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打版师——艺术向左
比起在秀场上聚光灯下模特们或优雅、或性感、或狂野、或自信的身姿,亦或是秀场谢幕时,设计师或灿烂、或神秘、或腼腆、或诙谐的谢幕瞬间,服装打版师常常被遮盖于设计师的身后,埋头于工作室里,整天面对人台,用白坯布、大头针、剪刀塑造各种立体的衣服造型,实现着设计师各种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创意。
虽然少有上台亮相的机会,但是在秀场上、在百货公司专柜里,在街边店的橱窗里,亦或是在街市匆匆走过的人流中,一旦见到是自己打版制作的衣服,心里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群以自己另一个形象亮相为荣的人群。
把设计师平面的设计图稿,通过裁剪手法制作成三维立体的衣服是打版师的工作。在服装这个行当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版师可以成就一个设计师,也可以毁掉一个设计师,足见其工作的重要性。
在欧洲服装打版师主要是以立体裁剪的方式,通过坯布在人台上塑造出所需要的服装造型,因此常常把打版师称作“布料的雕塑家”,从这个角度讲,与用木头、泥土、石头、金属等为素材的雕塑家进行创作工作没有两样。
设计创意有了,一块面料怎样才能展现其本身的特质,做成颇有品味,既能打动自己又能打动他人的衣服,这就要看打版师对款式和面料的理解,对版型把控与风格展现的能力了,因此即使有了设计图稿,能力强的版师不但会把设计意图百分之百表达出来,而且还会将
设计稿中不足之处加以弥补修正,使其更加合理更加完美,而有的版师所做的衣服呈现的效果与设计图稿就大相径庭。
无论是在服装史上传世的作品,还是陈列展示在卖场供顾客选购的成衣,都会有打版师的一份贡献,在服装创作过程中,很多效果是设计效果图稿无法表现出来的,比如优美褶裥的垂坠,辗转夸张、复杂微妙的结构变化,这时打版师更像是按下快门的摄影师,在扑捉那个表达最饱满的瞬间并将其定格,因此很多高超的技艺都是产生于偶然。这就要求打版师要深入生活,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才能打出有品味、有见解、有内涵的版型来。
设想这样一个简单场景:Y设计师对Z版师说:看过罗马假日吗?Z版师摇了摇头,Y设计说:如果没有建议看一看,如果不看打这个“A”型半裙版没感觉,我们要做的这条50年代风格的“A”造型的半裙,灵感来源就是《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的形象。那“Z”版师看完这部电影再进行样板制作,版型呈现的效果应当是十拿九稳没问题的。如果只画一个“A”造型的半裙设计图稿,版师在没有接收到“《罗马假日》”、“50年代”、“奥黛丽·赫本”等信息量的情况下,出来的版型和之前应当是两个效果,而前者应当比后者呈现的效果更符合设计师的要求。
正如一位服装界的前辈所说“服装设计师与版师应该是一对默契的灵魂伴侣,缺一不可。国内不缺版师,但缺懂艺术的版师;国内也不缺设计师,但缺懂版型的设计师。”
当然作为一名打版师不能只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在制版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缝制工艺,使版型符合工业化生产。
服装行业,是一个琐碎繁杂的行业,版型上有时会因1厘米的差距,而达不到理想的成衣效果;BOM物料清单填写不当,会因一颗扣子,或一条拉链的尺寸不对,而影响整批产品上市时间,错过最佳销售时机;会因投产前没有认真审核生产板及QC样衣而将问题出现在大货产阶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生产板各个号型的档差是否正确,用线型号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里布过薄过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打版师在企业里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职位,从设计资料的输入到技术资料的输出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不能有丝毫差错,从大货投产阶段前的技术角度又要做到理性思维。还要有成本意识、时间观念这些都缺一不可。
当然也要依据自身所服务品牌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品牌核心客户的体型特征,创建核心消费群体基本版型和标准尺寸数据库,使版型、工艺、品质符合核心消费群体。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版型的成功率,不断地修心、打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向优秀打版师的方向迈进。
怎么样,成为一名真正的打版师并不简单吧,你准备好了吗?
【文中图片资料部分来自网络,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