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对于怀化来说,植根在这里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是这座城市人文记忆的载体,也如同一条条血管,串起了五溪之地的精神脉络,滋养着这个城市的灵魂。
目前,怀化共有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即日起,红网时刻推出《走进非遗》系列报道,带你深入了解怀化国家级非遗项目,讲述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且看非遗在文旅融合中如何走进生活,绽放芳华。
溆浦辰河目连戏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曲之一,有着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
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人培训基地,30名“00后”学员在剧团老师指导下,练习着辰河目连戏的基本功。
辰河目连戏艺术家向玉琴在指导学员练习基本动作。
2006年,辰河目连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网时刻记者 胡邦建 怀化报道
在怀化市溆浦县,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辰河目连戏,年代久远却让一批“00后”为之着迷。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12月19日,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人培训基地,“00后”梁鑫怡在剧团老师指导下,打着节拍,反复练习着辰河目连戏的基本功,为明年1月的毕业汇演做着准备。
溆浦辰河目连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曲之一,有着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
梁鑫怡便是通过公开招考选拔的辰河目连戏传承人学员,学习辰河目连戏2年有余。
“辰河目连戏唱腔优美,很有韵味,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她说,为了掌握辰河目连戏的表演要领,每天早上6点,便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直到学成出师。
在溆浦县,像梁鑫怡这样的辰河目连戏传承人学员还有一批。
为做好辰河目连戏的保护传承,近年来,溆浦县启动了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了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并于2017年下半年开设非遗培训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了30名学员。
“这批学员均为‘00后’,最大的18岁,最小的15岁,是未来传承辰河目连戏的重要力量。”向玉琴是辰河目连戏艺术家,一直从事戏剧的教学工作。听说县里开设非遗培训班,招收学员,向玉琴自愿当起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习辰河目连戏。
向玉琴介绍,辰河目连戏是门综合艺术,讲究“唱念做打”样样精通。为此,培训班专门安排了9名老师分别教授学员们唱腔、打击乐、武功等基础知识。
“孩子们学习两三年时间,便可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登台演出。”让向玉琴更感欣慰的是,这批“00后”学员大都对辰河目连戏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这让她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有了接班人,传统文化就有了生命和活力。作为中国戏曲中主要剧目之一,辰河目连戏是一个庞大的剧目组合,号称四十八本目连戏。音乐属于曲牌连缀体,共有曲牌203支,还有锣鼓曲牌73支,保存了古老的“圈腔点板”记谱法,还保留了大量民间戏曲、民间演唱形式。
辰河目连戏的主要剧目是《目连传》,敷演(表演、陈述之意)目连地狱救母故事,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将剧目的范围扩大。演唱目连大戏,在明清长达五百多年的历史时期,一直是辰河地域最盛大的全民文娱活动。2006年,该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曾几何时,由于种种原因,辰河目连戏的传承发展也曾一度遇到瓶颈,剧团没进新人,人才出现了断层,保护传承面临危机。
随着“00后”小学员的加入,辰河目连戏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等孩子们出师后,我们打算借助文旅融合的契机,带他们到各个社区、学校以及景区进行演出,让大众了解辰河目连戏的魅力。”向玉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