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志愿者教师美术教学岗前培训活动在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开展。本次活动是由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发起的“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特色课程培训专场,旨在通过增进志愿者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助力支教志愿者们为乡村孩子带去丰富多彩而不乏专业的艺术课堂。来自无艺书院的Luisa老师担当本次活动的主讲。
当天培训伊始,Luisa让每个志愿者独立地画下自己的任意一个五官,可以是眼睛、嘴巴或者鼻子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讨论,将每个组员画的五官拼接成一张完整的脸。志愿者们脑洞大开,创造出了只属于每个小组的独一无二的面孔。
要想知道“怎么教艺术”?首先还是要回归到“什么是教育”的问题?Luisa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问题、更好地决策,以及增加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并不是教与学、师与生的对立。作为老师应该像一个向导一样,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成长,充分地倾听孩子们的喜好与想法。
Luisa认为,志愿者们在担任乡村艺术教育课堂支教老师时,可以尽可能地“游戏化”我们的课程,通过各种歌曲、声音、文字游戏、身体语言等等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室的空间,通过频繁地在教室来回走动,提升学生们的专注力。
“我们也可以多使用一些来自自然的材料,例如树叶、花朵、石头等。让孩子们学习观察、触摸这些材料,然后再自由地裁剪、拼贴,不需要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她看来,志愿者不需要执着于抽象与具象,不需要追问对与错、真与假:“我们要让孩子们自由地创造,多给予孩子们正面强化,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火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美味。常言道: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在这个环节中,Luisa让志愿者们把教育想象成一个火锅,去思考如何通过丰富的食材,烹制出一个美味的教育盛宴。
志愿者们通过分工协作,绘制出了各种不同的火锅。例如,“鸳鸯锅代表的是因材施教,辣或不辣代表着孩子们不同的特质与喜好,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进行选择。”“肉代表着营养、芹菜代表着勤奋、鱼代表着力争上游、虾代表着活力……放入不同的食材意味着不同的期待。而餐后甜点、奶茶等,则代表着丰富的课后活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们用笔下的“艺术火锅”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
志愿者们通过“画火锅”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也更加清楚自己支教的意义,以及希望为乡村孩子带去怎样的教育。“教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Luisa总结道。
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从2018年正式启动。在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指导下,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历经3年调研、实践与探索。该项目依托中国美协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许钦松近年来在乡村美育提升方面的关注与调研,爱德基金会34年发展积累的乡村教育资助和公益实践经验,结合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和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的专业艺术公益行业经验等共同发起。
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以访谈调研、课程研发、导师培训、沙龙巡讲、志愿者招募、师生作品展览、微创投等形式开展,期望发挥链接社会资源的优势,通过招募美术教师及支教志愿者团队,联合当地教育部门,对乡村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优秀、创新、实用的乡村美术实验课程。
此外,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通过设立“许钦松乡村美术教师奖”进行嘉许、推广、倡导,增进大众对乡村美育现状的了解和对乡村美术教师的关注,影响更多人参与乡村美育工作,鼓励更多优秀的美术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以改变当前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条件,增加学生接受美育的机会,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记者】杨逸
【通讯员】 陈雨晴
【图片】主办方供图
【校对】罗健鹏
【作者】 杨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