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9月2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新闻发布会。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吕林邦,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挂职)何继飞,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组长,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挂职)马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综合处处长,定西市渭源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刘丽川,南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凉市庄浪县副县长(挂职)邵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副主任,甘南州临潭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崔沁峰,中建一局集团兰州城市公司总经理,陇南市康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宋帅,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武威市古浪县副县长(挂职)马东柱,碧桂园集团甘肃区域乡村振兴项目部总经理张韬,甘肃省陕西商会会长、甘肃泰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忠,共同介绍全省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刘晓文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要求,携手天津市、山东省和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不断深化工作内涵,完善协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用好帮扶资源,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吕林邦先生,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挂职)何继飞先生,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组长,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挂职)马伟先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综合处处长,定西市渭源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刘丽川先生,南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凉市庄浪县副县长(挂职)邵刚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副主任,甘南州临潭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崔沁峰先生,中建一局集团兰州城市公司总经理,陇南市康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宋帅先生,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武威市古浪县副县长(挂职)马东柱先生,碧桂园集团甘肃区域乡村振兴项目部总经理张韬先生,甘肃省陕西商会会长、甘肃泰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忠先生,请他们共同介绍全省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吕林邦先生介绍全省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总体情况。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吕林邦
吕林邦: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关心支持!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年3月,总书记在听取2021年度考核评估情况汇报时明确要求,要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这为深化新一轮协作和帮扶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作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做到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工作不断档。自去年结对关系调整以来,天津市、山东省和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我省财政帮扶资金75.64亿元,实施项目3076个,向受援地区选派挂职干部609人(次)、专技人才3085人(次),引导东部企业在脱贫地区投资30.97亿元,帮助受援地区27.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96亿元,协作机制平稳过渡、帮扶力量有效整合、协作效率不断提升。2018年至2021年,我省东西部协作连续四年被国家考核评价为“好”等次,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是天津市、山东省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倾力支持、援甘前方工作机构悉心指导、援甘挂职干部和各类专技人才无私奉献的结果,也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负重自强、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乡村振兴局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我省携手天津市、山东省和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聚焦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主题主线,拓展协作渠道,深化协作内涵,创新协作模式,加快推动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做到了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两保持”,产业、劳务、消费协作“三加强”,实现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协作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突出统筹协调,构建高效联动机制。协作双方党委政府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高度重视,健全完善高位推进、双向发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调研对接,共商协作对策,共推任务落实。高层引领推动。协作双方党政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围绕中央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定位,从理念、方法、载体、措施等方面全面审视,推动帮扶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发展。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到我省调研指导工作,与省委省政府领导座谈交流,敲定帮扶项目,议定合作事项。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赴东部协作市区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汇报对接,形成协同发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协调联动推进。研究制定全省协作帮扶工作年度要点,省直相关部门制定人才交流、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和招商引资等14个专项工作方案。实行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将国家层面协议书目标,细化分解到相关市州和责任单位,纳入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责任书,拧紧上下贯通、分兵把守的责任链条。加强需求对接。立足“我方所需、对方所能”,受援市县提出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生态帮扶等7大类项目需求清单,提供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同推进落实,力求形成协作帮扶“最大公约数”。
第二,突出产业引领,助推脱贫地区发展。坚持“以协作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协作双方把抓产业、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有序引导东部省市产业向脱贫地区梯度转移。打造合作平台。连续四年举办“津陇共振兴”、连续两年举办“鲁企走进甘肃”合作交流洽谈活动,成为津甘、鲁甘产业协作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今年共签约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农业、消费帮扶等领域项目107个,合同金额170.8亿元,有效推动东部企业优势与我省农产品资源禀赋耦合和互补。注重示范引领。深化结对区县“一县一园”产业园区共建机制,引导东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向园区集中,完善招商引资、创业孵化、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功能,目前已共建产业园区76个,引导85家东部企业入驻。持续推进“百村振兴计划”,引导东部资源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79个,帮助优化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定位,示范引领脱贫地区乡村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专项奖补资金撬动作用,今年引导落地东部企业150家、投资额10.4亿元,累计奖补东部落地企业40家、2773万元,产业园区12家、600万元。中央单位持续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6亿元、项目100个。深化消费帮扶。会同协作省市举办“消费帮扶新春行动”“陇原百企年货大惠送”等线上线下促销对接活动,帮助采购和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36.5亿元。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动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1.86亿元,有效提高“甘味”品牌知名度,带动群众增收。
第三,突出稳岗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持把深化劳务协作作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打造品牌促就业。省市县三级在东部协作地区设立劳务工作站65个,打造“津甘技工”“鲁甘人力”“鲁甘‘工匠联盟’”等劳务协作品牌,开展系列劳务推介活动,精准对接“务工需求清单”和“岗位供给清单”,加大“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截至8月底,帮助受援地区14.0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1.61万名,分别是协议数的4.5倍、4.4倍。技能培训扩就业。依托山东省、天津市技能培训优势,加强校企、校校合作,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现场示范、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举办技能培训班19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06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0.88万人次),促使农村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务工收入稳步提升。就业工厂兜就业。协调引导东部协作省市援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160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4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8万人),带动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第四,突出重点区域,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把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协作帮扶的重点领域,引导资金、人才、社会力量倾斜支持。强化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天津市、山东省保持对我省资金帮扶力度不减,已投入财政援助资金32.22亿元、是协议数的1.34倍,其中,投入23个重点帮扶县15.15亿元,县均6587万元。36家中央单位直接投入43个定点帮扶县资金5.1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79个。我们万分珍惜这份情谊,坚持下好协作资金精准使用的“先手棋”,严格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去年底指导市县提前谋划2022年度协作计划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资金到位后即可开工实施。将协作资金与衔接资金统一安排管理,先后3次开展联合督导,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督促市县持续开展“五查五看”,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截至8月底,已启动实施协作项目1441个,支出资金18.48亿元、支出率57%。强化人才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持续加强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的交流力度,选派171名挂职干部、1318名专技人才到协作省市开眼界、学经验、强本领。协作省市选派挂职干部193名、专技人才1261名来我省传经送宝。积极承接国家选派到23个重点帮扶县的科技特派团和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资源,省外和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选派专家和科技人员200多名,东部和省内101所学校、45家医院帮扶我省39所学校、23家医院,实现每县1个科技特派团和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全覆盖。36家中央单位选派107名干部挂职担任受援县县级领导、脱贫村第一书记,主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整合东西部协作资源举办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班509期、培训2.41万人(次)。强化社会帮扶。积极引导“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成功举办“民企陇南行”活动,达成招商引资项目97个、总投资425亿元,签约消费帮扶项目1.11亿元。动员引导东部和省内民营企业368家、社会组织115家、社会服务机构21家结对帮扶23个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县及时提出产业发展、示范村建设、消费帮扶等方面需求179个,便于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接单”,推动结对帮扶靶向化、精准化。积极引导东部协作省市群团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全省累计帮办实事73.4万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优势,坚持抓帮扶促成果巩固,引导东部和中央定点单位各类帮扶资源,继续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任务开展针对性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抓示范促乡村振兴,把东部在乡村振兴中创新形成的新鲜经验、成功做法和机制模式推广复制到我省,协力支持“百村振兴计划”,发挥东部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人才和智力优势,努力打造集“五大振兴”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抓合作促区域发展,围绕省委实施“强县域”行动,把共建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引导东部资金、资源和市场主体,加快建设“一县一园”,建立各具特色、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县域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同时,我们将紧盯与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议定的合作事项、敲定的帮扶项目,主动对接、积极承接,全力做好协调、衔接、联络、服务等保障工作,及时解决工作推进、项目实施、企业入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定下的事项落实好,把引进的项目建设好,确保规定动作做扎实、不遗漏,创新工作有特色、出亮点,推动全省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谱新篇、上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再次感谢各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关心关注。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吕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请媒体朋友们开始提问。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们都知道,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已经走过26年不平凡的历程。自去年开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天津在进入“十四五”时期这两年,围绕深入落实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这一战略部署,持续助力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取得了哪些新的工作成果?
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挂职)何继飞
何继飞: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天津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和“三个转向”重要要求,坚持“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率先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力结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18条措施;率先出台了助力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治理能力的若干措施。截至8月底,今年各项《协议》指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迈出了打造津甘东西部协作“升级版”的坚实一步。在工作实践中,着重突出“六个聚力”:
一是聚力组织推动促落实
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作为政治任务、分内之事、应尽职责。“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率党政代表团赴甘肃省学习考察,在津会见甘肃省党政代表团,签署津甘“十四五”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及产业、港口等“1+6”协作协议。连续两年印发《天津市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后,市委第一时间调整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强化对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高位推动。同时,发挥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12+1”专项工作组作用,推动16个区与甘肃34个脱贫县持续开展结对帮扶,为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聚力产业合作促发展
天津紧紧围绕“甘肃所需、天津所能”,着力推进产业合作和项目引进。在连续3年成功举办“津企陇上行”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升级提档举办“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大会,签约引进项目76个,协议额111.9亿元,实现了从主题、形式到内容等方面的升级优化。强力推动园区共建工程,组织推动援受双方因地制宜共建45个特色产业园区,今年以来,新增入园企业58家,实际投资额3.0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686人,已成为特色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健全完善消费帮扶市场化机制、开发推广消费帮扶服务平台,在天津打造“甘味”旗舰店、体验式消费帮扶馆、女排明星公益赛暨消费帮扶电商直播等品牌项目,累计完成消费帮扶52.72亿元。
三是聚力项目带动促振兴
广泛引导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全力支持乡村振兴。两年来,天津累计向甘肃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2.2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766个,目前已完工或启动实施1757个,激活了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效应。集聚各方资源倾力实施“百村振兴计划”,扎实推进9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改善乡村环境、强化民生保障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近百个,推动示范村旧貌换新颜。创新性开展乡村基层治理方面人才选派,从天津涉农区选派34名优秀农村党务工作者赴示范村挂职村党支部副书记,将天津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的成熟机制与模式复制推广到甘肃。
四是聚力劳务协作促增收
天津着力建立健全需求对接、岗位扩容、劳务转移、技能培训等全链条、闭环式的就业帮扶机制。出台留岗红包、暖心关爱等政策,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活动,今年1至8月份,帮助8.5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输转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7.09万人。实施“津甘技工”品牌共建计划,2年来为超过1.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施了技能培训;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天津市职业院校招收5466名农村学生来津就读,通过“海河工匠”涵养、“实习+就业”双元育人等方式有效提升劳务就业能力与质量。
五是聚力人才交流促民生
天津持续加大干部人才支援力度。两年来共选派党政干部超过200人、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000人次。持续放大“组团式”“院包科”人才支援成果,在教师、医生的基础上,增加农技、企业管理、文化宣传等领域人才选派,推动津甘在各领域交流互鉴。健全省际间科技特派员制度,21支科技团队、309名特派员长期活跃在生产一线,开发推广“津科帮扶”APP,开展在线咨询服务。着力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758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人才3.76万人次。
六是聚力社会动员促合力
天津高标准组织推动、高质量宣传动员,持续打造社会动员公益品牌。两年来,累计募集帮扶款物3.58亿元。推动开展“津陇慈善情、助力乡村振兴系列项目”,一期建成的112个“一家一站一室一屋”已全部交付使用,二期100个公益项目已启动,继续为受援地群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依托社会力量充实“防返贫专项基金池”,以专项帮扶资金的模式,专注扶助特殊人群,为防返贫监测人口提供真正保障。指导天津百余家基金会认领帮扶项目,已投入涵盖扶老助老、助学助教、扶残助残等领域帮扶资金超千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两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主题主线,持续努力、攻坚克难,不断补短板、锻长板、塑优势,为津甘两地协作再谱新篇章、再创新局面!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山东甘肃全面协作一年多来,鲁甘两省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领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请问,山东省在促进提升协作地自我发展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组长,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挂职)马伟
马伟:
自2021年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以来,山东甘肃两省进入全面协作的新阶段。一年多来,两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了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局面。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促进协作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开展协作帮扶,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领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2021年度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获得“好”的等次。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展开多层次协作,各项目标任务推进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是坚持以产业合作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结合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围绕种养殖、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引入资金、人才、项目等源头活水,组织开展“鲁企走进甘肃”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引导企业落地投资,推动当地产业提档升级。比如,针对定西市马铃薯产量低、收益少、市场小等短板,从种子繁育、土壤改良、种植收割到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废渣处理及再利用、市场销售进行全产业链帮扶,安定区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3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山东已累计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60家,实际到位投资额15.8亿元。着力推进“一县一园”建设,共建产业园区31个,其中农业产业园23个,引导41家企业入驻,今年1—8月份,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额2.9亿元。加强产业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累计到位财政援助资金32.1亿元,实施富民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1339个,不断夯实产业合作基础。
二是坚持以劳务协作为关键,统筹推进稳岗就业技能提升。一方面,持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转力度,进一步健全务工需求和岗位供给“两张清单”精准对接机制,在山东设立劳务工作站27个,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2.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万人。推行“技能培训+输转一体化”等模式,通过培训的输转农村劳动力人均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发挥山东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引进山东医药技师学院、蓝翔技师学院、济南阳光大姐等10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发兰州拉面师、临夏砖雕、东乡绣娘、陇南“礼贤妹”等一批本土特色培训项目,促进就近就业创业。比如,在临夏州引进阳光大姐培训品牌,面向回族等少数民族妇女,免费培训厨嫂、母婴护理等1405人,71%学员实现首次就业,培训上岗的月嫂人均月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截至目前,帮助3.2万名农村劳动力、2.7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省内就业。
三是坚持以消费帮扶为支撑,不断拓展当地群众增收渠道。搭建“商协会+政府部门+企业”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山东会客厅东西协作城市主题周、青岛消费协作月、济南年货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实行政府采购承销、社会力量助销、专馆专柜展销等多种消费帮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