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紧凑的小隔间、明亮的护眼灯、标准高度的桌椅……近年来,主打“沉浸式学习氛围”的共享自习室悄然走红,成为备考一族追梦路上的新“根据地”,也成为很多创业者的新宠。然而,当新鲜劲儿过去,红极一时的共享自习室热度不再,有的无奈倒闭,有的正在尝试转型。
探访:共享自习室上座率不足半数
早晨7时,准大四学生王悦从角门西地铁站走出,穿过早高峰拥挤的人流,径直走进了地铁口旁的一座写字楼。按下电梯上行键,王悦的目的地是写字楼里的一家共享自习室。“这一栋楼里就有三家自习室,每个我都去过,这家价格最实惠,环境也不错,所以我一直在这备战研究生考试。”
大学三年,王悦已经习惯了自习室里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在学校有图书馆,放假在家学不下去,就逐渐喜欢上了来这里学习。”作为资深用户,她见证了共享自习室的兴衰,“或许是因为高校停课、各大图书馆闭馆,疫情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共享自习室特别火爆,有时甚至需要凌晨抢座!”
跟随王悦的脚步,记者来到了这家自习室,门口的玻璃门上张贴着“轻声推门”“线上预约”等标语,没有工作人员在前台迎客。王悦熟练地打开微信小程序,找到预约页面,录入健康宝和行程卡截图后点击“开门”,只听“滴”的一声,玻璃门便自动打开了。
进入自习室,眼前的景象却和王悦口中的“火爆”大相径庭——
房间中央,两排座位相对排列,中间有隔板间隔,间距不足一米。座位上,三四位学习者零星就座,剩下20余个座位空空如也。往里走,房间转角处设置了两间玻璃单间,里面能容下两三位学习者,但均未使用。“最近这一年,人少多了,不用抢座甚至不必提前预约,到这可以直接选座自习,”王悦说,偶尔人极少的时段,她会在玻璃单间自习,花着“标间”的费用就能享受“VIP”的待遇。
随后,记者在多个时段走访了多家共享自习室,发现上述情形并非个例。各家自习室上座率均不足半数,客流量大多在个位数徘徊。通过搜索大众点评,记者发现,共享自习室在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分布最广,共计100余家店密集坐落在各大高校周边。但就算是该区用户好评率靠前的自习室,学习者也未及半数。一自习室合伙人无奈地说:“学生都放假回家了,周末和晚上有几位上班族会来,工作日白天甚至有空场的时候。”
工作日午间,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国家图书馆附近的自习室,里面共有8位学习者,其中3人在自习或午休,另外5人在玻璃隔间里讨论。“周末、假期人会多一些,但基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该自习室管理员介绍,今年五六月间,国图因疫情闭馆,自习室迎来了一波客流小高峰,“随着疫情好转,国图恢复开馆,客人又基本走没了……”
探因:咖啡书吧图书馆强势分流
曾经火爆一时的共享自习室热度锐减,原因究竟何在?记者来到工作人员口中的“竞争对手”——图书馆寻找答案。
已恢复开馆两个多月的国图,如今重新攒起了人气儿。北馆一至四层座无虚席,书香浓郁,学习氛围十足,读者或席地而坐,或在阅览区的座位上隔位就座,安静自习。受防疫限流政策限制,来国图自习的读者虽没有往年多,但仍是“一座难求”。
“基本上得提前三天预约,赶上人多还有约不上的可能,”大四学生杨润天最近在准备雅思考试,几乎每天都要来国图打卡自习。他从手机上打开国图线上预约页面,上面显示最近三天都已约满,第四天仅剩下12个名额。“尽管人多,但国图的学习氛围是别处没法比的,周围的同学都在认真看书,让我也有种比着学的劲头。”
杨润天直言,自己曾去过家附近的几个共享自习室,最终还是选择坚持来国图自习,“我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外面自习室平均一天三四十块钱,算下来一个月就得花上千八百。而国图是免费的,对学生来说特别划算。”多位读者也都纷纷表示,国图除了丰富的图书资源,最吸引读者的就是能免费自习,“希望有更多的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自习空间。”
学习氛围浓厚、能随时随地查阅书籍资料、空间开阔环境好……面对“为何选择来国图自习”的问题,读者的答案五花八门,也暗示了共享自习室的不足之处。事实上,学习环境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注意力集中、自制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在家读书,而学生更愿意选择公共图书馆的免费自习室,职场青年则偏爱温馨小资的咖啡书吧。
随着“咖啡厅+书店”经营模式的兴起,西西弗书店矢量咖啡、中信书店、单向空间等咖啡书吧在北京遍地开花,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记者走进大兴区荟聚购物中心的一家咖啡书吧,不少年轻人选择在这里度过周末时光,安静读书、低声谈笑、认真办公,他们坐在舒适的沙发卡座上,手边都摆放着一杯饮品。
“这杯水其实就是一张入场券,花二三十元,就能在这里悠闲地待上一整天,学习都变得没那么枯燥了,”银行职员小张最近在准备一场职业考试,在她看来,咖啡书吧集休闲、社交、学习等功能于一体,能满足多种需求。该店工作人员也表示,受众群体多为二三十岁的职场青年,“店里插线板、餐食、饮品都备齐了,如果对学习环境没有过高的要求,咖啡书吧是个自习的好去处。”
探秘:培训机构转型自习室有猫腻
近年来,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面向中小学生的共享自习室。正值暑期,对于多数家长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工作日谁来看孩子的问题,有教师看管的共享自习室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如今,在“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做自习室的不在少数,家长每天花费百余元,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就有教师看着孩子复习功课、写作业。
简易的座椅组合、明亮的灯光、用玻璃门间隔的小隔间……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只需换个新招牌,就能摇身一变,继续营业。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乏一些培训机构以开设自习室为名,为学科类培训提供场所。
工作日的17时,一家培训机构门口陆续有家长牵着孩子走出。门口的玻璃广告栏中,张贴着印有“初高中自习室”“共享教室”字样的纸张。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向前台工作人员咨询自习事宜,却被告知孩子目前无法进教室上自习,“教室里有学生在上课,得等学生都走了才能进入。”当被问到课程内容时,这名工作人员谨慎地表示,有美术、书法等课外培训课程。
有英语课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对方称,“我们不提供学科类授课,但不会管你在自习室里干什么。”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关于自习室这项服务,该培训机构只提供场地,至于学生在自习室学什么、怎么学,机构不做干涉,“你把孩子和老师带过来在我们这上英语课,没有问题,我们把场地租给你,一个课时300元。”
打着共享自习室的幌子,为学科类培训提供场所的行为逐渐浮出水面。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培训机构,多数以暑期教室已满为由回绝,但也有部分机构表示可以为数学、英语等学科类培训提供场地,有的以课时为单位收费,一节课收取300至500元不等,有的按时间算钱,一小时200元左右。
培训机构门口张贴的自习室广告
专家:共享自习室亟须服务创新
不管是被图书馆、咖啡店抢占市场,还是培训机构转型参与竞争,都意味着,曾经火爆一时的共享自习室已风光不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认为,共享自习室热度不再不一定是坏事,“这说明服务更好的,或者非营利性的自习场所增加了,学习者自然会去选择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场所。”他说,共享自习室可以学习咖啡书吧探索多种盈利模式,跨界经营,也可以仿照图书馆开辟类似免费借书、提供文具等非营利性服务,更好的贴合受众的需求。
“目前,共享自习室还没有一个完备的行业标准,去维护和监管其有序发展,”许可表示,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通过提前备案、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制定行业统一标准等手段,维护共享自习室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