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市政协历时半年完成的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双减”短期目标已基本达成,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大幅下降,校内作业负担也有明显减轻,但在缓解教育焦虑、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深化。
校外培训仍旧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调研数据显示,随着学科类培训变少,家长主动报名素质类培训变多,81.87%的家长有意愿给孩子报非学科类的兴趣班。科学培训,有效充电。不过,有些培训机构藏了不少猫腻。为了糊弄消费者甚至公司,有些教培销售绞尽脑汁、花招百出。日前,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审理了一系列类似案件。
销售私自收款 假扮老师上课
上海某一对一线上培训公司销售顾问易某某在向家长推销课程时声称,通过自己报课可以享受多赠送课时或能够打折购课等优惠。他先后用私人账户收取了18名学生家长18.8万余元。他没有把这些课程款上交公司,而是拿去开销、还债。
面对家长的催促和质疑,易某某想了很多花招应对,例如“后台数据滞后,实际课时已经增加”“用试听课混淆正式课”“以调试设备为名借用直播间,自己假装老师给孩子授课”“向公司后台申请购买课程时,悄悄替家长申请分期付款”等等。
纸终究包不住火,易某某的这些暗箱操作终于东窗事发。虹口区检察院审理本案后认为,易某某身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钱款,其行为已经构成职务侵占罪。经虹口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对易某某判处刑罚,并追缴涉案赃款。
销售“画大饼” 私户收款不可信
不用考试就拿学历?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何某某在A成人教育公司做课程顾问,离职后在B成人教育公司兼职。他声称能帮助学生办理专升本学历全托,只要交钱就能直接领本科毕业证,并用私人账户收取学费。直至案发,何某某共骗取7名学生和家长9.2万余元。
何某某在帮人办理学历教育报名时,会拿出B公司的合同和学生签订服务协议,但公司表示对此不知情。虹口区检察院审查本案后认为,被骗的学生及家长交付钱款都是基于培训合同的存在,而何某某因欠有大额赌债,诈骗故意在收取培训费用前已经产生,经综合考虑何某某与A、B公司的劳动关系以及犯罪事实,最终以合同诈骗罪对何某某提起公诉,后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对何某某判处刑罚,并追缴赃款发还被害人。
修改数据终害己 资金安全要关注
上海某少儿体育培训公司总监王某在家长为孩子报培训班时,使用个人支付宝账户收取学费。王某在收费后并未向公司缴费,而是私下里利用管理权限,到公司网络后台修改了课程数据,共侵占学费40万元,造成公司财务大量缺口。
虹口区检察院以职务侵占罪对王某提起公诉,王某认罪认罚并退出全部赃款,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对王某判处刑罚,将赃款全部发还培训公司。
消费者要避开这些“坑”
1、如果教培销售要求私人账户付款,可以拒绝并要求向公司账户支付,并索要发票收据。
2、购买课程包切勿贪多。“优惠大”也许会成为未来的“损失多”。
3、到公司签署合同,看清合同规定,要求对必要事项做出承诺。
4、实地了解教培公司运营情况。付款前多走访,试听课程,不盲目相信某个销售。
5、如遇霸王条款或不履约行为,请积极维权。如遇被骗,请报警处理。
记者:张雯珵
通讯员:王晓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雯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