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日前,北京市出台了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清单,其中一条就是“统筹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数字经济、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如何通过规范教师培训、为教师减负?1月26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教师姚芸来到新京报两会访谈间,就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展开讨论。
图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和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教师姚芸接受新京报专访。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丰富培训课程,增加跨学科课程内容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起市区校三级培训体系,其中,市级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和部分高校负责,区级培训由区级教师进修学院负责,校级培训则由本校负责。姚芸介绍,现在中小学教师接受的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识培训和专业学科培训,但目前的培训并不能完全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培训课程其实很多,但是培训之后,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参差不齐。”
老师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专业的、接地气的培训。”姚芸在访谈中举例,线上教学要求教师要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平台,比如课件制作、视频剪辑演示等。与此同时,北京新课改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希望能够看到新课改背景下,其他优秀教师是怎么在线上开展教学的,也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课堂,和专家进行交流。”
同时,姚芸提出增加跨学科培训课程,开阔教师的眼界,“比如北京出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可以制作一些课程,让老师们尤其是文科老师,了解历史名城的风貌,同时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如以故宫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天桥为代表的市井文化、以地坛为代表的祭祀文化等等。这样,老师的学科素养提高了,在教学中也能教给学生更多知识。”
提升培训效果,建立统一的教师学习网络平台
解决现有的教师培训难题,钟祖荣认为要用好“互联网+教师教育”,建设统一的北京市教师学习网络平台。
“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一定要能帮助老师解决他们的问题。”钟祖荣表示,不让培训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由专业的高校、机构牵头,吸收各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发适合教师学习的课程资源,菜单式提供课程,让老师自由选择。”
对此,姚芸表示赞同,“在不同层级的学校,老师面对的学生状况是不一样的,个人的教学实际需求也是不同的。”
如何检验培训实际效果?钟祖荣建议,可采用学分制管理,教师完成课程培训可以获得学分,最终获得培训证书。姚芸则建议丰富培训的考核形式,不只是看完课程就完成培训,“将网络培训和教师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比如用教学案例的形式看看实际的培训效果。”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李铭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