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全攻略,详解考试的方式以及备考要领,让你少走弯路
第1章 人生选择与人生设计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与设计,或主动或被动。诸如人生选择与人生设计这样的话题,好像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显得过于空泛。我原本想把这本书写得平实易懂些,尽量避免抽象或空洞的叙述,但是当我提笔写这本书时,却发现这样的话题根本无法回避。
所以,我还是想从这个话题开始谈起。
1-1 高校艺术类招生火爆所引发的思考
我上大学时,听说艺术类院校难考,尤其是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听说每年报考的人都数以千计,最后被录取的也就十来个人,可以说是百里挑一,而以现如今的录取率说其千万里挑一都不为过。后来我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每年都到各地招生,除了播音系以外,报考其他专业的人并不多,有些专业报名的情况甚至很惨淡。
现在高校艺术招生已全面火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已有900多所,每年招生人数高达数百万,报考人数达千万之多,有的省份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竟占所有考生人数的1/4。原先并不被人看好的艺术类招生如今却成为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有些省份推出了艺术类招生的统考,各地也在举办形式各异的艺术类招生考前辅导班,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每到艺术类招生的那几个月份,各地都有成千上万的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奔赴各个考点,媒体也把它当作热点进行报道,形成一股热潮。
面对艺术专业的火爆,作为艺术院校的教师,我欣慰之余也感到困惑: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报考艺术专业?他们真的喜欢艺术吗?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人生选择吗?社会真的需要这么多搞艺术的人吗?
因为在艺术院校当老师又经常参与招生,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家长来找我,我也因此有更多的机会与家长和考生进行交流。原来以为,报考艺术专业的考生必定是爱好艺术的,这也是他们的人生选择,接触后却发现,很多考生其实很迷茫,他们对于艺术,对于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他们有的是为了梦想,有的是为了名利,有的是为了服从父母的安排,有的则是为了来碰碰运气。而对自己的未来,他们几乎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对未来,都很茫然。
每年招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父母领着孩子从异地飞来北京,孩子进考场两三分钟就出来了,初试都没通过,只得再坐飞机回去,时间、精力、财力投入都很高,对孩子的自信心也造成很大的伤害。每每见到这样的情况,作为考官,我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感到很无奈。
在考场上面对着一个个考生,作为考官,我的心情有时很复杂。作为老师,对艺术人才自然求之若渴,我真的希望能够发现一两棵好苗子。
在我看来,所有学科中,艺术是最需要天赋的。即便在所有学科都已与商业结合的今天,艺术也仍然只是属于少数人的职业。
每次面试,我都会问很多考生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报考艺术专业?你对这个专业了解多少?你报考这个专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考生的回答很少能够令我满意。很显然,他们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以及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知之甚少。譬如很多报考播音系的考生只是知道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了很多有名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觉得这个职业很体面,但是并不知道这个专业对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样的职业。
每个人都希望从事自己喜欢同时也适合自己的职业,但真正能够称心如意的人永远只是少数。我无意指责那些满怀热情和希望的考生,但是我认为,作为成年人,考生应该学会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使自己少走弯路,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2 人生选择之困惑
人生可能会遇到许多次选择,但关键的选择也许只有一两次。在这种时候,正确的选择可能会让人拥有灿烂的人生,而错误的选择则可能会让人付出一生的代价。
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一次重要的选择,这是一个十字路口,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前景。
虽然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完全对等——例如,学表演的未必能成为演员,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也未必就能成为播音员或主持人——但总体来说,学表演的人肯定要比学别的专业的人成为演员的概率要高,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也比别的专业的人成为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机会要多。
在我看来,职业无所谓好与坏,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搞影视算是很好的职业,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好的导演或演员。
记得当年我上中学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成绩好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学理科,成绩不好的人才会去学文科,那个时候学文科的人多半有些自卑,觉得低人一等。我当时文理科成绩都很好,又被分到尖子班,但因为偏爱文科,犹豫了很久以后选择了文科,高考的时候我是我们县里的文科第一名。我相信当年即便选择理科也能考上好大学,前景也未必比现在差,但我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拥有一份自己真正喜欢也适合自己的职业。
每个人一生当中难得有几次机会做出选择,在人生关键的时刻,有些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付出努力便成功了,而有些人由于选择错误失败了。这样的机会一生可能只有一次,若是选择错误了便可能需要付出百倍于前的努力才能纠正。
原本我一直以为,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中学生应该比我们那个时候更成熟、更有主见,对自己的人生应该会更有想法,后来我却发现,他们其实也很茫然,他们之所以报考艺术专业,或是受了时尚潮流的影响,或是听了家长的安排,却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或者适合干什么。
不久前我的一位在大学担任教授和博导的同学告诉我,他那即将考大学的儿子准备报考考古学专业,他说话的口气显得有些无奈,在他看来,学习考古这样的专业就意味着只能做学问过一辈子清苦的生活。我却为他的儿子能有这样的选择感到欣慰,因为现在多数孩子很盲目,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各种选择只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选择别人不愿选择的冷门专业,至少说明他是个有想法的人,而且已经懂得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敢于按照自己的设想选择人生,从这一点上说,他远比他的同龄人更有想法也更成熟。
有时候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才能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发挥他们才能的机会,我们应该学会发掘自己的才能,正确地选择人生,在社会上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位置。
1-3 人生的自我设计与命运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也会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人生理想。当自己设计的人生目标受到阻碍或者没有成为现实时,我们称之为“人生挫折”。
有的人遭遇挫折是因为目标过于远大,脱离了现实,而有的时候,虽然他们所制订的目标很现实,不但完全具备达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条件,个人也努力,但正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没能实现。在这种时候,人们便感觉到了命运的捉弄。
有一年我到山东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正好他有个亲戚的孩子正要参加高考,听说我来了,就想让孩子考中国传媒大学。那是个地级市,孩子平时在班上的成绩也就是中等,我当时觉得希望不大,但也不好泼冷水。后来他的专业课勉强考过了,高考成绩刚过500分,我本以为没什么希望,最终他却被录取了。因为那年学校给了山东3个名额,他正好排名第三,尽管比第二名要低八九十分,还是很幸运地被录取了。而今年湖南有个考生,一心就想考中国传媒大学。除了中国传媒大学以外,她没有报其他任何大学,专业课成绩很好,高考成绩也不错,在湖南省本专业的考生中排名第二,但今年这个专业只给湖南一个名额,结果没有被录取。对此我觉得很遗憾,但也无可奈何。
人在一生当中所遇到的机遇其实是很有限的,在人生的某一个命运关口,抓住或者失去了这样的机遇,人生的道路和结局可能完全是两种样子。我们经常会听到人很遗憾地说当年自己要是好好读书没准现在也当上了教授,或者当年要是去做生意没准现在也发了大财。但命运是很奇妙的,有时你眼前明明是个陷阱,你跳下去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而有时你眼前明明是金山银海,你进去以后却发现里面暗藏着危险和死亡。我们往往要等到很多年以后才能看透,所以人生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我当年也是铁了心要做影视的,考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底气不足没敢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从北大毕业时想到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也未能如愿。后来我到了首钢的一家研究所搞研究,与影视根本不搭边,但我不死心,又向几家高校投了简历,最终到中国传媒大学当了老师。回过头来看,我最终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些偶然,但如果没有正确的选择和多年来始终不变的追寻,也就没法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其实在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人生的选择并不总是主动的,有时甚至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然而无论如何,人总是想尽可能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学会并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即便我们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毕竟我们尝试过、努力过,这样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幸福。
1-4 人生自我设计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人生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的确定,即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二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两个方面相互依托。如果目标准确且切合实际,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才可能得以实施;而如果目标错了,方式和手段再好也没有意义。譬如,有的人并不具备做演员的素质却想考表演系,有的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身体条件也不符合做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条件却要考播音系,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无论你怎么设计、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目标。
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所谓的人生设计其实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的职业设计,尤其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那些看起来容易就业,而且能够轻松赚到大钱的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管理等。无论北大还是清华,管理学院总是录取分数最高的学院之一。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多数的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都选择了与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即便是考到香港几所大学的文理科状元,多数也是选择经济管理之类的热门专业。然而,难道多数的状元都具备成为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或企业老板的素质吗?
在现实中还有这样的人,他们原来都是名牌大学里计算机或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毕业的,而且找到了很好的职位,后来却死活不想继续干自己的专业,偏偏要考诸如历史和哲学之类冷门专业的研究生。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因为兴趣爱好在此。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在我看来,所谓的幸福其实只是一种个人感觉,是以内心的和谐作为基础,而内心的和谐往往来自于个人欲望的满足。一个饥饿的乞丐得到一块面包所获得的幸福感,并不会少于那些得到一座金山的亿万富翁。对于每个人来说,欲望不同,达到心灵和谐的方式和途径也就不一样。
人生的自我设计,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规划,而更应该是基于个人的人生态度基础之上的对人生方式的选择。选择有前景的职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条自己喜欢也适合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主持人是很令人羡慕的职业,能够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自然也是很优秀、很幸运的。可是我就碰到两个这样的学生,她们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也找到了主持人的职位,但她们都放弃了,一个去学了广告,另一个则考了文艺系的研究生。这在别人看来也许不可思议,我却很能理解也很支持她们的选择。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北大毕业的博士,后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过访问学者,一直在社科院工作,每个月的工资不高,生活过得很清苦,却经常用自己的钱去帮助别人。别人难以理解,觉得他活得可怜,但我知道他其实比我周围很多的人都要活得充实,因为他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当然,生存总是第一位的,一个人要想有尊严地活着,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眼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困难。家长也好,学生也好,总是把高考看作改变个人命运的一次机会,甚至是唯一的机会。考上好大学,意味着将来有可能找到好工作;考上好专业,则意味着将来能从事好职业,但这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
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并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是很幸福的事情。但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种奢望,是很难达到的。我本人或许不算是个成功者,但我很喜欢自己这份职业,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赚钱不多,却足以能使我和我的家人有尊严地活着,每周除了上几节课,所有的时间都属于我自己,每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看他人脸色,这种闲散的生活方式很适合我。给学生上课也好,出去拍戏也好,原本就是很快乐的。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工作的本身就是在享受生活。
1-5 人生自我设计的标准及依据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都希望拥有成功的人生,但每个人的人生态度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获得幸福的途径也会不一样。
如前文所述,幸福其实是一种主观感觉,是精神层面的,人活着,最终追求的其实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金钱也好,职业也好,追求它们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和满足,所以人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更不应该成为职业的奴隶。
年轻人对未来总是充满着憧憬,他们用理想把未来描绘得十分绚丽多彩,仿佛世界就是为他们而存在的,但现实往往很严酷,他们必须去面对许多现实中的问题,经常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求妥协。
人生的自我设计其实也很难有什么统一标准,每个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设计未来的人生。有些人以为财富能给他们带来幸福,也有人愿意过清心寡欲的平淡生活,这其实就是他们设计自我人生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获取幸福和快乐的方式和途径。
人生的自我设计总是基于自我的理想,所以带有理想化的色彩。有些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有些人的理想则注定是永远不能实现的。然而,人总是需要理想的,在某种程度上人总是为理想而活着的。理想照亮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指明航向;失去了理想,人生就会变得灰暗。
有理想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有所认识,理想能够实现固然算得上幸运;然而即便理想不能实现,生活却也往往会因此而变得充实起来。没有人会为自己曾经拥有过伟大的理想而懊恼,即便这理想最终成了幻想,这曾经伴随的理想仍然可以算作自己所拥有的最大财富,毕竟我们曾为了理想生活过!有时候人们的理想或许显得狂妄和不切实际,但我们没有理由加以嘲笑,因为没有理想的生活才是真正可怕的。
我曾经在北大和中国传媒大学给研究生开设“电视剧策划与经营”之类的课程,在我看来,生产电视剧与生产一般产品并无本质的区别,电视剧策划的前提是要保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电视剧产品来。
人生的自我设计显然比策划一部电视剧要艰难得多。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样将来才可能在社会上找到一席之地。
要想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一方面要了解我们社会发展的趋势,尤其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了解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此基础之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对自己要有个客观的估计,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这样才有可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