的辅导一定能考上什么的,基本上都是骗子。
●看天下:您在考试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跟现在艺术类考试有没有冲突的地方?
●古风:我们和高考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要的是个性和创造性。
有些题看上去是死的,比如说请你描述一下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可能在一般的高考里也有类似的题,它也有固定答案套路。但是我要的可不是你把答案一字不差背出来,那恰恰是我特别讨厌的东西。你要用自己的话去理解,用自己的文字去写。我们在改卷的时候,经常看到一种特别有趣的现象——我看10个考卷基本上答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些,坦率地讲,我会直接淘汰,我要的是考生独立的有个性的回答,是创造性。
艺考的目的,并不完全是考察知识积累、记忆能力,而是激发学生本来就有的创造性天分。
“艺考生要付出
比高考更多的努力”
●看天下: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美术类考生为例,70%的美术类考生是零基础进入艺考赛道的,因为艺术类院校和综合大学的艺术类专业对艺考生的文化分要求会降低,所以不少人利用艺考来达成高考的目标。
●古风:这有点像走捷径。但现在这个捷径可不好走了。现在艺考生要付出比准备高考更多的努力,因为艺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线越来越高。艺考生其实不占便宜,而且可能要更辛苦、更麻烦、更困难。
我认为现在的艺考生是非常了不得的,他既能参加高考,考得不错,又能在艺考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胜出。这样的学生应该说是很厉害的,最起码智力方面肯定非常厉害。我在小说里写到,你只要进入三试,无论进不进这所学校,你都是个人才,甚至是个天才。
现在艺考不是一般人都能考的,它不是文化成绩好就可以了。我们以前也招过全国重点中学的毕业生,来这儿以后,有的学生我把他叫做“学习好的废物”。为什么叫学习好的废物?他每门成绩都特别好,但是不会写东西。他不会写小说,不会写散文,也不会写剧本,不会写诗歌,我们教他也教不会。因为他脑子被之前的教育模式固化了。而我们要的可能是一种特别感性的东西,对社会、对人生、对各种现象特别敏感的东西,我们要求的是作家素质。
艺考不再是捷径
●看天下:小说里提到5000多名考生,最后只有30个录取名额,通过率是0.6%。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艺考生数量已经到百万级别,也就是说差不多每10名考生中就有1名是艺考生。小说主人公反对大家盲目地陪考,但事实上陪考的规模远比小说中大,而且更多人是想通过艺考要一个学历,您如何看这一现象?
●古风:很多孩子都没想清楚。我管学生都叫孩子们,恰恰是因为孩子们都还不太成熟。很多家长都是盲从,说他们那孩子艺考,我们孩子为什么不艺考?孩子不了解自己,不清楚未来要干什么,而是因为大家都在干,所以就盲从,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我想说,你可以当作家也可以干别的。我们那个年代,高考是唯一的出路,但现在高考不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如果真的决定走艺考路,你就不能像绝大多数来陪考的考生那样,你就要了解艺考需要什么,你要准备什么。
●看天下:走艺考需要家庭的支持。现在是不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容易在艺考中成功?家境条件普通的,毕业之后发展情况怎么样?
●古风:我是贫寒家庭出身,能走到今天,是时代的馈赠。但现在不同了,我目睹了那么多学生的命运,发现现在寒门弟子成功的几率越来越小。家境不好的,甭说艺校了,高考也是这样。现在这种教育情况就是靠钱堆起来的,请得起家教的家庭,考生就能通过吃小灶的方式很快地提高成绩。就算家境不好的考生凭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艺术类院校,也毕业了,但是发展怎么跟人家比?除非你真的特别厉害,你写东西特别好,但这个比较少见。
中国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说过一句话,他说努力是没有用的,如果努力有用的话,每个扫大街的人都成功了。谁不努力?成功的只是极少数。努力,同时要用心。你用心了,努力才有用。认认真真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这叫用心。就我走过的路来讲,我深深地体会到努力当然很重要,但是用心更重要。稀里糊涂的努力是不行的。要用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